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将来要。但是长大后,梦想是否兑现了呢?一旦遇到生命的困顿时,便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要被生下来?让我活着好痛苦!好辛苦! 如果以佛法的角度来看,不是父母一定要生下你,而是你自己要来的,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愿、许愿。在我们短短......

曾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已经八十岁了,每次来见我,总要拿她年轻时的照片给我看,包括结婚当时的,以及结婚以后的。 她说她的先生曾经是大轮船公司的董事长,拥有好多船只,她指着最大的一艘船说:你看一看,那时候我就在上面! 当着老太太的面,我只有安慰她:你过去有一段辉煌的历史,真是了......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都修成了菩提正果,并称五智如来。佛认为:修行人仅仅依靠念诵咒语和观想曼陀罗,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五佛禅定代表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 中央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属于如来部族,手印为觉胜,座骑为狮子,生着白色的......

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只园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发对安息罗说:今天受信徒的丰富供养,我打从心底感觉到惭愧不安,想想我们学道甚浅,如何能消受得起这分厚重的供养呢? 安息罗颇有同感地回答:是啊!信众布施之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报?信徒布施,将来能够获得财......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心里高兴。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里难过,并且想帮助他。 6、发大道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7、尽心恭敬奉侍父母和圣贤,并对一切众生及神鬼都不轻视! 8、劝......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延和毗罗胝子,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一切都断绝灭亡,没有后世,这样就叫做不生不灭的涅盘法,我现在虽然遇到佛教化,但心中还有疑问,希望佛再说明一下,怎样才能证明这个真心自性,确是不生不灭。相信在会大众,和诸有漏初学者,都想......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 想一想,我们的形躯,它们都污秽不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想一想,世上一切都是无常。只要依循我的教诲,你们都会解脱。......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姐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客堂即对两人开示:我们来这世界是带业而来,若不知皈依佛门,找一条解脱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的为衣食住等种种贪念,而造无量恶业,如此带旧业来,又带新业去,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们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难得了。 今天,两位既然晓得......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彼此谈论着世间万物何者最可爱,最能使人感到快乐? 第一位说:正当春天百花怒放,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时最快乐了。 第二位说:参加亲友的喜庆宴会,杯酒交欢,唱歌跳舞,......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罗门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拜见佛陀,向佛陀请法。 外道婆罗门问道:佛陀!未来世中会有多少佛出世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未来成佛者,将有无量恒河沙数那么多。 婆罗门听了以后,心想:未来会有恒河沙数多的正等正觉者成佛出世,我应当跟随他们修行清净梵行。因此,婆罗......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凌,加以国内瘟疫流行,内忧外患,人民非常苦恼,国王更是忧心忡忡。 有一天,国王悄悄地来顶礼佛陀,请求佛陀告诉他如何修行才能脱离苦恼。 佛陀于是将一百零八颗木患子串成一环,教国王从这环木患子的一头拨起,每拨......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结跏趺坐,敛目摄心,屏除一切杂念,用功精进,观照自己的本性自心。出家人正在全神贯注,努力参究本来面目的时候,耳畔突然传来一阵吱吱喳喳的嘈杂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四只动物对于世间的痛苦现象,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只听到鸽子说:俗话说:人为财死,鸟......

有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验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年轻人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 什么使你如此......

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理论一套,空谈无补,何必学它?更有一种人,曾经费了相当时间去研读佛经,已承认佛教的博......

Part 1 生命之光 透过对思想了解的修养, 人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灵, 而不被感官玩弄于股掌之间。 净化自己的过程。 生命之光 ◎释尊说: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无止尽的变化及冲突。 ◎行者必须认清生命的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乐的倾向,并检讨人生变迁与贪婪的结局,以适当引导自......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