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念佛号,为什么念不成功?心不定,我们是用散乱心念佛。 散乱心念佛,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杂修。如果我们用清净心念佛,就叫专修。 所以,两个人一起念阿弥陀佛,一个是杂修,一个是专修,专修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他没有杂念;杂修的人念这句佛号还会想东想西,还有很多妄想在里面,这叫杂修......

嗔心,于违情境上,就是自己种种不如意,不适合自己的心理,不是自己的愿望,在这些境界里面起了嗔恚,忍不住了,不能含忍,不了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决定不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你就是......

信心建立在理论、行为的基础上,佛法称之为正信;如果理论不清楚,行为没有落实,勉强的信,即是迷信,信心很容易动摇。有些人一生吃斋念佛,到晚年改变了,或是改修学其他法门,或是改信仰其他宗教;乃至于出家人也还俗去信仰其他宗教,这些事我都亲眼目睹。此皆是对佛法的道理没有透彻明了,......

【量大福大】 古人讲量大福大,此话正确!我们建道场是为谁建立的?为尽虚空、遍法界建立的。因此,众生来的数量就多了,诸佛菩萨也会到讲堂来听经,也会到念佛堂来念佛。有许多人进入念佛堂都不愿离开,就是有诸佛菩萨在其中。如果这个道场是为一家、一个小团体,或为一个地区,诸佛菩萨决定不......

《金刚经》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告诉我们:大乘佛法是在生活当中修学的。换言之,就是要教我们怎样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过的是大智慧、大觉悟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 念佛不能成就,就是因为不老实。不老实就是不会过日子、不会生活,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这实在是非......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遍及到全世界,不只是某一个地区,对于佛法都有很大的误会。这个误会会障碍对佛法的修学,障碍佛法的流通,所以《认识佛教》、《三皈传授》这两本小册子确实有大量流通的必要。 修行,古大德所编的课诵、仪规在当时确实能利益一切众生。可是现在的众生业障深重,而且基础丧失......

修行的总纲领,无非是破二执、断烦恼而已。小乘人是为破我执而破我执,所以他的方法比较笨拙。以深深的定功伏住烦恼、执着,使之不起现行。证得初果之后,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方能断尽见思惑,出离三界。 大乘的方法非常的巧妙,它教我们发菩提心,转烦恼成菩提,是用转变的方法。其实烦恼是不......

学佛的枢纽在定慧,《金刚经》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定就是如如不动,慧就是不取于相。佛在《金刚经》里教须菩提,最要紧的就是这两句话,我们也可以用这两句话来反省、检点自己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功夫。 学佛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没有定、没有慧。换句话说,就是迷惑颠倒。这是经上常讲的可怜......

修福与修慧,福、慧是修学佛法所要求的两大目标。我们在传授三皈时,所念的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与慧,足就是满足、圆满。由此可知,成佛就是福与慧的修学圆满,所以得为世、出世间之所尊敬。 世间人,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求福慧,其实福慧是众生本具的,自性中原本就具足,而且是圆满......

学佛人在修学过程中,多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念佛堂里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净,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功夫就无法保持。这也是我们期望能在此生修学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功夫不能保持,有两个因素:第一、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

【看破、放下】 在一般情况下,佛七的前两天,心还定不下来,功夫不甚得力。到第七天,因为佛七快结束,心理上又放逸了,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在第五天跟第六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

《华严经》第二卷的开端,展现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境界。老子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也在这段经文中体现。经上讲的大忍,就是真忍,是用真心的忍,真心心量大,无所不容。唯有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才有如此大的心量。而此境界是本有的,不是学来的,也不是渐渐得到的,所以佛才说一切众......

【遇缘重要】 1911年,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此构想很好。现代我们提倡做弥陀弟子,弥陀弟子当然也是菩萨。要如何才能做到?这是教育问题。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人皆可以作圣贤,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就在教学。以佛法来讲,教学是助缘、增上缘,若遇到好的增上缘,中人之才也可作圣作贤,这......

【学佛就是学觉悟】 佛法贵在觉悟,古圣先贤也说克念作圣,故圣凡只在觉迷一念间耳。一念觉,当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觉悟之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争执。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好榜样,所以学佛菩萨,就是学觉悟,学看破、放下,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然身心自在,智......

【看破、放下】 《弥陀经》中,世尊三次劝导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六方佛劝勉我们当信是经,也是劝告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六方佛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此可知,世尊劝导我们求生净土,也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求生净土,这个劝告是真实不可思议,恳切至极。 佛为何如此劝导?......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