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贩卖着各种生活用具,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 当佛陀走到一家染布店时,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看染布师傅工作。佛陀很用心地看完整个染布过程后,就继续再往前走。托完钵回到精舍后,佛...... 有位国王每天听取大臣们报告政务,处理各项国事,忙碌的日子过久了,心里有点烦闷,很想轻松一下。 有一天国王心血来潮,换上平民的衣服,带着侍从跑出王宫游玩。国王来到热闹的大街上,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看来都很快乐的样子。 路边有一位老人正在修理鞋子,国王走过去问他...... 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断除六道轮回的苦,一定要断除攀缘的心。」 一位富有的长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决心好好修行,不再轮回六道受苦,因此对一切众生,完全没有考......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 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坎坷,他的名字叫「不幸」。 给孤独长者看到他这么潦倒就把这......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仆,母女四人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 有一天,一只全身长满金黄色羽毛的鹅,突然飞到三位女孩面前说:「我是你们的父亲,我知道你们的生活很困难,母亲养育你们也很辛苦,你们可以拔我身上的羽毛去卖钱,改善生活。」 妇人听了高兴地要女儿们......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子,在古圣先贤之中,他也是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从混乱的人间体悟出来的。他生活于混乱的社会,所以他能体会许多人生险恶的世态,而他又能从中透悟真理,这才是真正大澈大悟的圣人。 老子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无不具有教学的风范,比如...... 有对贫穷夫妻,住屋简陋破旧,家无隔夜粮,每日必须辛勤做工才能餬口,由于夫妻俩身体健康、做事勤快,生活倒也平安无事。 一年中秋,家家团圆在外赏月、吃月饼,夫妻俩没有余钱过节,就想不如早点回家休息,走进屋里,看到地上有两个亮晶晶的圆点。 太太说:「我们有两个钱。」先生看到也说:...... 无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里林木茂密,是许多飞禽走兽的聚居之所。其中有一只母象怀胎了,不久之后,生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小象,它一出生就有牙齿,小象牙焕发着晶莹光滑的白色光彩,卷起来的小鼻子像银环,额头上像长了一朵莲花,让人觉得很吉祥、很可爱。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象慢慢地长......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人都要审慎地选择良好的环境去学习。凡事也要能「随遇而安」,不论遇到何种因缘或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学习适应,如此,身心才能轻安自在。 有段譬喻故事:在一处偏僻的山洞中,有只母虎刚产下一只幼虎。这时不巧有一群猎人经过,看到母虎...... 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嘹亮而悦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气,这就是它们的本分、本事。 至于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发挥良能为人群服务。但是有的人只想展现本事,却不知自己的本分,不愿守住本分,导致人生方向脱序违规,这实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一位年轻人靠着...... 佛经中有一则小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 两老每天都会彼此问候:「你今天高兴吗?」「很高兴呀!」在一问一答中,两人哈哈大笑,笑声传遍山谷。 有时候生活窘困,两人也不......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以经常生活在烦恼、束缚之中。 佛经里有段「赛月童子」的故事──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亲戚,日子过得很孤独。 他平日工作很认真,但却只能养活自己,其它则一无所有。有一次,他砍了些柴,送到城里换了一袋的谷种,当他要回去时,看......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善恶是非,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 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 很久以前,在深山中有一个道场,有位弟子一直想到外面参访,就向师父请假。师父问他:「我们的道场四面环山,你要往哪里去?」这位弟子一时无法回答,师父就告诉他:「你回去想想,等到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时,再出门吧!」 这位弟子每天很努力地想,却想不出如何回答,内心不禁生起一些烦恼,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