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佛,学什么?学用心如镜,这个心要像镜子一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诸位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要清净,要不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镜子,外面境界现前了,它里面也现前,虽然现前,镜子沾不沾染?不沾染。 佛菩萨用心如镜,就像镜子一样......

有一位同学问,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应否分开?还是继续维系一个外表看来幸福完整的家,勉强忍耐痛苦下去。我告诉他:如果你觉悟的话,就不会有痛苦,你会活得很自在、很快乐。 我觉得夫妻两个人不能相处,要把不能相处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原因消除。把不能相处的原因消除了,不就百年好合了吗......

问:人生一个苦字,一个难字。到底如何走上光明大道? 答:这两个字人人都有,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亲身遭遇,苦跟难都比一般人要深,要来得严重。可是我的缘分不错,二十六岁,很辛苦的时候,遇到佛法,遇到善友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认识三位老师,这三位都是真正的好老师,教给我离苦得乐......

在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刹土里面,有许许多多佛刹里头有六道、有十法界。我们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读到的,这些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迷而不觉,他迷得太重了。 迷了他就造罪业,迷了的时候,把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变成烦恼。这一迷就变了,智慧变成烦恼,德能......

学佛一定是愈学愈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能够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为什么?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 如果你说你一个星期比一个......

一、舍绪愦闹 其次,佛教我们热闹的场所少接近,喜欢热闹,你想想看,那心怎么定得下来?凡是佛禁止我们,不让我们做的,你仔细去想一想,都是障碍定慧的。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的人要能静得下来,愈是清静的环境愈好,真的是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与道相应了,道就是定、......

1. 盛怒结冤,言语伤人 谚语常说:「暴怒伤人伤己。」我们在盛怒之下发脾气,伤害别人,往往言语的伤害结下的怨仇,生生世世都不能够消灭,对方必然等待机会来报复。他报复的时候,我们又会逞怨恨心,我们不会甘心,于是就造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个非常可怕,非常恐怖。 世出世间......

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人在佛门里修福,为什么?在佛门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可是很多人到佛门捐钱之后,也没有发财,也没有升官,好像这个钱财白白地丢到水里去了,那是什么?他以不善的心去修善事,所以果报不明显,不显着。布施不是贪图果报的,贪图果报,这个心不善,不能说没有果报,......

这一生如果不能认真去修学,这一生还是得不到结果,充其量你会得一点三界六道有漏福报而已,这是肯定会得到,要想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们冷静去观察、细心去观察,念佛往生的人,这些人在世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没有值得人赞叹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

下面引用《疏钞》,莲池大师说的,「前三非器」,前面三种没有法子接受净宗的教诲,第一种「无信」,他不相信;第二种,虽有信,他不愿意求往生,他对这个世间很留恋,觉得这个世间很美好,还不错,不想去;第三个「无行」,虽然也想去,不肯干,不能够依教修行,这三种人就是非器。「反是皆器......

没有解脱有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内有烦恼习气,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起心动念善恶交杂,所以世出世间圣人设教就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教化,确实是恶多善少。纵然有大福德,往往造更大的恶业,这个因果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之后感到非常恐怖。人间作帝王、将相,这些大福德的人,他福德的累积不......

这一句佛号的意义太深广了,我在此地略微解释一下。 「南无」不能念成「nn w」,这么念法就错了。这个名号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一定要念汉唐时候的音才准确,念「nā m」,这是古音。 「南无」是恭敬礼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所以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 「阿弥......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刚才我看到一个传单,这份传单,听说是在网路上流行很久了。我把这一段念给大家听听,「来自净空法老师。经过四川、缅甸的灾难爆发之后,近来会爆发更严重的灾难,是全世界遭遇瘟疫,可能会死上百万人,比近来四川、缅甸灾难更可怕,现在已经有几个国家,如韩国、印......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你要学佛,佛用什么东西学习?用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什么叫诚?诚是清净心。一念不生那叫诚,那个念是邪念,一念不生这是诚。诚是真诚心,真诚心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是敬,敬人、敬事、敬物。这个敬一般讲是认真负责。对人,首......

念佛要想顺利往生、出离,必须不再受这些境缘的干扰,这是比什么都重要。不受干扰就是不受诱惑,你一定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佛在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一切不可得,这个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事实真相。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才不会为它动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