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有不同,无论讲什么经,一次二次是讲不完的,所以要讲个概要很难。 元旦只有两天,总要说个有头有尾。台中莲社三十年来都是修净土,今天要讲的...... 见是见解,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民族意识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以及情识分别都不同,致使人的见解互异;很难确定别人的见解是邪是正,唯有根据是非、曲直、情理,以及对人类利害得失来甄别。 人的见解,正直不曲、不诳不妄、既合情理,又合乎社会道德标准;既能正己正人、又能令自巳与他人互相...... 一、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所以,生命不仅限于动物,一切植物皆能生长,皆有限期的延续,所以,一切植物皆有生命。人之老死,与值物的枯死,同样是有生必有死。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值物的生命,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共聚一堂,讨论佛法,首先要多谢志莲净苑宏勋法师,亦要多谢美西佛教会弘法组各位董事,因为由于他们的发起,并得宏勋法师慈悲,提供埸地,举行首次港美合办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人类的心灵世界,因缘殊胜,令人兴奋,也令人感激。 现在,当我未开始演讲之前,首先要请问各...... 疏钞演义云:缘觉摄者。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 佛教是属于人间的,因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降生于人间,生长于人间,出家修行,觉悟成佛,说法利生,甚至双林入灭,无一不是在人间。当年,佛创立佛教,固然是为了净化人间,现在,佛的历史,佛的圣迹,佛的舍利,佛的教法,仍然流传于人间,这都是有历史考究的事实;所以我说:佛教......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惜我是广东人,不懂讲国语,对于听不懂广东话的朋友,非常抱歉,希望多多原谅!不过,听经不同谈话,只要用心去体会,还是听得懂的。记得我年青的时候,与外省的法师们谈话,总是听不懂,可是听他们讲经,不止听得懂,还可以替他们翻译成......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 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如果你种的是善因,就会得善果;种恶因......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儿好,升官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己慢慢吃。学佛人误以为没有这种心理,其实是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却在求腿。都喜欢打坐的功夫和境界,只要听说那个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 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 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 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心中没有丝毫委屈感。不先培养爱心和耐心,则学佛难成。学佛不学佛,端在做人。 拜佛、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他......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两划,而且互相倚靠、不能间离,或是少一画,否则就不像人了;还有字划的长短、上下要配合得好,人字才能写得美。 人生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帮助,才是美好的人生!佛陀也是如此教育弟子们,并且以身作则教导大家。 佛陀在世时,......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终至不能自拔。 依惑造业,业苦无尽,这种重复的轮回,在学佛的过程申,必须加以追根究底! 什么是「业」?梵语Karman,音译为「羯磨」,义译为「造作」,以现代的语法称作「行为」;也就是说凡是发自于身、口、意的行为,都可以......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 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具备四个字: 慈、悲、喜、舍 。 慈-就是与乐,给你快乐。把你的痛苦告诉他,他会毫无条件的帮忙你。 悲...... (一)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 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应该是只重视精神生活,而不重视物质生活。因此,有些人,你劝他信奉佛教,他会退避三舍,他以为信了佛教,好的衣服不能穿,好的东西不能吃,甚至高楼大厦也不能住,一定要吃苦,吃苦才是信仰佛教,我为什么要去自找苦...... 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青年的毛病,青年有什么毛病呢? 一.不耐烦而无恒 青年住在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烦,读书读太久了就不耐烦,做工作时间太久了也不耐烦。不耐烦几乎已成为今日青年们普遍的通病。现在的青年已经缺乏古人安止于一处的定力,身心浮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