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修净土法门有几个层次? 净空法师答: 净土法门没有层次,你要问层次,那就是经上讲的信、愿、行,具足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老实重要,有怀疑,不老实;有夹杂,不老实;有间断,不老实。所以真正的老实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老实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也许你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这一部经就好了,何必要四十九年讲那么多?说那么多废话?诸位要知道,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这个众生机缘不成熟,跟他讲这个法门,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前面蕅益大师说得好,是对什么人说的?成佛机熟,是对这样人的说的。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 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 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不相干。如果真的那么灵,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统统都得到,那就是......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么我仍在生病?难道佛法不灵?我疑惑很大,不想学佛了。 师父:吃了饭会不会饱? 居士:会饱。 师父:那为什么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就饿? 居士:每天要工作,吃过的食物消化了,当然还会饿。 师父:诵经和健康也是如此,身体变老变差...... 我们得人身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这个业因成熟了,我们得人身的果报。阿修罗也是修五戒十善,他五戒十善有相当的功夫,他有一个很重的习气,那就是嗔恚、贡高自大。他这个习气没有断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罗的果报。 阿修罗,《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除了地狱道之外,其余...... 如果为了求做功德而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假如没有功德的话他就不肯做了,也是一桩好事。到底有没有功德? 给诸位说,没有功德,实实在在讲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有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这是属于福德。你决定有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 怎么样把福德变成功德?你做......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印光大师)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印光大师)一徽章,光(印光大师)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师答: 如果供西方三圣像的话,当然会更好一些,因为临命终时,西方三圣都会来接引往生。 我们供观世音,平时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像就会想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也能激发我们内心的慈悲。而大势至菩萨和专修念佛法门的众生特别有缘,大势......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着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 但不执着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普贤行愿品》......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着、更有力、更可靠。 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统一的定力,去感应被祈祷者(如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自己的定力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应相接......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不少演艺界的明星带,觉得这是一种时尚,所以自己就跟风。当然,这并没什么不好,但如果大家能更多地了解一些佛珠的相关知识,会更有意义。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 1、宿命通: 知道过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其他众生过去世的状况,以及所做的一切善的恶的事情。 2、天眼通: 能够看到远的、近的、粗重的、微细的一切物相,任何物体都不能障碍。能洞视十方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能知道过去生中的父母、师长及其他眷属现在在那一道及其......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着弥勒...... 问: 本人学习玄学,涉及到风水、六爻、八卦、相面等,如何看待周易玄学和佛学的关系? 济群法师答: 我对周易并不了解,但从佛教角度来说,并没有对风水、看相等一概否定,只是反对出家人为人看相或勘测风水,尤其是以此谋生,是戒律绝对禁止的。因为佛教强调因果,提倡的是因上努力,果......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