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意思是恭敬、礼敬、皈依、归命、称赞;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觉。合起来无量智慧,无量觉悟。 ◎ 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对人、物要仁慈;牟尼是清净寂灭,对自己心地清净、平等。 ◎ 佛是自己真如本性,是自己的真心。魔是自己的妄心,佛...... 佛法里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你进寺院的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佛说在这个贤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是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 大乘佛法是活活泼泼的,特别与现代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想,非常相应。开放社会当中,如果能学佛,所产生的效果完全是正面的、美好的,的确是真善美慧的人生。说实在话,社会上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真正达到了颠峰,或者是名闻、或者是利养,达到超越常人,这样的殊胜,绝大多数都是在...... 有很多学佛的人,甚至于出家的法师,他说:不抽烟,这个戒条里头没有。佛戒酒,没有说戒烟。那我们要问,烟对于身体有没有好处?抽烟这个威仪好不好?抽烟会不会让别人起烦恼?事实是抽烟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对别人的影响也不好,佛虽然没有说,应当要戒除。 烟要不要戒?要戒。不能说佛没说...... 有同修来问我,他家里供养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有人告诉他,家里不可以供佛像,供了这个佛像,一切的缘分都不敢到家里来了。我说:什么缘分?他说:升官发财、生儿生女。我说:谁告诉你的?他说:有人告诉我的。那告诉你的人是妖魔鬼怪。自古以来,或者是现前,多少人家供佛菩萨形像,一家是事......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圆满智慧的教学。佛法是师道,师道是教育。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是当时创教的老师。佛为了救度这些苦难的众生,舍弃自己的受用、享受,到人间来,这一点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教我们要效法他。我们今天造大雄宝殿,就是为了纪念他、效法他。 佛真...... 佛教是不支持算命这些方式的。佛家弟子是不能以算命、占卦等方式谋生的,佛教经典中也没有这些推算方法。所以看到寺院门口摆个算命或算卦的摊子,就能知道这些与佛教无关。 但这世间任何事都有规律,找到了命运的规律,就不难推算出人的命运轨迹。 很多人算命,就是在困境的时候就是求个希...... 有我就决定就有慢,我总比别人高一截,别人总不如我。人家再有本事,那个地方比我强,还有不如我的地方。所以这个我慢烦恼你才晓得多深。 儒家教人傲不可长,佛法教人一定要断烦恼,为什么?不断烦恼不能出三界。不但不能出三界,诸位要把经教多念念你就明白了,你有傲慢在,色界天不能去。......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种陷入极端的人,他们在没有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对生活、工作、世间法充满了信心,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在观修轮回痛苦以后,就万念俱灰,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做任何事都十分消极,打不起精神,甚至悲观到认为活着都没有任何意义了。...... 1.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 一、舍绪愦闹 其次,佛教我们热闹的场所少接近,喜欢热闹,你想想看,那心怎么定得下来?凡是佛禁止我们,不让我们做的,你仔细去想一想,都是障碍定慧的。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的人要能静得下来,愈是清静的环境愈好,真的是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与道相应了,道就是...... 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在天气这样炎热的时候,大家舍弃了家里的冷气、电视、电冰箱的享受,不辞辛苦的来到佛光山参加佛学夏令营,首先要有一个为法而来,非为床座而来的认识! 为什么要来参加佛学夏令营?各位当然会回答是为了研究佛法,为了安住身心,但是再把这些问题加个为什......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辛辛苦苦谋生赚钱养家,一定要晓得,养家是布施!如果你是在迷位,觉得自己是做牛做马,赚钱来还家人的债,你憋了一肚子的怨气,你会生活得很苦!你念头一转,养家是布施、是供养,你是布施这一家人,供养这一家人,你就快乐无边! 你不晓得这是布施,不知道那是供养,你......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区,往往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肉。但是时代走到今日,社会发展迅速,天天如同过年,于是有越来越多人在饮食上,不再以饱足为目的,更多时候是以自然、健康、营养为取向,所以也造就了素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饮食新潮流。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