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间的众生,不懂得因果报应的,生活都很苦!世间人都想离苦得乐,可是乐的根源在哪里?苦的根源在哪里?他不知道。 人要是相信因果报应、懂得因果报应,肯去种好因,那就快乐!一切理事通达明了,懂得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他怎么不快乐? 今天这个世界,苦难的人太多了,苦难的原因是什么...... 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只为一桩事情,那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众生受尽苦难,不知道受苦难的原因,佛菩萨清楚,他把方法教给你,告诉你苦难从哪儿来,你明白了苦难的业因,你从此不造恶缘,问题就解决了。 佛菩萨教我们离苦得乐,是在缘上下手,所以佛家讲缘生,不讲因生。因,我们已经...... 释迦牟尼佛,他是王子出身,古人所谓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舍弃富贵荣华,每天过托钵的生活,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释迦牟尼佛无欲无求,他心地清净,天天法喜充满!我们看这个生活太苦,殊不知这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我们凡夫把贪嗔痴慢当作乐、把五欲六尘当作乐、把纵欲当作乐...... 佛在经上劝勉我们不求自乐,这句话初学的人听起来,大概都不以为然。我们要求的,就是求自己快乐,谁愿意求苦、受苦? 佛法的大主义,也是告诉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为什么说不求自乐?这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离苦得乐,不是冲突了吗?实在讲,绝对不冲突。 不求自乐,这个地方讲的乐,不是真...... 容貌是业力变现的,业力则是心,世间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我们也常常提醒同修们,相随心转,体质身体也随心转。不但身相随心转,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随心转。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化众生,这是一个重点的课程,也是非常切要的一门课程。谁不想自己离苦得乐?谁不想自己的生活幸褔美满?古今中外......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许有人问:假如我不跟人争,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活得有什么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间就要争、就要求,这是西洋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实在讲误导众生,造成这个世间无量的灾难,天灾人祸就是因为人争、求,感来的苦报。圣人教导我...... 也许你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这一部经就好了,何必要四十九年讲那么多?说那么多废话?诸位要知道,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这个众生机缘不成熟,跟他讲这个法门,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前面蕅益大师说得好,是对什么人说的?成佛机熟,是对这样人的说的。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 在末法时期,当然是指我们这些人,我们要想消除业障,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的超越生死轮回,实在讲这个问题,除了求生西方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相当困难,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实在讲没有把握。 如果是修学净土求愿往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信,你肯发愿,认真的去念佛,决定成...... 真正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何以说菩萨穿衣、吃饭都不违背自性,穿衣、吃饭都是六波罗密,我们在般若会上曾经讲过这些道理。菩萨现身不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吃饭养身体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不是自受用,所以他吃饭也是布施波罗密,与自性相应...... 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 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不相干。如果真的那么灵,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统统都得到,那就是真的...... 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求开智慧,所以我学佛求什么?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究竟圆满的智慧。 学佛是学觉悟,这是真正的觉悟、真实的觉悟。学佛要开悟,是要修心。所谓修心,就是修这个心的湛寂虚灵,心一定要虚,什么都不能够有。 修行容易,修心难!...... 《弟子规》是帮助修行最好的方法,我们从这里下手。然后进一步再依戒律,以戒律为标准。开头用《弟子规》,不用《弟子规》,你用戒律你做不到。做不到之后,人往往就把戒律丢掉,不要了,只学经不学戒,那就错了。就好像经是定学,我只修定,我不持戒,不持戒你怎么会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读经能够出声读是最好,出声读一定要把意思念出来,这个功德很大! 你要度你的家人、邻居,你跟他讲佛法,他不能接受,他要排斥;你念经,如果念的声音很好听,抑扬顿挫,把经里面的意义都在言语里面表达出来,他一听就懂,听了生欢喜心,来请教你念的是什么,这样子他就会学佛了。 如果你念经...... 入佛门学什么?学笑面迎人。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要笑面迎人。经上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弥勒菩萨肚皮很大,表示什么都能包容,不计较、不分别、不执着,能生欢喜心。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对待任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