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经文不长,但是很契机。就是说,我们从这部小经,可以发现佛早在三千年前,已经看出现代社会的现象。 本经经题是《佛说当来变经》,简单的解释:当来指我们现代;变是变化的意思,是讲现代人心变化、世界变化,连佛教也起了变化。至于变化之后,是好还是坏?修行的人,又该如何成就自己的道...... 尤惜阴居士曾说,《了凡四训》是奉行《感应篇》与功过格的事实。了凡先生所用的功过格,我们在《德育古鉴》里刊出来了。《德育古鉴》就是一部功过格的感应录,完全是依功过格而编的,不但教我们修行,且加强我们的信心。《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是补充《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都是于...... 前言 吴市长、各位长官、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 今天我们有缘在板桥市,有这么多单位主办这一次佛学讲座,邀我到这里来给大家作一点佛法修学的报告。今天这样隆重的礼节,我看了以后深深有感,在末法时代还能见到这样如法的礼节,实在是很难得,确实不多见。法师讲经的礼节是非常之隆重,在过...... 前言 这一次我们选定《晚晴集》,跟诸位同修作一个研习,一定也要把这个因缘,给诸位作个简单的报告。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要帮助自己,同时也有义务要帮助别人。究竟我们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我们冷静的观察、思惟,就知道古圣先贤的教训早已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古时候人心纯朴,每一个...... (一) 真正发心学佛的人,在这个动乱的大时代之中,一定要认识清楚-佛家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要深深地体会这一句话,然后就晓得怎样去用功、怎样去修持。凡是带不去的,决定不要挂在心上;能带得去的,一定是分秒必争,决定不能把光阴空过。什么是能带得去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楞严者、一切事究竟坚固也。圆通者、圣性法门、无不通也。势至、启教之人。念佛、修行之法。文虽二百四十字、义括净土诸典。教机法喻。生佛感应以遍含。自自他因果而该彻。作心境之月灯。圣凡之舟楫。 念佛教兴、具多因缘。(一)指出捷径修行门路。(二直示当人念念自心佛。(三)欲令悟入佛之......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楞严经清净明诲章,前次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时候,关于楞严经经题已大略介绍过,兹不重述。这一章称之为清净明诲是佛在经中为我们讲的,从章题中就可以了解经文的大义,其内容与净宗主修的无量寿经非常接近。无量寿经所教的修学纲领有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此五个...... 一、道的真相十德: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世出世间法,都很重视道;道究竟是什么?传道弘道,你弘的是什么道,必须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我们将佛的教诲,佛法的教学归纳成: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句二十个字。当然每一...... 黄念老的《大乘无量寿经解》,引《大宝积经》中弥勒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这十种心非常重要,即是发菩提心的具体落实。于是我就将《大宝积经》的这...... 各位同学,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是观经上品上生章。这本讲义是采取唐朝善导大师的注解,他将这部经从玄义到经文分成四个部份,所以又称为四帖疏。今天选出这一章,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即发菩提心。净宗常说三心圆发,所谓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心发的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心。净土宗最根...... 1 佛经上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不知道果报的可怕,所以他敢造恶业。众生在果报现前的时候害怕,但是害怕已来不及了。 2 菩萨知道果报之可怕,他知道果报如果不在今世,就会在来世、后世,所以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很小心、很谨慎。 3 诸位一定要知道,人不是一生,因此...... 1 禅定,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见,不为外境所动。 2 禅的意思是静虑,也叫止观。 3 止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观是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4 佛法不管是哪一宗,显教密宗,各宗各派,都重视禅定。 5 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离开禅定就没有佛法了,可见得禅定非常重要。 6 佛法的修学着重禅定,不着重...... 1 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世间人所修的,痴福!不是真正福田,真正的福田是孝亲尊师。 2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第一个恩田,父母。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 3 第二个是敬田,三宝。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敬?听说佛...... 1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导同学,你要想真正开悟,断烦恼、得智慧,你首先得把喜欢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放下。这个念头要不得,要舍掉,这是烦恼习气! 2 我们学佛人,不能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也不能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更不能有与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 3 有人问我,什么是根本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