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佛陀教导我们,快乐最基本的条件是「自由」一种避免内心负面心行的自由。 2.当愤怒生起时,表示我们的感情已受到伤害,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愤怒就是我们自己。 3.「放纵」愤怒固然不对,「谴责」愤怒也一样无济于事。 4.把愤怒当作自己的孩子,好好地拥抱他、照顾他,受伤的孩子只要得到好...... 1.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与其苦恼,不如换个念头想:「最坏,也不会比现在更坏!」 2.有能力布施的人生是幸福的,因为「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 3.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只有「幼儿园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少点怨,多点包容」、「多洒香水、少吐苦水」,让负的思绪远离。 4...... 一 1.知足常乐的秘诀是懂得享用你所拥有的,并能割舍不实际的欲念。 2.别人骑马我骑驴,仍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3.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4.点石化为金,人心犹不足。 5.孔子疏水曲肱,乐在其中;颜子陋巷单瓢,不改其乐。此处见得一分,则心泰一分;见得...... 一、彻悟禅师的十种信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百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 一 1.弥陀大悲,彻底哀愍,能令一切众生,常蒙护念,心生希望。 2.佛愿虽无人不救,为与信心者同在。 3.如来大悲于苦者,心偏怜念长没众生。 4.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5.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 6.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 一 1.法然和尚云:「虽然戒定慧三学全具,不修本愿念佛者,不可得往生;虽无戒定慧,一向称名,必可得往生。」 2.凡圣道门者:极智慧离生死;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3.一向心念佛,往生无疑之思,即三心具足也。一向心者,至诚心也;无疑者,深信也;思往生之心者,回向发愿心也。 4.我过去...... 念佛法,不论男女僧俗,贵贱贤愚,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 一 1.回到阿弥陀佛的故乡,牵到阿弥陀佛慈悲的手。 2.要紧登极乐,要松开娑婆。 3.「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那么往生与否并不在「气管插管」之有无,也不在「器官捐赠」之有无,也不在「念佛资历」之长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愿不愿意被救?」就是在这个...... 1.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2.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3.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4.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5.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6.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 1.爱因斯坦说:「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 2.德雷莎修女说:「散播爱心是一生的事,今天不做,明天就太晚了!」 3.一切真挚的爱,都建立在尊敬的基础上。 4.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好,更有力量。 5.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6.德蕾莎修女说:「今天的世界是饥饿的世界,不但渴求面包,...... 1.《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2.问:「论云:『行道念佛,与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住,更若张帆顺水,速疾可知。 坐念一口,尚乃八十亿劫罪消,行念功德,岂知其量?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声,事业常如此,西方佛自我...... 1.布施为六度之首,劝人念佛为万行之先,病危者尤易化导,以其有怖死求生之心也。 2.经上云:「欲生彼(阿弥陀佛)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一、紫柏尊者 1.奇男子,须割爱。爱不割,则堕软暖魔网矣! 二、印光大师 2.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大家轮班助念佛号时,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欲生西方,万无有一也。 3.淫...... 一、自心本具极乐世界 1.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 2.一方空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藕益:《阿弥陀经要解》) 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1.诸佛如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