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位,来到万佛圣城,一定要谨言慎行,把好名好利的心收拾起来。不要目空一切,认为自己了不起,把自己举得高高在上,轻视其他人,这就是贡高我慢的行为。有这些邋遢东西,在心里负担,在身上负担,在精神上负担,怎能成就道业?我常对你们说: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 若是你证悟了,达到牛粪和黄金、手掌和虚空等同的境界的时候,拥有再多的财产也不会影响你、障碍你解脱。 若是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不能积聚太多的财富,不然会变成你的障碍。到时候你放不下啊,自己没有用完,也舍不得给别人,临终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些贪念。这样你根本往生不了,会转生为...... 清净、欢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贪嗔痴三障之冥:清净消除贪欲,欢喜消除嗔恚,智慧消除愚痴。我们有幸在这一生中得人身、闻佛法,有没有消除三障?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同学都想消除自己的业障,为什么除不掉?我们遵照经典的教诲,佛菩萨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诵经、念佛、拜忏、做好事利益社会大...... 在行住坐卧当中,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心,不让它生起烦恼。一旦生起了,立即降伏,立即断掉,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护持自己的相续。能够把功夫下到心上,从心里转变的话,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样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是真正的进步。否则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再精进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也...... 执迷不悟不光指执着错误的东西而不肯放弃,也指长期停留在一个境界里不再提升。 比如做人,不知生命的意义,只是浑浑噩噩,吃喝拉撒,年复一年,不知所终,就是执迷不悟!比如做官,大官小官,只是量的差异。如果不知用权服务、借权积德、升华灵魂、光宗耀祖、德荫子孙,只是一味追求从小到...... 最好有无我的、空性的智慧,在烦恼刚起来的时候就将它断掉。如果没有这样的智慧,你也可以用一些善法来对治。 所以,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态与相续。一旦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不管是贪心、嗔恨心、愚痴,还是傲慢、嫉妒这些非理作意,统统都要转变、断掉。最好将烦恼转成智慧,将烦恼转为道......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远离恶友,远离恶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与恶友交往共处,贪心、嗔恨心、愚痴三毒会逐渐增长,会失坏闻思修行,变得没有慈悲心。对于修行人来说,这非常可怕。所以,要尽量远离那些不信佛的人,甚至对佛法有邪见的人。尽量不要与他们接触,交往。那么这算不算舍弃众......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灭殆尽,不让它作怪,扰乱定心。应该将它变成一个为法忘躯的心,只要求得佛法,就是布施自己的身心性命,也在所不惜,绝不退缩。不过,各位要晓得,所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头上。 你越要用真心来修行,越要受考验,就看你认识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 一、要识魔相。 凡着魔的人,大都遇着魔来的时候,不知道他是魔,以致着魔。倘能识得魔相,即不着魔而魔......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一、「与人为善」, 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众生。 二、「爱敬存心」, 以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谨慎、细心,对人、对事、对物,爱敬...... 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也是,所有的境都一样,如果你去执着这些境,这些境都是你的障碍;如果你不去执着这些境,它们都不会障碍你。 在对境面前,你会不会被伤害、被障碍,完全看你自己怎么对待,怎么运用。如果你有修行、有智慧,不去执着,你懂得了这些真相和真理,所有的境都是你的助缘、都...... 不要去修这些无益的苦行。苦行对现在人实在讲太苦了,他也受不了,他也不肯修,也不过就是装模作样而已。譬如持午,实在讲在从前算不上是什么苦行,但现在觉得,这个人下午都不吃饭了;另外一个就是打坐不倒单,这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这个意思是不过中,中是日中。有人错解了意思,持午是......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如果您的礼敬换来了无礼,不要紧; 如果您帮助他人却不被接受,不要紧; 如果您的信任换来了背叛,不要紧; 如果他人不愿回馈您的善行,不要紧; 如果真能做到了,您就走在【德】的大道之上。您的怨言、失望和受伤,都源自于您自己...... 一、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减少? 果然有进步,心地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自自然然一天天减少,智慧天天增长,这是真修行。 二、脾气有没有变小? 脾气有多大,业力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真的忏悔消业了,脾气一定是小了。 三、运气有没有变好? 正法是福慧双修的,修的正确,你...... 问: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济群法师答: 情,来自无尽生命的积累,力量巨大。若想根除情执,必须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着手。首先是戒的力量。情的产生须有具体对象,若不接触引发情执的因缘,就不会由此导致情感执着。即使过去生中积累了一些宿缘,若能以戒律严加防范、守护,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