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所以经典是佛的法身所在处。 助印经典、阅读经书、恭敬经书,皆可启......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这简直是佛教的累赘、佛教的败类、佛教的罪人啊! 为什么佛法没落了,就是因为我们不修行......

在佛教里,在家人对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出家人,批评出家人,要供养出家人,要赞叹出家人,这样才不会有「慢」业。否则就是贡高我慢,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造罪业。从因果上来讲,这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供养,令他们种福田,也要回......

皈依,这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初步。可是这一初步,你们要向前勇猛精进,不要向后退转,这才是成佛的一条道路。你若向后退转,还会堕落三途,流浪八难。所以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 不要说我皈依了,就倚赖着佛、倚赖着法、倚赖着僧。佛、法、僧......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此误解极深。譬如:有时会听人说起,如果每个人都学佛,则人类不就要灭种了。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没有夫妇儿女,社会岂不就瓦解?这......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道,父亲这样拜,母亲这样拜,祖父这样拜,祖母这样拜,自己也就拿香跟着拜。人家说拿香跟着拜就是这种人,他根本不知道拜神在拜什么?只知道在拜神:你要保佑我身体健康,保......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实是有的,如果对一位证果的圣人如佛陀、菩萨、阿罗汉通通没用,他会飞天钻地,神通来去自如,什么风水都没作用。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地灵人杰,风水就是一种环境。当然我们是凡夫,它当然会影响我们的心,我们如果住一间很小的房子,心情......

1 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世间人所修的,痴福!不是真正福田,真正的福田是孝亲尊师。 2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第一个恩田,父母。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 3 第二个是敬田,三宝。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

1 有许多同修来问我,他说:学佛的人要不要相信风水,有没有风水?我就告诉他,学佛的人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学佛的人知道有风水,风水是真有,但是学佛的人不讲风水。 2 可是你要把我的话听清楚,学佛,佛是什么样子?我要真正跟他学,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虽有风水,对我来讲不起作用......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有一些同学提出疑问,来问造像的意义,我想这个问题是许许多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尤其是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佛教的弘传衰微了,社会广大群众对于佛教产生疑惑,误以为佛教是个多神教、泛神教,凡是属于这一类的,都是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崇敬一个真神,好象佛教里......

非常感谢净慧大和尚给了我这个机会与大家结法缘。实际上,学佛有赵州禅师说的吃茶去一句话就够了,吃茶以后就行脚,明白了道理就去实践,把握自己的心。由于是生活禅,我们把它放在生活中去阐述,使它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其实到最后还是一句吃茶去。 佛教是什么 有人说佛教是教育,有人说......

【佛法教学的总目标是离苦得乐】 无论世法、佛法,真正有成就的人,就是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而学佛人的成就,就是作佛、作菩萨。不仅将来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现前也有无比殊胜的成就,佛法称之为花报。花是比喻,就是现前所得的受用。花开得好,果就结得好;花不好,想求......

佛法修学总离不开戒定慧。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守世尊在一切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遵守着去做。 修行最重要的枢纽就是定,定就是清净心。能在一切顺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不为人事环境所干扰、所污染,那你的道业就成功了。 有定就有慧,慧就是能辨别是非善恶,虽能够辨别,但绝对不会起......

佛教在现代社会也在革命,但若不能够守住佛教真正的精神之所在,它就会变质。一变质,真正佛教就灭掉了,所以要守住这个本质。本质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根本,不但是净宗的根本,而且所有一切大乘佛法,都建立在这个根本上。所有一切法门,都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