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定,其实,禅就是定,定就是禅,一定要来解释它,禅可以说是我们跳跃的、动态的生命。定是我们进入到永恒静止的生命,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就说到: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我们在生活里面,比方说话,说得很巧妙,这个叫禅语。我们的动作有禅意,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谓绝学,就是没有什么好学的;无为,则是没有什么好做的。没有要学的东西,没有要做的事,这就是闲道人。闲,是空闲,但并不是懒,闲道人与懒道人是不一样的。懒道人是住在庙里样样事都不想做......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着,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 1. 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陆来的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师、比丘、比丘尼、护法居士大德,香港的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师、比丘、比丘尼、护法居士大德:大家阿弥陀佛! 今天是2006年10月3日,我们今天要讲的叫做《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因为佛法是心法...... 身心放松 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 头脑放松、神经放松、肌肉放松;放松之后,再用方法,便能着力。 用方法时,不要紧张,而是有意无意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这样,就不会消耗太多的体能。 禅修期间,一天能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是足够的,除此之外,饭后会有一些昏沉,那是因...... 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球想。 ②脸部肌肉松弛,从心里有股安定的喜悦升起,表现在脸上,有松弛的感觉。如果脸部的表情僵硬或者拉长脸乃至于故意假装笑脸的样子,都是紧张而非放松,为什么会紧张呢?例如:恐......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印度的瑜伽及印度的大小乘佛教,均极注重修行方法的次第或步骤,尤其印度晚期的大乘密教,特别重视修行方法的传授,而且越修越繁复。事实上大乘密教的方法,大致与其他印度宗教所用的瑜伽法门,有很多雷同之处,精采处是能以佛法的空智,...... 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视为渐悟法门了,但是不假渐修而能顿悟成佛的人,毕竟太少,从禅宗祖师们的开悟经过来考察,大多数是在积年累月的修行之后,才能得到一个入处(破参见性),开了一线或乃至一...... 坐禅即财富 近世以来,由于科学的长足进步,为人类解决了不少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但是,等待着我们去解决的难题,也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展而越来越多。实际上,直到地球毁灭的那天为止,自然环境加诸于人类的难题是不可能全部克服的;直到我们的肉体死......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答道: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迅速,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 沉痛殷切的呼吁 佛弟子最茫然的是:法门众多,却不知何处入手。 佛弟子最痛心的是:邪说横流、谈玄搞怪、白衣上座、不敬三宝、背离正知见的佛教乱象。 当您以欢喜信受之心,看完这套最上乘《信心铭》诚挚的祝福您: 找到究竟的佛心、修行的指南、见性的关键、本具的摩尼至宝, 更能以般......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着相。所谓不着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事物实体,凡是着相的人很难进入禅的最高境界。 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来到中国时,曾与梁武帝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 梁武帝是一个信佛虔诚的皇帝。他见到达摩禅师时,问道:我登临帝位以来建了不少庙,印了不少经,供养了许多僧尼, 是......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与人群,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而且又是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安详、舒适、光明、幸福,进而更能提升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安稳的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