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柔软语,作慈悲事;行忍辱法,修大乘道。 2.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烧手患。 3.道人见欲,必当远离,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4.一念之正,百邪隐退;一念之差,万劫俱来。 5.真修道人,当净其心;能净心者,可以超群。 6.勿贵人知,勿希天应;恒一其心,必坚必正。 7.我生已尽,梵......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瞋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瞋?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2.平常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遇缘对你瞋心,也不用对他瞋,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为遇缘让他心情想不开,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让他生气了,你不......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我们自己对人犯了过错,我们自然希望对方原谅我们,不要向我们施出报复的行为。既然自己不想受到报复,......

佛教讲因缘,认为事物的产生都是因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最终发生是当然的,是由因而后才得的果。既然我们无从选择避免它的发生,那么就不妨以一种随缘的人生态度来对待它,因为很多时候,什么样的生命态度往往决定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 随缘不是要人消极、悲观,不是要人毫不在乎随......

★切记!你不是为了得到而禅坐,而是为了舍弃。我们不是以欲望来禅坐,而是为了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永远有也找不到。 ★惟有当你能够使你的心超越乐与苦时,才会寻找到真实的平静,那才是真正的平静。 ★无论你多喜欢某件东西,你都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无常的)。 ★你说:「别打破......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心里高兴。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里难过,并且想帮助他。 6、发大道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7、尽心恭敬奉侍父母和圣贤,并对一切众生及神鬼都不轻视! 8、劝别人做广得善缘的事......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没方便......

《弥勒所问本愿经》 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历经千辛万苦。过去世时,有一位王太子宝花,长相庄严。他出门见到一位得了癞症的病人,就问:什么药能治好你的病? 病人回答说:得到国王身体的骨髓、鲜血等,涂在我身上,病就会好。 太子听后,便破开身体取出骨髓、鲜血,至诚布施病人,......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馀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甚麽眉毛长......

随喜是一种特别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当看到他人闻思修法、修善积德时,如果能生起欢喜心,诚心诚意地随喜,双方得到的善根、功德、福德是完全一样的。 从前有个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养一切受用。当时有位行乞贫女得知国王这一善行后,从心里生起了无上欢喜心。在回向功德时,世尊问国......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姐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客堂即对两人开示:我们来这世界是带业而来,若不知皈依佛门,找一条解脱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的为衣食住等种种贪念,而造无量恶业,如此带旧业来,又带新业去,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们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难得了。 今天,两位既然晓得来皈......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是嗔心重。据佛经说,嗔心重的修罗,专喜与帝释斗争。所以斗争与嗔心有密切的关系。放眼观现实世间,不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斗争的气氛吗?因而,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世界纷扰,确都由于众生嗔心重而来。真正欲得世界和平,社会安宁,人心喜......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2、《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3、《四十二章经》: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此因缘,故所食之肉无非亲属。 二、见生惊怖,一切众生皆护身惜命,若遇食肉之人,则惊怖远离。 三、坏他信心,世间行善之人,若见僧者食肉,即生毁谤之心,以为佛门中无有真实修梵行者......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何等现熏何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以心识分别思量的。由这种因果通常道理,所以造上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地狱;造中品五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