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邪知邪见。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法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当代年轻人,树立比较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请法师给我们重点开示一下。 大安法师: 学佛,在八正道里面,首先要有正见。知见的问题,是我们学佛,迈好第一步的先决前提。作为弘......

问: 修净土法门有几个层次? 净空法师答: 净土法门没有层次,你要问层次,那就是经上讲的信、愿、行,具足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老实重要,有怀疑,不老实;有夹杂,不老实;有间断,不老实。所以真正的老实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老实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问: 念佛时不出声,心有阿弥陀佛,这是否叫心念佛? 净空法师答: 这样念很好。你不要分别,不要说心念佛、口念佛,不要去分别这个,很好,心里面有佛。因为念佛本来就有很多种,有出声念的、有金刚持的,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有默念的,你这个属于默念,心里面佛号不断,但是外面完全......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不到法王前 阿弥陀佛法中王 丈六金身放毫光 常将右手招东王 接引众生往西方 了悟犹如夜得灯 无窗暗室自然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时度此身 休教六贼日相攻 色色形形总是空 悟得本来无一物 灵台只在此心中 心外求法路偏差......

我们修学一定要有方向、要有目标,确实断烦恼说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几个人能做到?不是像佛经上讲的人,真正有善根,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不容易做到。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才知道感恩净宗法门。读这个经本,感恩法藏比丘,这是阿弥陀佛的前身。这个法门带给我们这些人,中下根性的人无比的......

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同时在念阿弥陀佛,有佛堂清净的地方出声念,没有佛堂或在家里环境不清净就默念。默念的时候就想到法界一切众生和我在一起念,都是我的父亲母亲,都和我一起念佛,这样子念佛,一切众生心里都发光,光光相照,成平等法身光。譬如说我们现......

我们肉眼看不见鬼神,他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影响。什么影响?波的影响。现在科学家承认波动,我们空间这个波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人住在这个磁场里不安,身心都不安。原因是什么?这个磁场太复杂了。 为什么大家走进念佛堂感触不一样?念佛堂的磁场很强大,它是平和的,所以你进入这个地区的时候......

怎么样叫忏悔呢?念阿弥陀佛就是忏悔。我心里现在只有阿弥陀佛,恶念没有了,这是真忏悔,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千万不要在佛像面前诉苦,我造了什么什么罪业,佛菩萨你原谅我,你在佛菩萨面前又造一次;你一天念一遍,就一天又造一次,你这个恶业永远消除不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要去......

阿弥陀,不必除妄想,只要声不绝,决定生安养。 专念阿弥陀,不必参是谁,只要心不乱,决定出轮回。 专念阿弥陀,不必忏宿业,只要仗佛力,决定能消灭。 专念阿弥陀,不必断烦恼,只要佛声现,决定当时少。 专念阿弥陀,不必寻方便,只要心常忆,决定成一片。 专念阿弥陀,不必求悟门......

智者大师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什么叫做禅?简单的讲就是真空妙有。 有些人以为禅就是完全的摄用归体,完全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三昧,对因缘所生法完全无住!其实你完全修无住,从大乘的角度,你还是很浅。 你如果了解到大乘佛法的真实义,大乘佛法所追求的不是空性,......

历代祖师大德依据净宗精要,针对行人根机,曾撰述诸多求生净土的愿文。兹选录六种广为流行且理事精当详略的愿文,俾供净业行人修持使用。 一、莲池大师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

问: 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 济群法师答: 除老实念佛外还要加上一个死尽偷心,要把那些认为修行还要靠其他的法门可能......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弥陀本......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也有延长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长至十个七天,共七十天。一个打字形象地点出了这非比平时的有严格规章约束的集中修行。打七其实是在禅宗与净土宗盛行以后才流行的。禅宗讲究专心参究,而净土宗倡导持名念佛,他们都提倡在一段......

至于念佛方法,净宗经典与历代祖师大德提供了诸多繁简浅深的行仪。现代净业行人可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择一相宜方法修持即可。 念佛以往生净土为旨归,亦以对治烦恼,遣除妄想杂念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为六贼,贼众则难以一网就擒。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根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