所有的相都是幻相,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来形容森罗万象,没有一个现相是真的,这一定要知道。理是性,性有没有?有。你能不能看到?看不到。为什么?它有,但是没有现相。虚空是不是?虚空不是,虚空是相,是幻相。理不是虚空,虚空也是个无性之理现出来的。所以自性理体,六......

在这么多年来,我常常劝勉同修,放下从哪里放起?从不分别、不执着做起。具体下手之处,就是一切法不可得,《般若经》上讲得好,《心经》说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真的是如此。所以我们面对一切法,头一个要放下对立的念头,我从这里做起;第......

首先要放下身见,要放下对立。身见是什么?执着身是我,这错了,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佛告诉我们,身体也不是我,我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衣服穿个几年就会坏掉,要换一件。身体也是一样,使用几十年,这个机器不好使用了,就要换一个,......

我们是六道凡夫,习气真的是重,很不容易改过来,先要解悟,就是要多听,多听有好处,听多了慢慢不知不觉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恶的事自然离开,善的渐渐接近。现在很多学佛的同学问为什么学佛功夫不得力?我在讲席里讲过很多次,我自己做例子,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五十八年,还没走样,靠什么?天......

佛心就是我的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我们无始劫以来,用的是妄心,妄是虚伪。我们对人对事是不是用真心?真诚心是永恒不变。我们的心常常变化,今天高兴对你很好,喜欢你;明天讨厌你,赶快把你赶走,这是妄心。清净心不受染污。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见到那......

这次台湾南部台风的风灾,多少人家的房子整个淹没掉,人也淹死了,少数幸运的逃出来,就剩一条命,什么都没有了,都在刹那之间。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没有!你统统看清楚,你就放下,放下得大自在!放下之后生活怎么办?多少人在忧虑!明白后,用不着忧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不该饿死的,......

我常常用电影来做比喻,现在的人都有看过电影。电影银幕所现的相,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实际上电影银幕上所现的相,跟佛经上讲的境界完全相同。电影银幕上什么都没有,不放电影的时候它没有,一片空白,叫常寂光;电影放映的时候,它也没有。为什么?那个影像从来没有映到银幕上,也没有把银幕......

消业障最妙的方法,要养成知足,知足就常乐。 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在达拉斯有个道场。我们住的那条街,那个小区不是很富裕的居住地,我住的时候,十几年前那个地区收入平均大概是二千美元。美国人很奇怪,如果他的工作升级了,加薪加到三千元,一个月有三千块钱收入,他就会搬家,搬到三千块钱......

要常常想到,我在这个世间要干什么?我这一生是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现在是人身,希望能提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做菩萨身,这就太高明、太殊胜了。能不能做到?能,问题是肯不肯,肯不肯把这个世缘放下,不再跟人争。你们所要的全给你,我都不要,我只要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

今天这个时代,生活紧张,压力沈重,工作繁忙,我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态度来学佛?《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待人接物要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一句佛号就念好了,念的就得力了。外着相,内动心,你的佛号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万声,古人讲的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你......

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心善、念善、行善,这是菩萨远离一切世间苦的秘诀。善恶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为什么?伤害众生的念头是杀业,虽然你没有做,你心里头的杀没有断掉。要学心里不起这个念头,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都不会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不偷盗,必须要......

放下,当相即空,相尽心澄,这八个字是总的方向。这五种止,这八个字是总说的,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相即空。相有没有?相有,不是真有,是幻有。弥勒菩萨给我们讲得最好,物质现象不存在。近代科学家也发现了,......

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就从那里做起。贪心,贪财、贪名、贪色,哪一条最重,就先从那里下手,不再贪爱。这要明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因果。从理上讲,你的智慧、德行、能力、财富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为什么?自性里本来具足,就像万花筒一样,里面有无量无边的......

佛在经上讲过,娑婆世界也是好修行的场所,在娑婆修行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样样顺心,样样如意,提升很困难。这个世界苦乐夹杂大起大落,要堕落很快,一下会堕地狱,要往上升也快。所以你能了解这个环境,抓住这个环境大幅度的提升自己多好!大幅度提......

菩萨法无量无边,六度是把无量的菩萨法归纳成六大类,第一类就是布施,布施是舍、是放下,绝对不是说一看到布施,我们就舍一点钱财,这个错了!你把钱财舍掉,你能成菩萨吗?你能成佛吗?你能明心见性吗?不可能。布施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烦恼舍掉,布施掉,放下,把你的习气舍掉。《华严》第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