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晓得佛出现在世间,他的名号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同名同号的。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没有名号,佛的名号是因教化众生而建立的。佛的名号是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因时因地而不相同。他是应机说法,而且无有定法可说,所以佛也就没有一定的名号,不但没有一定的名号,佛也没有一定的相貌。 ...... 你能够供养,烧香供养,瞻礼赞叹,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意义何在,这一定要懂得。 第一是让我们生起礼敬之心, 普贤菩萨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十个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见到佛菩萨的像礼敬的心就生起来,我们要将礼敬佛菩萨的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如是礼敬,对一切事也如是礼敬,......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离开僧宝一切免谈。不知海外怎么样,大陆现在有的叫二宝弟子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在这个时代皈依二宝,最后你是一宝都没有,那你自己就成了一个活宝。所以对出家师父的恭敬心没有,你就得不到修行佛法的......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 (一)信佛 信佛,既包括信仰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仰...... 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在许多精神食粮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一个学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现在我想提出学佛的很多好处中,比较浅显的三点好处来谈谈: 一、认识人生 人从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忙?如果说是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的,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觉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学佛之路,而不在佛门...... 我觉得中国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令人起怀疑而不信佛。这种种的地方,必须要改革,如果不大刀阔斧修正一番,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譬如上庙烧香,认为烧香越多,功德也就越多,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给佛上香,表示恭敬之意,只要虔诚上一支香就够了,何必上很......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才敲钟,有称为「晨钟暮鼓」。「钟」用于召集大众,晨钟声响,代表佛门一天的修行开始,卧者须起,大家用功办道,勤修戒定慧。钟声又代表警觉,提醒大家不要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欲望、贪婪无厌,要生惭愧心,提高觉悟,反观内思、少欲知足...... 过去有一位云居大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八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八种后悔是: 1、逢师不学去后悔: 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能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 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还要能闻到佛法,那更不容易了! 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你要是不闻佛法,这个机会就得不到。 在佛法里,最高的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说的都是性德,所说的都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佛法教学无......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承社长朱家丰同学邀约本人讲几句话,以结法缘,但刚才已有李教授,许教授讲过许多宝贵的话,我学人也是青年入佛,借这机会,先向各位报告一点青年研学佛法的感想,以供参考。 壹、知识青年学佛三障 知识青年为什么不肯研学佛法?因为大...... 有的人说我想皈依,但是我家里设佛堂不方便,所以我不敢皈依。家里设佛堂和你皈依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家里设佛堂、供佛,这不是皈依,皈依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路、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可以不设佛堂,也可以不供佛,心里有佛就行,把佛堂设在...... 不管是修净土宗的,还是修禅宗、密宗的,如果没有前行的修法,就直接修净土、禅宗、大手印和大圆满法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最愚痴的人,另一种是最有智慧、最有根基、最有福报的人,他生生世世已经修完加行了。我们都听过净土宗的净空法师的讲法,他也讲菩提心。他讲的菩提心是什么?他讲...... 现在很多修行人都不受持戒律。有的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有的人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戒律就像大地一样,若是没有戒律,我们就无法修行。受持戒律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 戒律有好多种,有属于世间的戒律,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八条根本戒等等,很多。但是这些戒律...... 念大悲咒的十种心,也适用于一切佛菩萨咒语: 1、大慈悲心, 就是大悲心陀罗尼。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你若存着大慈悲心,这就是《大悲咒》。听见了吗?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你有大悲心,就是念《大悲咒》。你没有大悲心,就是没有念《大悲咒》。你天天念《大悲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