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顺之益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2.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功德巍巍。《父母恩重难报经》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遭饥馑劫,脔割碎坏,经......

一 1.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 2.佛法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不是拿来度量人的。身为佛弟子不可以佛法度量人,也不要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要以身作则,如此不但能以佛法帮助自己,也能够对别人有助益。 3.这个世界并不大......

一 1.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诚恳地问自己:「我是为什么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2.我们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无彼。然而,面对死亡,人们是如何的伤心悲痛,对于出生却是何等欢欣快乐,这是愚痴的。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哭,为根......

一 1.人身是很难一再获得的,只有当我们过去生曾累积足够的福报功德时,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的这个人身。如果能潜心思维此暇满人身之难得,就会激励自己去进修佛法。 2.在轮回中,众生会投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而在这些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中,地狱、饿鬼、畜生等众所受的痛苦远较快乐来得多。其......

二 1.无始轮回以来,直到现在,我们不断地经历轮回苦,连一秒钟都没有中断过。在灭尽业和烦恼,斩断轮回相续之前,我们还会一直受轮回苦。 2.轮回,意思是有漏,漏的意思是烦恼。如果一个人有烦恼,就会再度在轮回中转生,从轮回落入轮回,尤其是堕入恶趣,这是烦恼的作用。 3.身心和合的诸蕴,......

◎念佛心要 1.念佛如作佛,诸佛的圆满功德常存我们心中,能助我们远离了一切恶念恶行,恢复本有明净心地。 2.杂念是病,念佛是药,一心念佛,杂念自消。 3.念佛能净三业,治一切烦恼心病。摄心专念,念到心空境寂,烦恼业障自然消除。 4.经云:「念佛一句,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 5......

一 1.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2.诸佛作是开示显说,所谓:诸行犹如光影,无常动转,不定、不究竟,尽法、变易法。 3.若有发心恼害他者,是人长夜还得恼害。 4.若人喜杀,是人还得短寿之报。若憙鬪诤,是人常有怖畏死报,不具大眷属,无大势力。 5......

二 1.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 2.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残缺,人永远无法求得圆满。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寻烦恼! 3.一个人如果不修行,他会做什么呢?必然......

一 1.努力培养良善的心地与睿智的行为,而不要轻易与人辩论,良善的心地和睿智的行为,才是感化邪见众生的最佳途径。 2.悲观的人是在机会中看到危险,乐观的人是在危险中看到机会。 3.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

一 1.通常痛苦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伟大的老师,它有很多有助益的特质。例如,当你在极端痛苦时,心便会被降服,骄慢也不会那么明显了。 2.再者,藉由你自己的痛苦,你了解到别的众生正在遭受什么,你的慈悲也会因此而升起。你了解到:对!这就是别人正在遭受的,这是学习感同身受的开始。 3.你开始......

一 1.学佛,就是要开发自己的真心,摘下自己的面具,诚恳地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2.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佛教的无我,旨在否定「我」的功利观念,并没有否定「我」的责任观念。 4.佛教的涅盘,旨在解脱「我」的烦恼,而非放弃「我」的责任。 5.修行要在日常......

一 1.你可以急着结婚,结果却终其一生活在不幸、争吵及不调和中,这没意义。应该花几年的时间观察可能的结婚对象再作决定。认识一个人要花时间。 2.婚姻的目的应该不止是肉体、性的接触。如果目的只是这样,当其中一人找到其它对象,心意就会改变。共同生活的原因应该是要以悲心和慈爱彼此相扶......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有了珍贵的人身并且希望修持佛法,但是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 第二种逆境是恶友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却因为受到恶友的影响而停止修......

如果你静心伫立街头片刻,你会发现擦身而过的每一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忙碌!忙着去吃饭、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看到众生如此,我们要生起最大的慈悲心,愿每个忙碌都有好的意义,都能够创造出未来的快乐;如果忙碌只是制造未来痛苦的恶业,那更要生起大慈悲心来为他们修行。 释迦牟尼佛说过:凡是......

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是对佛法不了解的人常会有的疑问,即使已经接触佛法,也未必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 我的回答是:「我们每个人生在这世上,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无常之苦。我们都知道佛陀所教导的圣法,能够帮助人们调伏散乱诸根、发大慈悲、行大布施、护念众生、不染......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