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人人都想追求上天堂,谁愿意走入地狱?可见喜欢乐的,不喜欢苦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我们平常碰到的乐事,多分是暂有还无的相对的快乐,终是不能永久保存的;那么怎么样才是真正的乐,永久的乐,绝对的乐呢?研究这一问题,要把......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学佛的组织,叫居士林。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呢?从归信方面说,是一样地信仰佛法僧三宝;从修证佛法说,也没有多大的差别,据小乘说,在家能证得三果阿那含,出家能证得四果阿罗汉,相差也只有一级。在大乘佛法...... 静坐(冥想、禅思、内观)提供人类一贴清凉剂,无论闲忙,晨昏、四季,只要静下心来,看看你的呼吸或者看看你的动作、感受等,就有几分的安定、平静感,这份宁静感可以继续深化,可以消除身心烦热、忧恼,也可以用不同的禅修来消除特别的烦恼、障碍,一时练习就一时受益,经常练习经常受益。以...... 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闻法。 在深夜中做课诵时,常常看到一些壁虎们,在泥塑金身的佛面上爬行。经本上也往往有些苍蝇飞来聚集。我不尽感触而喟然叹曰:芸芸众生,何止是生到边地去,才不得见佛闻法?如这些苍蝇和壁虎们,整天在佛经和佛面上转来转去,还不是一样......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该提起正念,深深地作如下的思惟: 第一:当知因果昭昭,纤毫不爽。 多行不义必自毙。他昧着良心说假话,到头来自有因果算账;任他陷害就是了。 第二:蒙受不白之冤,可以消除你的宿业,使你了结一部分的前愆。 《金刚经》说:是人先世罪业......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岭山川,蒲团暖坐。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 学问类: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3、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 财富必须被善加利用,以便增进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个人终其一生依恋财富,不对国家、朋友和信仰尽义务,他的生活将充满忧虑和空虚。最后,当离开世界的时间来临时,他才会明了他尚未充分使用他的财富。没有人,包括他自己,会从拚命积蓄的财富中得到任何益处。 释尊曾劝告我们避免愚蠢地累积......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 人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盖房子偷工减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忏悔吗?为了骗取厚利,仿冒盗用,粗制滥造,不顾商业道德,破坏国家形象,不应该忏悔吗?只为满足个人贪欲,而造成金融混乱,恶性倒闲,使多少人生活陷入困境,使社会笼罩了苦难阴影,能不忏悔吗......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饭;二、不怕身败名裂;三、不怕死。 怎么不怕讨饭呢?作为佛弟子,我深深知道,今生的一切福报,都是过去世修福的结果,决不是今生一时的聪明伶俐求来的。当然我要积极的工作和修行,可......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诸佛,从点点滴滴布施做起。 二、要随作随了不要贪着。 三、不与众生争,从观心开始,从自己做起,观察自己当前一念是善是恶,要四舍六度,人生很苦应该发心扶持佛法。 四、要发心读涌大乘经论,不管懂不懂看一遍就好。 五、道不用修,但莫......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呢?你若没有过人的天资、强壮的体魄、因缘不具足,那就不要枉费了心机,辜负了时间,又空费力,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