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家的定义是什么? 答:依据《长阿含经》说:「太子问沙门曰:剃除须发,法服持钵,何所志求?沙门答曰:夫出家者,欲调伏心意,永离尘垢,慈育群生,无所侵娆,虚心静寞,唯道是务。」悉达多太子有一次出城门,遇到一个出家人,就问这出家人:你剃除头发胡须,穿着出家衣服手拿着钵,......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装饰打扮无论如何总是一个助缘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说得最好,叫天生丽质,是不是?再怎么化妆,皮肤黑的怎么抹得白呢?而有些人就是天生晒不黑,或者已经六十岁了,看起来还像三十岁,我们要研究其中的因素,为何如此?佛......

利用今天的机会来跟各位讲个题目,叫:「关怀生命」,也叫「认识自己」。各位现在像一棵小树,即将茁壮,而这一棵树要长大,必须让它晒太阳、洒水,才长得漂亮。很多人问我:师父,您们出家干么?理个大光头怎么会快乐?又没有女朋友,又不能有钱,怎么快乐?我想这是各位现在没办法体会的!......

一、做自己的生命工程师 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每一个人的才智、遭遇却各有不同呢?还有,当婴儿出生后,有人早夭、有人平安;在成长的过成中,有人长寿,有人却英年早逝,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照佛法的解释,今生今世遭遇的种种境况,都是受到前世业力的影响。但佛教不是宿命论,并非你前世如......

归命三世尊  正等觉所说  常行于利他  积集诸功德  若自身口意  所作善恶业  感果定非差  无别造作者  最胜之导师  现证垂慈愍  普为诸有情  说随业受报  此相应正理  闻已当领受  作业皆自心  为因驰六趣  由三毒怖畏  贩卖诸物命  养已杀于他  当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谈空说有 在佛教里面,空和有是个不容易表达的意境,而且听讲的人也不容易深入空有之中。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空和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有的就不是空,空的绝对不可能有。用二分法把空、有之间的关系一刀两断,是很肤浅的观......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孺皆晓的名词,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尤其是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更是慈悲精神的实践与完成。般若经说:菩萨因众生而生大悲......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慈光,十几年来,我们从国立艺术馆到中山堂,从中山堂再到国父纪念馆,为了顺应各界信徒的愿望,场地一年比一年大,听众一次比一次多,这都是仰仗佛陀的慈悲,才能使佛法日渐广被。 昨天,我应邀参加马来西亚的佛学讲座和万缘法会,信众相当踊跃,约有......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我常在想:一个出家人,如果是男众比丘,最好具备医生资格,至少也要能做弘法的布教师;如果是比丘尼,最好具备护士资格,或是能做幼教老师;而佛教的信徒,无论是男居士、女居士,至少要懂得行慈悲、行布施,为人间服务,把欢喜的心理奉献给大家。这就是我一直用......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心理的病态如何治疗。 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人类最亲近,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心。即使我们的身体死亡了,毁灭了,这个心也不会死的--就像云聚而成雨,雨水流入地表,汇成湖泊海洋,然后又蒸发成为云层,云又降......

各位来宾、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三宝的加被、龙天的护持,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谈一谈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现在社会的病态很多,家庭有病态,学校有病态,农工法商各界有病态,甚至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都有病了。我们身体患了病,头痛、肚子痛,可以到医院找医生治疗;心里烦恼,精......

1. 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2. 隐恶扬善的意思就是:人家的缺点――我们尽量不说;人家的优点――我们尽量去说。 3. 人生最大的福气就是没有遇到灾祸,而人生最大的灾祸就是强求福气。 4. 占别人的便宜,就是我们惹祸......

各位参加短期出家的善男子信女人们: 记得在今年春夏之间,佛光山传授三坛罗汉期戒法时,我和他们讲了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今天我要和各位讲佛教僧伽的十有思想。 十无与十有,看起来是两个极端,其实,色即空,空即是色,无和有之间并不存在鸿沟,无和有只是一物的两面。 你们各位既然有......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出了家,是过着清净的生活。在家时,以世间法为主;出家后,以出世间法为主。各位现在既已舍俗出家,就要重新建立出世的见解,扬弃世俗的旧观念,建立起佛道的新思想。所以我今天要跟各位讲十无思想。 在家生活从有的上面着力去获得需要......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螺」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 当地的驴姓村长,听说佛陀来了,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灭苦,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也向往能亲自听个究竟,就前往拜见请益。 驴姓村长礼见佛陀后,问佛陀说: 「世尊!听说您能为人解说苦的......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