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2.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3.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4.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在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我们也要爱护一切生命,爱心是世界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导我们,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代表一切宇宙,也代表一切法。 中华护生协会诚挚邀您一起加入放生、护生的爱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负责人 中华护生协会 理事长 海...... 区分 十善业 正报 余报 进而推广 身业(三) 一、不杀生 三善道 长寿、少病......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舍近求远耶? 护戒善神 护卫责任 1.不杀...... 佛陀的二十二相 1、牛王眼相: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 2、八梵音相:恒以软语,实语教化众生。 3、无见顶相: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 4、白毫光相:不诳一切诸众生故。 5、足下平相: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 6、手足轮相: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 1、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者、当念治生。 二者、早起勒令奴婢、时作饭食。 三者、不益父母忧。 四者、当念父母恩。 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 2、父母视子亦有五事: 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至心爱念) 二者、当教计书疏。(教以世事) 三者、当教持经戒。(终不欺诳......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遂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调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意中,今当解说。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语四种者:妄言、绮语、两舌、恶语。意三种者:食、嗔、邪见。 云何杀生?谓于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婆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势。 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 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盘。 是名礼...... 长者子辩意白佛言:人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人中。 复何因缘生地狱中。 复何因缘常生饿鬼中。 复何因缘生畜生中。 复何因缘常生尊贵众人所敬。 复何因缘生奴婢中为人所使。 复何因缘生庶民中。口气香洁身心常安。为人所誉不被诽谤。 复何因缘得生为人。常被诽谤为人所憎。形状丑恶身意......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上无嗔无价宝,无挂无碍是真常。 1、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 2、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 3、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 4、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 5、为人勤修,无有懈怠,从精进中来。 6、为人才明远达,从智慧中来。 7、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 一、观世音菩萨大悲咒的因缘 1、为诸众生得安乐故。 2、除一切病故。3、得寿命故。 4、得富饶故。5、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 6、离...... 人间菩提 生命尽管是有缺陷的,但生活是需要赞赏的,一个人如果否定自己的特质,不可能拥有美丽的人生,也不可能拥有幸福。 ◎为利益众生,实现佛法,付出心力,而生欢喜,谓之法喜。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我们在读书或创业时,自己先要有一个发心,就是发为...... 自古以来,只要有新的国王,或新的领导者上任,通常他们第一件事作什么?大赦,大赦囚犯,甚至大放生。根据佛教所说的因果法则,你给众生快乐,自己也快乐;你让他们自由,自己也获得自在。经常有人问起:为什么我们要作烟供?烟供的对象是一般的山神,树神,海神,或孤魂野鬼,我们以慈悲心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