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伟大,世尊为什么出家?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 1、观察人生: 人生不够滋味,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加,无常变化,因此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寻求解脱之道。 2、树下观农...... 在南洋一带,邪术盛行。诸如鬼魅咒诅、夜叉罗刹、蛇蝎蜈蚣、恶龙喷毒等到处为患。同时扶鸾,降坛显灵,乩童等甚为普遍。此等妖怪,喜夺人精气,或以癫痫怪疾等加害无辜,使人心惊胆丧,神智消灭,而终陷入魔网,为其眷属。 更可悲者,在此魔强法弱的时代,不少冒充为佛教徒,诳称为善知识者......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 而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着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其它之花,佛陀就较少比喻,佛陀坐莲花显的很庄严,清净自在,安详无比。 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 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祗有教义深浅的区分,很少有好坏邪正的差别的。任何一种能够存在世上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对世道人心有着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同时也被......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因地不真,果召迂曲,如果动机不正确,怎么学、怎么修,都会走到歧途去。 一般说来,学佛有四种不同的发心:一是为了此生或下一生的福报,或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寿命健康,而来学佛;二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而来学佛:三是除......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因为佛与众生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佛是清净,而众生不清净。 其次要多行善事,广积福德资粮,因为佛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的。 第三是习定,因为唯有藉由正定,才能够产生正智慧、佛法的智慧,这不是靠看经、参访、学法等向外驰求的方式...... 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它应该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在里面。关于第一个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东西肯定不是佛教。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 问: 烧香拜佛是最常用的供佛方式,现在是网络时代,有些人选择在网上进行烧香拜佛。请教法师,在线烧香拜佛有用吗? 答: 首先要明白烧香拜佛的意义。 明白了烧香拜佛的意义后,在线烧香拜佛也有用。 应该要明白香是表法,象征身口意香。 所谓身口意香,是指身口意的正确的行为,简单...... 今天我们在此地举行三皈传授的仪式,首先我们要明了三皈的真实意义。学佛,我们对于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求受皈依就是求释迦牟尼佛收我作学生,从今之后,我们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修正我们在...... 问: 弟子想恭请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样请才比较如法,到佛具店直接请可以吗?请了还要到寺院请师父开光才可以吗?念珠、法器如何开光? 大安法师答: 你请佛像来供奉,你只要有恭敬心,请回去后每天给佛像焚香、点灯、拜佛、诵经,这样做就是如法的,开不开光是次要的。说实在话,我们...... 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 大安法师答: 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这个心是良...... 佛字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觉。如果你只朝着一个方向看佛、找佛,错了!佛到处都有,哪里没有?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哪里都有佛。如果你真相信了,你才是真懂了,你才真正见到了佛。真正见到了佛,才是真正见到了自己的心。 众生本来与佛无二无别,但是有的成佛了,有的还没......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什么叫做佛法,什么叫做佛教。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佛法,说佛法是种迷信;也不了解佛教,说佛教是搞迷信。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信佛不是迷信,佛教也从来没有搞迷信。佛法里讲得一清二楚:信佛要明信,不能迷信。不明白地信就是迷信,佛也反对迷信。佛法里讲的都是诸......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个惩罚的方式就是把他的头发去掉。所以在印度一般人是留着长长的头发的,包括他的这些苦行的人,头发都会非常长,他都不会去剪,这个在当时如果谁把自己的头发要剃掉了,他会是认为是自己的奇耻大辱,非常大的耻辱。......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学佛的因缘虽然不一样,但是学佛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学,称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 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行事,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