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如来一日由迦毗罗卫国释氏精舍,率领千二百五十大弟子,向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去。 两国交界处,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树身高大无比,全树枝头所结果子,甘芳适口,味甘于蜜。果熟自落,人民取食,能愈百病,精神重振。如来坐彼树下,时诸比丘自在游步,取果尝食。 如来便对贤者阿难道:吾......

贪嗔痴三毒心不息,六道轮回无法停止。 1、养动物并杀来卖,当堕等活地狱,寿命百千岁,常受刀杀杖打,死而复生。不停受相同苦报。 2、妄语欺骗父母朋友,当堕黑线地狱,黑线锯身如人间锯木的苦报。 3、放火烧山林而烧害众生,当堕炎热地狱,遍地火焰,苦叫声不绝,两眼看不见的苦报。 4、诽谤......

佛在只树给孤独园时,阿难请问命运为何千差万别?佛告诉阿难: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例如: 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 2.前生爱发脾气,今生长相丑陋。 3.前世贪心又吝舍,今生贫穷。 4.前生礼敬三宝,今生高官显要。 5.前世骄傲轻视人,今生出身下贱。 6.前世对人恭敬,今生身形高大......

这一节课我们谈谈各位手上这一本经典,因为整个大乘佛教的基本,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才符合修菩萨道的根本。大家翻开第一页,有一首文殊菩萨的赞颂,这首赞颂有个典故:在大乘佛教盛行的时候,那烂陀大学曾经有好几万个学僧,每次要讲课之前都要念一些礼赞语,那时候有一个大智慧长者说......

在佛法八万四千种法门中,忍辱为何会列于菩萨六度修行之一?因为忍辱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最容易遇上的考验,更是每个人修行中必经之磨练过程。 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种种不顺或逆境,但很多时候,所谓的顺境或逆境其实取决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心念,一个正向思考、包容圆......

我们今天要做好事,好事,就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佛教给我们的教育是什么?利益众生!只要确实做到,你的生命一定能得到快乐。如果一个人自私,只想着自己,反而得不到快乐。世界上一切的痛苦全是自己来自人类的自私自利,我们学了佛,要替佛教争光,不能再因循过去的习性,必须学习帮助别人,跟......

中国佛教向来习惯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天举办超度鬼道的法会,这三天又称为「转劫日」。 超度鬼道的缘起,依经典的记载可以追溯至阿难尊者。尊者有一次入定的时候,突然面前出现一个脸被烧焦的鬼,它告诉阿难:再过三天,你将跟我一样堕落鬼道,而且非常痛苦,但如果你能发慈悲心......

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 南无阿閦(ch)如来 」 ,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见你漂亮,想强 暴你),一样可以念阿閦如来,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这个佛号。看到人家怀孕,希望母子都平安,还可超度......

1.当我们在修持或听闻佛法时,必须培养想要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态,这不仅是短暂的做法而已,最终还要帮助六道众生解脱痛苦。这就是正确的心态。 2.无论我们对自己感到多沮丧,或觉得自己难以达到证悟境界,但我们全都具有智慧的本能。 3.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世间的痛苦,而达究竟的喜乐。修行是......

◎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 1.《心地观经.厌舍品》将财富四分法为: 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 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 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 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2.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

该录音带由海涛法师亲口叙述,委婉道来,生动无比,各位大德若有兴趣,请洽各中心免费索取。去的时候,别忘了多索取几本书、几卷录音带,给自己、给亲人、给好友听、看,为净化心灵而努力!积无量功德。阿弥陀佛! 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一首歌,都有它的歌谱,高低起伏,所以,佛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

忍辱之道一 1.行菩萨道者,若瞋恚偏多,当行慈心。念东方众生,慈心清净,无怨无恚,广大无量,见诸众生悉在目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制心行慈,不令外念,外念异缘,摄之令还,持心目观一切众生,悉见了了皆在目前。 2.慈是心法,出生于心;先从所亲,所亲转增乃及怨家,如火......

《因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财富今生幸福是何原因?(果) 过去的功德因为你过去世有造善业。(因) 2、富有与贫穷为何有些人很富裕而其他人却非常穷?(果) 慈善他们富裕是因为前世他们热心于慈善事业。(因) 3、快乐今世为何能拥有快乐及和谐的家庭生活?(果) 礼敬佛陀因为你在过去......

生命之不可思议一 海涛 辑 1.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无始无终。所以行为、业,也是无始无终。 2.业是无限的。也就是有所谓的无限大的业,这无限大的无数的业,各含有产生新生命的力量。那么,对一个特定人物而言,现世或前世无限的业中,哪一个业才是其人死亡时,决定轮回最重要的业呢? 3.轮回转生......

修行法要一 海涛 辑 1.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於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2.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慧。 3.真实的修行不累,因为它是透过心去完成。 4.没有贪着,痛苦就无从依附,智慧在一切情况下都会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