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无边、慈悲无边,完全没烦恼的境界。可是这样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萨才能达到,凡夫能做得到吗? 的确,要做到自我肯定或自我成长,改变自己的观念,发挥优点,改善缺点,就可以做到。但是自我消融就很不容易,因为自我是与生俱来、根深柢...... 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地独修、独忏吗?也许,会有人也升起如是的疑惑。 这是由于人的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如野马一般地飘忽、闪动,因此,独修、独忏,则须具足一定的专注以及摄心的能力,行者必须对自身有十足的信心与把握,能够察觉到一己意念、意识的散动......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了束缚和脱离了束缚。有了束缚,便不自由;解脱了束缚,便是自由。因此,解脱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自由的定义。 但是,自由是有范围的,人在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之下,由于法律......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的社会。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接触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为人间带来温暖,让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业安,这个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人是应该工作,但光工作不等......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被十二时辰转,老僧使得十二时辰。 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指的是一日一夜;从午夜子时开始到亥时为止,把一天刻划成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通常,人在清醒时,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心念,在睡梦中,则更加不用说了。因此有......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大智度论卷三.释初品中四众义) 此偈的表面是说,孔雀虽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不如鸿雁能够远飞;在家人虽然富贵而有势力,但不如出家人的功德殊胜。好像是说,从外表上看,在家人比出家人高贵,其实却恰巧相反。 这是出......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如果我们再给他一点小的帮助,那么他会做得更好、更完美。比如,有一穷苦的孤儿,他有能力读书,也有上进的毅力,可是他没有钱上学,这时我们可用金钱或言语帮助他。 记得我在日本求学的时候,有次只剩下一个月的房租钱,未来的学......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其中最难的是放下,大部分人一旦忧虑,就是时时担心,如何才能做到处理后就心无牵挂呢? 答:放下,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就放不下。 有位法师在公车上让座给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是跟着一位中年人、一个小孩一起上车的。这...... 所谓高僧或高尼,并不是自己说:我是高僧、我是高尼,那么自己就是高僧、高尼了。真正的高僧或高尼,也不会说:我要成为高僧、我要成为高尼,如果是这样子的话,相信他很难成为高僧、高尼。 记得几十年前,有一次,中国佛教会在台北善导寺举办护国息灾法会,发动各佛学院的学生大约有一百多...... 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事业、家庭、学业、感情,需要运用智慧来处理问题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将心安定下来,更遑论发挥智慧了! 通常人在非常忙碌的情况下,连心里也是非常忙碌,心很难安定下来,这时候便需要一些修养的工夫。如果没有一点修养的工夫,在......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方是指应把握佛法的原则和自己的身分、立场,不要放弃自己的立场,也不要将自己的身分颠倒了。 外圆是要柔和能忍,柔并不等于是随波逐流,仍须坚守岗位;如同有弹性的海绵,压了它,不但不会反弹,反而会凹陷下去,等压力离开后慢慢地又...... 妙慧童女提出十个大问题来向佛陀请求解释道:佛陀!我有十个问题,敬恳解答: 请问佛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使眷属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请问佛陀,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受父母所生的这无常不净的血肉之身,而很......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世事起落无常,变化多端,就像闹市飞扬的尘埃,又像互相冲击、起伏不停的海洋波浪,那样模糊无际,不可测度。体谅忍让,柔顺和谐,才是处世聪明灵巧的方法啊!无论身处何地,不可强求,宜随顺因缘,就当时情况,随时制宜;......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我们自己对人犯了过错,我们自然希望对方原谅我们,不要向我们施出报复的行为。既然自己不想受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