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是人打死老鼠罪业重?还是猫咬死老鼠罪业重?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猫咬死老鼠造业了吗?如果我们了解唯识学,就比较容易解释了。 在六道轮回中,以人的造业力最强。猫咬死老鼠,严格讨论起来,是一种果报。因为猫生来就会咬老鼠,那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聪明,有智能,但是聪明智能不是你想要就有,想要就能得到。怎么样才能聪明有智能?我有六点意见: 一、提疑情,探究竟: 禅宗所谓的开悟,在开悟之前,要参话头,要提起疑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念佛就成佛?为什么我要悟道?世界为什么存在?佛祖为......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个他,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就更多了。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说词,立场互异,各执己见,纷争就永远纠缠不了。要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呢?我有四句偈给各位参考: 一、你好他好我不好: 世间上一般人都希望我好你不好,只追求......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 也有人说,人有来生,一颗颗种子,种到泥土里,都会再开花结果,会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不会改变──这也是迷的常见。 说人死了以后没有来生的断见,和说人死了以后一定会做人的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涅盘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盘的意义,对涅盘生出种种的误解。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着得大涅盘,......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第六期开营典礼的日子,感谢各位同学在课余闲暇发心来学道求法,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檀越的协助与护持,更感谢十方三宝给予我们的加被! 在这两周之中,各位应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佛法呢?今天,我提......

我讲般若的真义。因为智慧是般若,但不完全能代表般若的意思。比方哲学家、科学家都有智慧,是可以有的人都是很有智慧。智慧有好,有不好,智慧是对外界的东西分析,分辨,解释,但是般若,它是智慧,它不解释,就好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东西,它就给你一个什么样子,智慧就是说我们发明了很......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第一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天,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第三天是: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我们先从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讲起。 有时候别人碰我们一下,哎哟!好痛!肚......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不公平!他们怨叹世间怎么有的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大楼有大楼、要官位有官位;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别人的福报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福报其来有自,别人的福报必定是有福报的来源!有的人,从小就勤......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是否曾想过,我能为世间留下一些什么?古人有所谓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我们如何为世间留下永垂不朽的功德、名声呢?我有三点意见: 一、为社会留下建设、发心、奉献:所谓建设不一定是什么大工程,只要有益大众,比方种几棵树,......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气,只是佛陀的生气,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我们生气,是因为别人欺负我,障碍我,为了保卫自己,所以会生气。佛陀不是,我们对佛陀不好,佛陀不会计较,但是我们对待别人不好,佛陀就会生气了。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

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生是相对的。基督教说人死是安息,依我的了解,人死并不能安息,这个生命了结了,另一生命的熊熊火光又告燃起。有人说:生死由命,一死百了。依我看,人也是死不了的,佛教主张生死轮回,死了再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 到底......

人不一定老了才会有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病,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生病是不分老少的。一般而言,老年人生病是比较让人担心的,到底老年人有病时该怎么办呢? (一)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有的人心力较弱,你打他一下,就要大呼小叫;假如心力强,就是刺骨出髓,眉头都不皱一下......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不论财物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不要以为是因为经营不当,或过分浪费所致;事实上,这些财物并非个人所能自主的,佛陀曾说:财物为五家所共有。所谓五家,即大水、大火、盗贼、贪官污吏以及不肖的儿女。因......

《涅盘经》云:夫盛者必衰,合会者别离。《成佛之道》云: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人生在世,或是父母儿女,或是夫妇的会合,恩爱亲情,互相扶助,洋溢着家庭的温暖。但是,亲爱的眷属变成冤家,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在今日社会上乃是屡见不鲜之事;何况,一旦生离死别到来,抛下父母,丢弃......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