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一切都是由一个起因和后来的条件相互配合变化而成的。而这种因缘条件组合构成的无常变迁,就是我们的宇宙实性,佛教称之为空性。有生命就会有死亡,再美好的事物也会变坏,变化是宇宙的真理,人,因企求永远美好,害怕死亡而生出了痛苦,就......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善,美是善的升华。 2.现代许多人欲望多,什么都想要,唯独不要人道。 3.时时刻刻要修德。 4.万因万果。不要以执着的心看世界。 5.心与佛菩萨相应,如磁铁相吸。修行的过程,如点点滴滴积累磁性, 磁性大了,才能...... 俗云:「无事天地宽, 有事天地窄。」这句话是说,如果心中无事,到处都可以自由自在;倘若有事,怎么钻都很难钻出一个名堂来,顿觉天地之大,似无有容身之处。 学佛修行就是教我们不论遇到多少事情,或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永远要做自己「心」的主宰。倘是个凡夫俗子,平常对每件事都漠不关心......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若长用高声......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在毫无意义。所以,布施应该对应着时效,在人们没得吃、没得穿时给他吃的、穿的、为...... 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因为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就是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情,而这正是实际的生命现象。这种生命现象,佛教把它分析为三个元素,就是惑、业、果报。但在这里我们把业跟果报看成同一...... 现代学佛的又一倾向,是出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恋世的,耽恋着世间欲乐,没有出世解脱的意向。小乘与人天法相反,视三界如牢狱、生死如冤家,急切地发厌离心,求证解脱。 出世,不是到另一世界去,是出三界烦恼,不再受烦恼所系缚,得大自在的意思。佛说小乘出世法,是适应隐遁与苦行根性的。......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 三宝义甚广,有种种区别。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举之。 佛者,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诸佛是也。法者,为佛所说之法,或菩萨等依据佛意所说之法,即现今所流传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也。僧者,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但改过自新四字范围太广,若欲演讲,不......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 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举一事,为诸君言之。 一、延寿。 张从善,幼年,尝持活鱼,刺指痛甚。自念我......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亦尔。但近世出家人,惟尚谈玄说妙。于自己微细之习惯,固置之不问。即自己...... 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怎得来这里读书,又复得闻佛法哩!今这样,真是好极了。诸生得这难得机缘,应各各......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常人谓净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