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学佛修行,也特别精进,但就是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者修行的方法不完整、不圆满,所以始终没有得到成就。想学会、想成就,首先一定要有完整的方法,要有传承与窍诀。没有这些,再聪明也不可能学会,也不可能修成。 佛法的教育和其它的教育有区别。佛法的教育是用恭敬心、信心来获......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许有人问:假如我不跟人争,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活得有什么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间就要争、就要求,这是西洋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实在讲误导众生,造成这个世间无量的灾难,天灾人祸就是因为人争、求,感来的苦报。圣人教导......

在末法时期,当然是指我们这些人,我们要想消除业障,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的超越生死轮回,实在讲这个问题,除了求生西方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相当困难,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实在讲没有把握。 如果是修学净土求愿往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信,你肯发愿,认真的去念佛,决......

真正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何以说菩萨穿衣、吃饭都不违背自性,穿衣、吃饭都是六波罗密,我们在般若会上曾经讲过这些道理。菩萨现身不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吃饭养身体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不是自受用,所以他吃饭也是布施波罗密,与自性相......

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求开智慧,所以我学佛求什么?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究竟圆满的智慧。 学佛是学觉悟,这是真正的觉悟、真实的觉悟。学佛要开悟,是要修心。所谓修心,就是修这个心的湛寂虚灵,心一定要虚,什么都不能够有。 修行容易,修心......

修行是否进步有四大标志: 第一, 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越来越明了,并且去遵循它。表现在对因果法则的日益深信,对戒律的日益尊重。因为没有因果与戒律就没有佛法。 第二, 恶念、妄想、欲望、抱怨减少,内心越来越宽容、安定与安详,越来越看清人生的方向与希望。 第三, 智慧越来越大。......

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家不像个家,一点也不规整,乱糟糟的,也会让别人起烦恼。诸法的本性是不垢不净的,我们看着脏乱,这就是我们的业障烦恼。我们擦灰尘,就是擦业障、擦烦恼,这是一种修行。我们把家收拾整齐了,心里也就整齐了。通过这些方法,烦恼、习气、业障自然而然......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名词而已! 印顺长老四十年前刚从香港来到台北时,曾经对我如足说,诚乃掷地有声之高论,若非真正明师是无法讲出这么深刻的感言。这句话使我数十年来无时不警惕自己: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可不能用修行作为懒惰的藉口。 记得有一回......

很多人学佛,在教理上相当通达明了,甚至于也能够讲得天花乱坠,他会说,他做不到,那不是信佛,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十善业道,不杀生有没有做到?确实这一生当中不杀生,素食,好像是做到了;如果心里面还有嗔恨心,言语态度上还会伤害别人,这是杀生里面的一份,没做......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在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了悟了呢?这就是宿世因缘。咱们看到的只是他的现生,没有看见他的前生。我们每位道友,......

虽然我们自己的妄想,习气,情念,迷信,权力,业力,发愿等等能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我们的命运并不是定型而不可改变的。因为我们的命运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有变化,而且变化多端。另外,既然命运是能控制的东西,为何就不能改变呢?控制命运的一切妄想乃至业力,都是我们自己造作的,只要我......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出家人用饭前有三念,首先用调羹吃三口汤,每一口作一念观想: 第一念是愿断一切恶。 断恶,包括吃饭时不生分别心,不去分别这个有味道,那个没有味道。有什么便吃什么,不要拣饮择食,或者打其他妄想。不要想:这个地方真不好,吃饭时又不准讲话,很不自由,像坐牢。我来拜佛,还有这么多......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成正觉,而我们仍然轮回六道,昏迷颠倒,整天爱呀、爱呀爱的,情情爱爱,丈夫也放不下,妻子也放不下,子女也放不下,终日在六尘里转。学佛他没有看得那么重要,家庭却看得那么重要,总是说:我要负我的责任。到你死了,谁来负你的责任?......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高明寺来果和尚有个侍者,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他跟来果和尚讲,他要走了,走了之后,希望来果和尚用一口缸把他装起来,过三年之后再给他开缸,然后给他的身体贴金。来果和尚说,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还要贴金坐龛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