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录自太上感应篇讲记)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深入经藏之后,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个清净法身,所以真诚的爱心,出自于自然的流露,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怎么会做出残害众生之事?所以在《感应篇》里面,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舍近求远耶? 护善神 护卫责......

释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命,是曰杀生。堕胎胎儿死犯杀。自杀亦犯杀,与杀人罪同。 制意 一、由杀害生命,罪业深重,不堪入道。 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悲心故。 ......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盘之日,佛陀入涅盘,辞别众生,回归常寂光净土,剩下未度的众生,就留待弥勒佛来度;但弥勒佛降生还要七亿个万年之久,在这期间内没有佛。我们生在这佛前佛后,也就是弥勒佛前,释迦牟尼佛后;在此末法时代,犹如无父无母的孤儿,真是好苦啊!尤其是在这个婆......

阿弥陀第一 净土念佛法门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诸佛菩萨诸祖师都是这样指导。只要你念佛、何罪不消?何福慧不增?这是第一等大福,你不做太可惜了! 印光祖师说:儱侗真如,颟顸佛性,你道理没弄清爽就会误导人。我们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阿就是无,弥陀就......

佛法中你犯了,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乐。但是不可想:犯了,只要跪跪斋堂就没事了。如果有这种观念就大错特错了!也不可想:念佛一声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我犯、犯常住的规矩再念佛就好了!不小心犯了规,那是不得已的事情,心里要有警诫,有了过错勇敢地忏悔,但总要觉得斋......

大家一定要杀。真的,在座诸位,你一定要杀,所有的律最重的,这个杀业会影响我们的往生。我们去大专斋学会时,忏公时常跟我们讲一个故事,讲他父亲,他父亲健康不佳时,都炖鸡汤给他吃。炖鸡汤不知道要如何炖,我都听不懂,说是滴什么汤,我们又没有做过。只看过鸡,用煮的或烤的,......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在全国各地寺院受,受五、菩萨。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去受佛教的律呢?这是现代提倡法治社会的必然现象,因为在法治的社会中,大家都要守法,一个佛教的信徒就要受。受有什么好处呢?我有六点看法: 一、如良师: ,就像......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是佛教的根本。除非我们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宝;除非我们不学佛,学佛一定要受持五。因为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起步,受持五,是学佛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相信在座各位,大多数都已经皈依三宝了?但三宝的意义究竟是 什么呢?三宝又有那几种......

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如刀兵灾祸,真是一言难尽。......

甲、叙言 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义,解脱义是义,休息义是义,尽义是义,灭义是义,此诸句义,名为义。释尊将涅盘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为生,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不伤害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有一次,这个沙门一连三天没吃到一点儿东西,饿得头昏眼花。他路过一个人家,便跌跌撞撞地走进去讨饭。这是一个富商之家,家里富丽堂皇,陈设极其考究。女主人见他饿得可怜......

六度集经简介 六度集经,共八卷。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经》、《六度集经》、《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吴康僧会在太元元年至天纪四年间(二五一~二八0)所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谭故事,配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忍辱、精进......

1 2 3 4 5 6 7 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