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 一、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与慈悲之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催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暗,点燃智慧明灯的火炬。皈依佛教,就是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满的精神境界...... 过去,波斯匿王每次到只洹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必先脱下随身的庄严饰物,虔诚顶礼后再请法。一日,佛陀为波斯匿王开示法要,国王听了心生法喜,请求佛陀及比丘僧接受自己三个月的供养。回宫后,波斯匿王告诉大臣们这个消息,并请大众共发欢喜心。接着,国王在宫门外兴建殊妙庄严的大讲堂,并......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医治的方法。当时正好遇到天人们入欢喜园,目连尊者只好先站在路旁,没想到一行人经过时,都没人回头看尊者一眼。后来耆婆路过,虽然有回顾尊者,却也只是举手致意后就乘车而过。 目连尊者心想:神医耆婆本是我的弟子,竟然也因耽着天乐...... 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何用心观照。有任务观者,必然压制了学佛的轻松、自在、快乐的内心受用,将虔诚、自愿、轻安、愉悦、受用的佛法变成苦恼、被动的束缚,忘记了佛法就是生活之法,忘记了修行......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想念各法。实相念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此其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属于禅,但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故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如说,这里有一杯水,地狱众生...... 佛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的义趣甚深!得人身不容易,失人身太容易了,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那就难了。几个人敢说他来生还会得人身?得不到了,这是我们要常常反省反省的! 来生要得人身,五戒十善要持得很干净,我们能做到吗?杀盗淫妄天天干,贪嗔痴慢,用贪心学佛,用嗔恚心、嫉妒心...... 问: 深圳工作事务比较多,大多时间奉献给公司,而集中修学的时间少了。如何在这样的缘当中修习,才能有把握往生? 答: 这个问题,必须要多听经,多了解佛经里头所说的道理,然后将这些理论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就没有障碍了。生活是修行,工作也是修行。今天早晨我们说了,修行...... 佛说信心与持戒,多闻布施净知惭,有愧智慧圣七财,知余财物无实义。 佛陀在《宝积经》、《长阿含经》等经典中,都讲到了圣者拥有的圣者七财。为什么叫做财呢?因为对财富人人都喜欢,渴望从中获得快乐,同样,圣者对这七种法也很喜欢,能从中获得快乐,故称为圣者七财。凡夫对有漏的财富非......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 一、畏惧生活 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路。 修...... 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 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怜,没有福! 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 问: 他说念佛的心常维持几天又退转,该如何保持真心长久不退?决心下的大,落实不到位,自己也着急,是不有较巧妙的方法? 答: 巧妙的方法都在经典里面,我们今天所依的最重要的是两部经典,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为什么会退转?烦恼习气太重,我们一般讲业障太重,自己修行...... 有时候,你的福报很大,也可能是魔众加持。 智悲光尊者说:修行人如若丰衣足食、住处舒适、施主贤善等样样具足,那样正法还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 你条件不太好的话,容易知足少欲,诸多功德自然具足,但有了施主、财富、名声之后,心就开始散乱,从此没办法行持佛法了。 岗波巴...... 我们今天说,我是佛弟子,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们自己配不配做一个佛弟子?如果自己不配做佛弟子,冒充做佛弟子,这个罪很重,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怎样才是个佛弟子?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统统要做到,这才是佛弟子。 一切时、一切处,待人处事接物,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