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装饰打扮无论如何总是一个助缘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说得最好,叫天生丽质,是不是?再怎么化妆,皮肤黑的怎么抹得白呢?而有些人就是天生晒不黑,或者已经六十岁了,看起来还像三十岁,我们要研究其中的因素,为何如此?佛...... 利用今天的机会来跟各位讲个题目,叫:「关怀生命」,也叫「认识自己」。各位现在像一棵小树,即将茁壮,而这一棵树要长大,必须让它晒太阳、洒水,才长得漂亮。很多人问我:师父,您们出家干么?理个大光头怎么会快乐?又没有女朋友,又不能有钱,怎么快乐?我想这是各位现在没办法体会的!...... 一、做自己的生命工程师 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每一个人的才智、遭遇却各有不同呢?还有,当婴儿出生后,有人早夭、有人平安;在成长的过成中,有人长寿,有人却英年早逝,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照佛法的解释,今生今世遭遇的种种境况,都是受到前世业力的影响。但佛教不是宿命论,并非你前世如......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皆自然师子七宝莲华上坐。十方诸菩萨见佛端正无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座中有一菩萨。名若那尸利。语文殊师利菩萨言。仁者。知深经能自知。佛何因缘庄严其身。得功德如是乎。十......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高二十里。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皆除眼目精明。佛坐树下。时诸比丘取果食之。佛告阿难......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好!由于众多因缘的聚合,我们从今天起,将在这里举办一连三天的佛学讲座。今天晚上我要和各位说的题目是谈因说果,一提起因果,请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般劝善,教人做做好事而已,佛教的因、果关系绝对不是如此简单的! 因果,是事实,是人间的实相,也是很高...... 智成何益,断诸希望,惑除何益,灭诸爱着。我们看这两句。这是问智慧成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清凉大师在此地用的这个词是断诸希望。这两个字大家不好懂,我把它换句话说你就好懂,妄想,你就好懂。这个希望是妄想,智慧开了之后,妄想没有了。 你看看佛常常给我们说的,我们自性里头本......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为是对三世诸佛、缘觉阿罗汉、三世圣者产生恶心的缘故,将会成熟无量恶业果报。经中说:纵有持戒破戒,若长若幼,皆须深敬,不得轻慢,若违斯旨,必获重罪。 (纵然有持戒而破戒的出家人,不论他是年长还是年幼,都必须对他恭敬,不能轻......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一只猿猴,求借佛陀的钵具。猿猴接过佛钵后,速去速来,并且在钵中又盛满了......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之后,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 世尊! 一、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 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听说佛陀能够知道现在、过去、未来的种种事,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因而想瞻仰佛陀,便扶着拄杖慢慢从遥远的地方来求见佛陀。 当他走到精舍门口的时候,适巧是佛陀的弟子释梵守门,看见老翁形脏身秽,不让他进去,使得老翁勃然大怒,在门外大声叱喝道:我...... 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论是什么场合,生小孩、亲友死亡、结婚、丧礼等,都要请志公禅师去念经。有一次,一位富人请志公禅师去为他女儿的婚礼诵经,并请他在婚礼中讲几句吉祥话,令婚姻顺利。志公禅师到了那儿,一见新郎和新娘,便说: 古古怪,怪怪古,孙孙娶祖......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不生恭敬心,而论说师长的长短。那么他们将来,会得到什么果报? 佛陀告诉阿难说:若是将来有比丘,对老师或和尚,不起恭敬心,论说师僧长短的话,这人绝不会证初果,我说他是凡夫愚痴之人。何以故?阿难,就算老师真的有过错都不应该讲......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岁,新娶媳妇,还没满七天,夫妇相敬如宾,水乳交融。一天,这对夫妇相偕同去后园散步赏花,适值春光明媚,花园里有颗柰树长得高耸茂密,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妻子心想:我想要那些鲜花,不知道谁能够摘给我呢? 丈夫明白妻子的心意,立刻...... 【前言】 今天张居士告诉我一桩事。他说,最近台北学校联考,许多考生到文昌帝君神像前祈福,供养具千奇百怪,可知社会上迷信的风气非常浓厚。这种现象到底好不好?实在说这是个社会问题。不但学生迷信,受过高等教育的许多知识分子,口里虽常说要破除迷信学习科学,可是他们生活表现的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