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净土超胜 ◎ 大乘经说,往生不退成佛。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懂得理论、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正是古大德所讲的,万修万人去。(990321~0325早餐) ◎ 世尊告诉我们,将来佛法灭尽,《无量寿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实际上,这就是说末法时期的众生,唯有依...... 一、赞净土超胜 ◎ 在所现的境界里,十法界的佛法界是最圆满、最殊胜。佛法界也是由念佛而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菩萨要成佛,还是要念佛。我们现在念佛,是直捷作佛,不走迂回之路。佛法界也有种种不同,这种种不同还是从心念变现的。(981115早餐) ◎ 传记里记载,隋唐时代的天台智...... 一、赞净土超胜 ◎ 修行用功千万要记住,不能把打妄想当作观照。但在初学,确实是用意识心,若观照得力,妄想、烦恼就会减少,智慧就会增长,这代表修行已步上轨道。如果仍然妄想、烦恼不断,那证明自己观照的功夫不得力,这是通途方法修学的难处。净土宗的方便,就是用意识心专持这句名号,名...... 大乘佛法的方便、圆融 净空老法师早年有一位老朋友,抗战期间他在南京时和两个朋友因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被日本人追赶。他们逃到中华门外的一个寺庙,那寺庙里面的老和尚,救了他们三个人,他们才没有被日本人抓去杀掉。 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回到南京,想到老和尚救命之恩(常常惦记在心里),要报...... ◎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学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成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为我们安排一切。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 一、鸟窠和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不但现在人会说,古人也会讲。在唐朝时代,白居易遇见鸟窠和尚。这位法师何以叫做鸟窠?他是个老修行人,万缘放下。他在树上搭个小篷,像鸟窝一样,住在树上,生活多简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 (本文节录自太上感应篇讲记)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深入经藏之后,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个清净法身,所以真诚的爱心,出自于自然的流露,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怎么会做出残害众生之事?所以在《感应篇》里面,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 这部《十善业道经》是释迦牟尼佛在龙宫讲的,当机者是龙王。当然,龙王与我们处在不同维次空间,事实上也确实有龙王。可是,我们还要懂得佛表法的意思。佛没有一句假话,也没有一句废话,句句皆真实。佛依二谛说法:随顺真理说真谛,随顺众生说俗谛。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说真谛少,说俗谛多...... 疏钞演义云:缘觉摄者。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 南无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这一句佛号是整个佛法的大总持法门。 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具足无量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无量庄严、无量智慧,乃至无量的无量。名号含摄一切法,虑空法界无有一法不包括其中,它超胜了无量无边的法门......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 《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最近有几位同修来告诉我,他们在生活、工作、修持上都遇到了一些障碍。虽然信心没有退,可是体力有大幅度的衰退。於是就想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求往生,这个观念到底正确不正确?实在讲,很难做一个定论,尤其是年岁还并不是很大的时候,正应该为佛法、为众生多做一点事情。往生是我们这一生所希...... 这是我们所有的同修们最困惑的大问题:我们家里头的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呢? 你要不杀它,它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蚊子、蟑螂、苍蝇等,是传染病的媒介,这个东西就讨厌了!杀它,犯了杀戒,造了罪业;不杀它,这一家都不安宁。你学了佛不杀生,你们一家人都骂你,一家人都要毁谤佛...... 问:第五个问题,这是关于因缘果的问题,请问缘有没有因果?与因果的区别是什么? 净空法师答:这要把这三个字的含义搞清楚。这是讲,凡是一桩事物的生成或者是现相,这个现相是属于果,它为什么会现相?这里头就有因、有缘。譬如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我们看了这个桃,树上结了个桃,桃是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