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也不会布施。 为什么呢,师傅? 因为富有从布施中来呀! 我很贫穷,连饭都吃不饱,该怎么办呢,师傅? 禅师从那人碗里夹起一粒米,停了一会,说:以一颗真诚恭......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 想一想,我们的形躯,它们都污秽不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想一想,世上一切都是无常。只要依循我的教诲,你们都会解脱。我的...... 印度拘萨罗国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住在某处森林里,他跟国内某位富翁颇有交情。这个富翁的妻子,长得貌美动人。因为修行者常到富翁家走动。就传出风声说,他与富翁太太暗中有不轨行为。修行者听到此事,一时性急气愤,乃下定决心∶ 虽然自己品行纯洁,无奈丑闻频传,害得自己无脸见人,现在只有...... 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开始动了心思。他先与柜子的主人闲扯聊天,然后又假装不经意地开价600元表示准备购买这个柜子。主人同意了。 看到主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古董商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根本不应该出600元,也许400元就足够了!但他还......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正使用五百具犁辛勤的工作。他遥见佛陀容止可观,就暂时停止耕耘,挥挥满脸的汗珠,迎向佛陀说:佛陀!我努力耕田下种,来供给自己的饮食所需,不必向别人乞食。佛陀也应该耕田下种,来供给自己的饮食所需。 佛陀回答:我也......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的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国师不正面回答,反而问唐肃宗道:君王可曾看到虚空? 看到! 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 肃宗无话可对。 吾人生活中,所最注意关心的皆人情上事,谁对我好,...... 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那里?现在请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 玉琳国师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 玉琳国师:什么叫做喜怒哀乐? 顺治皇帝:山河大地从妄念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对阿难尊者的多闻生起这样的疑惑:阿难尊者过去世做了什么善业,这一世能将佛陀所说的教法一字不漏的记下来?于是一同来到佛陀座前,请佛陀开示。 佛陀说:比丘们!你们专心注意听着。阿难所以多闻第一,是由过去世累积的福德所成就。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比......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立刻准备许多甘美的饮食出来供养。可是经过二、三次以后,佛陀再度到火与家中托,火与顿时兴起一个念头:佛陀为什么多次到我家乞食,难道是贪求我供养的饮食吗? 佛陀知道了火与婆......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此时,有一贫苦人,贫穷无钱,他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酸的模样,便说:你没有钱财,没资格参加,赶快离开! 贫人懊丧纳闷,回到家,忧愁叹息,妻子见丈夫脸色沮丧,便问道:什么事这么忧愁,谁委屈你? 唉!世人都......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仕进。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累,而又......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奉外道。 有一天,国王起了一念善心,想要行大布施,于是就依婆罗门法,以七宝堆积如山,只要有乞丐来,随他们自取一把而去。经过了几天,宝山仍然看不出有任何的减少。佛陀知道度化多味象王的因缘成熟了,于是化作一位修行人来到多味象国。......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的重阁讲堂。国内的商人得知佛陀的行止,都欢喜地相约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问讯顶礼,佛陀也为商人们种种说法。 因为商人们不久之后将要前往远处的恒尸罗国去做生意,因此恳切地请求佛陀,在他们出发前能接受大家的供养,佛陀慈悲默许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