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念佛法要

作者:海涛法师 南国佛教

1.布施为六度之首,劝人念佛为万行之先,病危者尤易化导,以其有怖死求生之心也。

2.经上云:「欲生彼(阿弥陀佛)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3.王龙舒云:「医当自念,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勿问贵贱贫富,专以救人为心,以结人缘,而积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若常如是存心,回向净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净土,易生信心。使复发大愿,以广其传,而赎宿谴,以期痊愈,必遂所愿。若天年或尽,亦可乘此愿力,径生净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后上品往生,现世亦福报无穷矣。」

4.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使往生: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

5.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6.佛言:「此观世音菩萨,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7.专称观音菩萨圣号,获福灭罪,命终往生,足证与念佛功德无异,愿于念佛之外兼念。若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代佛垂慈救苦,感应甚速。

8.「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文殊师利发愿经》节引)

9.普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诸转法 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10.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11.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12.偈曰:「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13.《悲华经》上记载:文殊师利菩萨,蒙佛授记,于未来南方清净无垢宝置世界成佛,号普现。普贤菩萨,蒙佛授记,于未来北方知水善住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均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足证发愿往生之重要。我辈凡夫,应速发愿追随,不可怠忽!

14.若王者、大臣、居士、宰官人等,忏悔罪法:

一者,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 应当系念修六念法。

二者,当孝养父母,恭敬师长。三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

四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

五者,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

若有修习如此忏悔法,诸佛护助,不久当成阿耨菩提。

15.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16.念佛不能一心,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

17.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偈曰:「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18.持名之法,必须字字句句,声心相依,不杂分毫世念,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坐宝莲花,登不退地。若余年未尽,犹得以其所证,为四众向导,报佛深恩。

19.有疾尚未即死,当息诸牵累,安心端坐,念身无常,念世无常,所有妄缘,一切放下。徐徐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从此拔出矣。

20.菩萨明示:修净之法,不出专勤二字。专则不别为一事,勤则一虚弃一时,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足证能将归向极乐之心,换却奔走名利之心,放下万缘,摄心多念,渐入念佛三昧,决生极乐。

21.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2.死生有命,当于病中,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慎勿留恋疑虑,致失正念,仍堕轮回。

23.佛菩萨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无不得生也,若信心肯往,虽有罪恶,亦无不得生。」《净土传》

24.念一声佛的功德--「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校量。」《涅盘经》

25.念佛之法,名一行三昧,若念散漫,三昧不成。

一、摄心念,于一切处,摄念不忘,纵念昏寐,亦系念而寝, 不隔念,不异念故。

二、勇猛念,如好色人,闻淫女所在,高岩深涧,磷途鬼窟,必往不怯故。

三、深心念,如大海深广,必穷其底,觉路遥遥,不竟不休故。

四、观想念,念念中见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

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世间心、贪恋心、贡高心、遮护心、人我是非心,念佛故。

六、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皆竖,五内若裂,如忆少背之慈母故。

七、发愤念,如落第孤寒,负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

八、一切念,见闻觉知,及毛孔骨髓,无一处不念佛故。

九、参究念,念佛一声,便念此声落处故。

十、实相念,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有无心念,不以非有无心念故,是为上品念佛门。若如是念者,现生必得见佛。

26.如来虽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为他力,余门修道总为自力。余门修道,犹如陆地步行;念佛修道,犹如水路乘船,哩数极多,而复不同。念佛往生亦复如是,用功极少,早证菩提。念佛法门,由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速疾成佛,超过余门百千万倍。《念佛镜》

27.带业往生犹如大石置船——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

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那先比丘经》


   看下一篇:海涛法师:《念佛法语》辑要 看上一篇:海涛法师:高僧普劝戒淫篇 卍文章欢迎转载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