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一定要依靠经典,不能听信人言。 对于不同的知见,我们只跟着经典走,决定不反驳。 经典上所说的,是佛的心愿解行;经典上所说的,皆是佛知佛见。世间好语佛说尽,世间一切疑难杂症,经典上都有圆满的解决方法。 现前这个世间灾难频繁,唯有大乘佛法才能对治。佛经是最好的教材,对于事理...... 俗话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看这个世间的人,他死了带些什么东西去?一样都没带去。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你都得不到,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但身外之物你得不到,身体你也得不到,你为它造业,你就上当,就吃亏了。 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样都带不去!既然晓得死不带去,...... 清净、欢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贪嗔痴三障之冥:清净消除贪欲,欢喜消除嗔恚,智慧消除愚痴。我们有幸在这一生中得人身、闻佛法,有没有消除三障?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同学都想消除自己的业障,为什么除不掉?我们遵照经典的教诲,佛菩萨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诵经、念佛、拜忏、做好事利益社会大众...... 佛法的修学,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它的原理原则是一个:就是离名字、离言说、离心缘、离念。如果掌握不住这个原则,不管修学哪个法门,统统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你的心不能恢复清净。 所谓离念,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念佛了,心中只有阿弥陀佛,别的念...... 你要相信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什么?能生万法,《还源观》上讲得清楚。三宝的净德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觉正净,所以皈依三宝要皈依自性三宝,那你真的皈依了,你皈依外面的三宝是假的,这个要知道。外面三宝,佛是佛像,佛像谚语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特别是在战乱的时代、天然灾害的时...... 问: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弟子可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婚姻吗?姻缘真的是前生注定的吗? 净空法师答: 是!是前生注定的。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可以去祈求。但是有的时候求不应,为什么?非理,不如法,观音菩萨不管你。如果你真正,你是个男生,希望娶到一个好太太,能像文王的夫人太姒一样,将来......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精是精纯专一,进是不退。现在我们学佛人,他也很勤进,但他不是精进,他是杂进、乱进,所以他没有成就。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劣,要想在佛法上精进成就,必须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可遇不可求,遇到了善知识,就一定要勇猛精进、努力不懈。 佛教给我们勇猛精进,是把烦恼......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着弥勒菩......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问: 有许多小鬼要求到我家听经,我欢迎他们在不扰乱家人的情况下来听经,且准备小点心供养他们。小鬼说这些点心,一定要念七遍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养真言,否则他们吃不到,是否真的如此? 答: 这真的,不是假的,你们可以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仪规不懂没有关系,你就照课诵本这些经咒去......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一、「与人为善」, 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众生。 二、「爱敬存心」, 以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谨慎、细心,对人、对事、对物,爱敬存心。...... 世间善恶事情太多太多了,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实在讲这一条意义很深。佛知道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每个众生都有。什么习气?贪、瞋、痴、慢,傲慢、嫉妒,与生带来的习气,不要人教的。你仔细去观察,你观察小孩、婴儿,还不会说话,几个月的婴儿不会说话,两个差不...... 我在年轻的时候,我记得我讲净土经典《观无量寿佛经》,参考前清乾隆时代灌顶法师的批注。他在批注里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我们遇到困难,求佛菩萨加持,用佛教的这些方法来化解灾难。他说:你的业障很重,所有经教忏法都没有办法消除你的业障,什么方法你用尽了,都消除不了,最后还有一个方法,...... 不要去修这些无益的苦行。苦行对现在人实在讲太苦了,他也受不了,他也不肯修,也不过就是装模作样而已。譬如持午,实在讲在从前算不上是什么苦行,但现在觉得,这个人下午都不吃饭了;另外一个就是打坐不倒单,这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这个意思是不过中,中是日中。有人错解了意思,持午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