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坐时如何安住其心? 答:你先要懂得什么叫,你必须读 《六祖坛经》 ,依照《坛经》的方法修学。而念这句「阿弥陀佛」也是修,《大集经》讲:「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的定义,就是《金刚经》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着相,用现在话说,......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一连三天的讲座,第一天讲的是行为平坦的道路,在个人行为合理化之后,进而要追求身心安住的家园;身心安住了,其实还不尽圆满,必须更进一步提升生命的境界,唯有在生命升华的世界里,才能获得真正究竟的快乐。 在二十世纪的今日社会中,我们受尽文明弊病的......

念佛也是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呢?其实,不管任何法门,都走向一个目的--离苦得乐、消业除烦恼。没有一定的法门叫做,念佛同样可以是的法门。 我们修时用默照、话头、数息,念佛时用的就是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即能修成「念佛三昧」。 「三昧......

茶陵郁山主有一次乘驴度桥,驴子踏上桥板时忽而失足跌了下去,郁山主突然间觉得整个身心孤明历历,所有世俗的尘垢妄想都在这偶然的意外一跌中悉尽震落,顿时大悟,遂有颂云: 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从此,这位僧再也不到外面去行脚了,他完全发现......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延和毗罗胝子,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一切都断绝灭亡,没有后世,这样就叫做不生不灭的涅盘法,我现在虽然遇到佛教化,但心中还有疑问,希望佛再说明一下,怎样才能证明这个真心自性,确是不生不灭。相信在会大众,和诸有漏初学者,都想......

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那里?现在请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 玉琳国师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 玉琳国师:什么叫做喜怒哀乐? 顺治皇帝:山河大地从妄念生,妄念若息,山河大......

仙崖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

道树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师还是不......

有两个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每天清晨,两个寺都要派个沙弥到市场上去买菜,两个沙弥在市场上撞见时,总免不了要寒暄上几句。 一天,两个沙弥又在市场上撞见了,一个沙弥随口问道:师兄,你到哪里去呀? 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问话的沙弥没想到对方这么回答,一时语塞,他......

一天,适值大雪,苏轼独自一人在杭州太守府房里一面吃鱼喝酒,一面填词。为了推敲一个句子,他停下筷子眺望着窗外的雪景。忽然,他发现佛印不声不响地踏着雪,朝自己的书房走来。残渣余肴,杯盘狼藉,怎好用来待客?想到此,苏轼赶忙把鱼、菜盘子放到一个书架顶上,又连忙收藏起酒具,装出一......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

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称为悉达多太子,出了家后,先后跟两位仙人学非非想定及无所有定,知非即舍,舍了之后,又跟外道学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六年后还未悟道,知非即舍。太子那时年三十岁,跑到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若不悟道,誓不起此座。便在金刚座上结跏跌坐,如是一日到......

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