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啊,这是我仅有的食物,请您接受我的供养!一位贫穷孤苦的老婆婆,手捧着她刚乞讨得到的大豆,恭敬地来到国王所设的无遮法会会场,却被国王的侍卫挡在场外。看着过往的人潮,每个人带着种种珍馐美味供养三宝,虔诚的她是如此地渴望能布施一己所有,来成就此殊胜法筵,但自己却只能站立门外......

过去有个深知鸟性的捕鸟人,每次外出捕鸟不曾空手而返。一天,他在沼泽边架设了罗网,并在网中放着诱鸟的食物,不一会儿功夫,鸟群纷纷飞来竞食。躲在一旁的捕鸟人迅速地将网口一缩,鸟群纷纷堕至网中,惊慌失措。 当时,有一只大鸟振翅将罗网撑了起来,率领众鸟一起奋力顶着网子齐飞,于是在捕......

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他带着弟子,一位年轻的沙弥一起进城去办事。沙弥背着行李跟在长老的后方。 行走间,沙弥心想:人生世间无不受苦,欲免此苦,当兴何等道?于是思惟:佛常赞叹菩萨的殊胜,我应当发菩萨心,广度一切有情。 方才起这个念头,老比丘以他心通照......

三千多年前,佛法兴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于舍卫国的只洹精舍,为诸天、人、龙鬼等宣说佛法。 此时舍卫国波斯匿王的母亲,已高龄九十多岁,因岁长年迈而身染重病,不久便因病过世。孝顺的波斯匿王带领朝中大臣依循礼节,如法送葬。待葬礼结束,波斯匿王来到精舍,恭敬地顶礼世尊。 世尊请波斯匿......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为阿难说了一则公案。 过去有一位大富长者,拥有各式珍奇异宝,唯一美中......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托人四处寻访,终觅得贤良之女为妻。长者以重金礼聘,婚礼当天更以热闹喧天的锣鼓、花车迎娶进门。夫人怀胎十月后,顺利产下麟儿,颇得人缘;奇特的是,这孩子能自忆宿命,不待人教,即能说生死极苦四字。父母对他疼爱有......

一天,净威菩萨恭敬请问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行的因缘,佛为其开示最胜仙人舍身求法之事。 久远劫以前,许多仙人在山林间精勤修习、广行慈心。一天,最胜仙人思惟:具足慈悲心虽能利益众生,但唯有深入经藏、闻思法义,具足智慧,才能帮助众生除灭烦恼,建立正确知见。最胜仙人希望以正法度化众生,......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盘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过去生中因闻《大涅盘经》而获不可思议果报的本生故事 无量劫前,娑婆世界有一尊佛出世,号释迦牟尼如来。如来具足十种德号,福慧圆满,为人天大众恭敬景仰。当时,有一贫人深为穷困所苦,且一生中事事不如己意,烦恼忧愁经常萦绕在心。贫人......

过去,有父子二人一起居住。儿子入山砍柴时,看见泉水中有闪闪发亮的黄金,即回家要求父亲分家,以方便入山采金。儿子向父亲说:所有财物都归你,你只要给我一辆牛车、两斛米、一把斧头及荻草一枚,其他东西我都不要。父亲不赞同儿子的想法,极力劝阻,但儿子仍坚持前往,于是父亲对儿子说:如......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陀的弟子阿难时常前往劝谏。我无法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才不去精舍。老者不听从阿难的劝导,依然如故地饮酒。 一日,老者又喝得醉醺醺地走在回家路上,一不小心,一脚踢到路边的树根,跌倒在地,疼痛无比。老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痛楚,相当后悔......

佛陀时代,有一位非常富裕的若达多长者,所拥有的财物、奴仆及象马牛羊,不计其数。一天,若达多长者来到只桓精舍聆听佛陀的开示,看见佛陀相好庄严,全身散发不可思议的光芒,即恭敬地上前顶礼佛足,并退坐一旁听法。听完佛陀的开示,长者充满法喜,决定跟随佛陀出家。在获得家人的同意后,若......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调达(提婆达多)的比丘,非常聪明好学,十二年中,修息所有的禅定都能够成就,也能遵循十二头陀的苦行,修不净观、数息观,得暖、顶、忍、世第一等成就,并且诵经六万部,无人能出其右。但是,随着修行时间 越久,调达逐渐希望藉由这些成就获得利养。他想了想,觉得唯有......

一日,佛陀问目连尊者说:如果你的敌人怒目冲冠,来势汹汹,情势已迫在眉梢,你会如何自处? 尊者回答说:我有广大神通,即使是高耸的须弥山都能超越,所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需担忧。如果敌人从东方来,我就往西方去;若是从北方来,我便往南方飞。如此一来,敌人怎奈何得了我?佛陀告诉尊......

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方。常受波斯匿王之命,以妙音、歌舞供养佛陀。 在舍卫国的南方,也有一位乾闼婆王,名为善爱,亦善于弹琴,高超的琴技于其城中无人能比。善爱恃才傲物,憍慢自大,一日,听闻舍卫国五百乾闼婆的声名,心中颇不以为然,于是前往舍卫国欲与此......

久远前,有一屠儿欲发心供养一修行人,但见此人有许多过失,于是只供给斋饭。日后又遇一初入道的新学沙门,具足威仪,特准备美味肴馔供养,斋毕更祈请沙门久住其舍,终身受其供养。沙门慈愍屠儿一念真诚,于是接受屠儿的提议,留了下来。 屠儿家中以屠宰为生,沙门住于此处,时时见屠儿之父杀害......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