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时代,生活紧张,压力沈重,工作繁忙,我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态度来学佛?《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待人接物要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一句佛号就念好了,念的就得力了。外着相,内动心,你的佛号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万声,古人讲的风吹不入,雨打不透,......

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就从那里做起。贪心,贪财、贪名、贪色,哪一条最重,就先从那里下手,不再贪爱。这要明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因果。从理上讲,你的智慧、德行、能力、财富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为什么?自性里本来具足,就像万花筒一样,里面有无量无边......

修行的总纲领,无非是破二执、断烦恼而已。小乘人是为破我执而破我执,所以他的方法比较笨拙。以深深的定功伏住烦恼、执着,使之不起现行。证得初果之后,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方能断尽见思惑,出离三界。 大乘的方法非常的巧妙,它教我们发菩提心,转烦恼成菩提,是用转变的方法。其实烦恼......

学佛人在修学过程中,多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念佛堂里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净,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功夫就无法保持。这也是我们期望能在此生修学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功夫不能保持,有两个因素:第一、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

《华严经》第二卷的开端,展现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境界。老子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也在这段经文中体现。经上讲的大忍,就是真忍,是用真心的忍,真心心量大,无所不容。唯有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才有如此大的心量。而此境界是本有的,不是学来的,也不是渐渐得到的,所以佛才说一切......

【看破、放下】 《弥陀经》中,世尊三次劝导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六方佛劝勉我们当信是经,也是劝告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六方佛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此可知,世尊劝导我们求生净土,也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求生净土,这个劝告是真实不可思议,恳切至极。 佛为何如此劝......

世间教学着重在品学兼优,中国古代有所谓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学问品德达到高度的水平,就可以担任国家的公职,为人民服务。佛法的修学着重在解行相应,三皈依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解行达到圆满。解是属于慧,行是属于福,解行是因,福慧是果报。所以成佛就是智慧与福报都圆满,没......

△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 ......

△ 菩萨自度度他,自他平等,不如此修,与本性不相应。正觉是觉悟觉察绝对正确,凡夫迷而不觉,小乘罗汉及辟支佛均为正觉,以正法自觉谓之正觉。小乘人不平等,自度而不发心度人,是被动的度生,不求他,他不度;菩萨为不请之友。度生本来不易,众生不肯接受还要找麻烦。大乘佛法开头难,从......

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儒家教人止于至善,佛法确实把这一句话圆圆满满的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处,这称之为至善。要怎样才能做到?儒、佛都有一套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基础,可以说完全相同。在儒家教学当中,首先列出来的是三纲八目,佛法的教学首......

我们这个念头不能保持,刹那刹那,前念灭后念生,我们讲胡思乱想。不但你醒的时候胡思乱想,你睡着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在作梦,你要没有胡思乱想,不会作梦。所以这个妄念昼夜不停,不管你是醒着是睡着,妄念统统都在动,伏也伏不住,断也断不掉,这就是凡夫为什么不能脱离六道,为什么不能......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具备的观念。我们学佛的同修对佛菩萨都很尊重,都乐意供养;但是对于众生,疏忽掉了,不知道尊重、承事和供养。试问:我们供养泥......

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讲经,住在寿冶老和尚蓝塘道光明讲堂的道场。佛堂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句话很值得警惕。这二十多年人事的变化很大,许多的同参道友都已往生,再回头看看自己,年岁也一年比一年老,人......

自古以来,觉悟的人不多。在净土宗,东晋庐山远公大师的时代,只有一百二十三人往生,这是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最多的一会。而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会下开悟的,也只有四十三人。从这些地方,我们很清晰的明了,觉悟的人不多。什么样的人能觉悟?彻底牺牲自己利益的人能觉悟,如果对世间名闻利养放......

1 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不会到人间来,你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 2 欲望,是烦恼的根本,一定要觉悟,要把它连根拔除。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些都是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所说的。 3 欲望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