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故知: 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自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

我们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脱死,了生脱死的方法在一心不乱。 我才出家,受三坛大戒的时候,那个小戒兄,跳跳跶跶的,他看见我来了,他说:「戒兄!戒兄!二师父要问你啰!」我说:「问什么?」「他问你为什么出家,你怎么说呢?」我说:「那么你怎么说呢?二师父问你,你为什么出家?」他说:......

我们六道凡夫,是被业缠缚住。业是什么?善恶业。善业里面生贪爱,被贪爱所缠缚;恶业里面生嗔恚,被嗔恚所缠缚。换句话说,见色闻声,生烦恼,喜怒哀乐、七情五欲,都是烦恼。我们被业所系缚,不得自在,所以佛祖教给我们放下万缘,使我们在生活里面,无论处顺境或者是处逆境,时时刻刻保持......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 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是举行七天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大家放下......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总觉得一句佛号太简单了。怕不保险,所以想方设法多增加一些。念这样经那样经,这样咒那样咒,甚至于兼修其他的法门,认为这样......

为什么念佛是福慧双修?你想想尽虚空遍法界这些人,哪一个人的智慧能比得了阿弥陀佛?哪一个人的福报能比得上阿弥陀佛?我们在净土经论里去观察,阿弥陀佛的智慧、福报,不得了!连释迦牟尼佛都赞叹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就是智慧,光中极尊,就是智慧里面极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诸佛......

一、我未出家时,对于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的事,即使别人教我做,而自己感觉羞耻惭愧,丝毫也不肯做。为什么?因为我前世亲近好人,八识田中,含藏有好言语,所以今生自然见坏事便羞愧,不肯去做。你们要切实亲近好人,并在早晚发愿时,求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 二、我出家后,到处参访。当时......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甘住其中多失所。 臭皮袋里出头来,长养无明病成蛊。 蓦然三寸气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 五趣迁流不暂停,百劫千生受凄楚。 诸仁者,何如及早念弥陀,舍此娑婆苦! 西方乐,西方乐,西方之乐谁能觉? 人民国土总殊胜,了无寒暑并三......

五会念佛的念法: 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会,平上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会,非缓非急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会,渐急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会,四字转急念,阿弥陀佛。 五会念佛的佛学词典相关解释: 1、《佛学大词典》 为唐代法照依无量寿经所创之念佛法......

(一) 诸佛不计较,菩萨不计较,学习佛菩萨,万事不计较; 不和天计较,不和地计较,不和人计较,不和己计较; 计较终无用,何必去计较,计较心旌摇,计较生懊恼; 不计较省事,不计较安好,不计较和乐,不计较殊妙。 遇到可喜事,报之一微笑,遇到可恨事,报之一微笑; 天下本无事,......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证道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当代高僧道源法师也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

有一只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出家人,看到佛教徒,不准吃! 其它的小老虎就问老虎王:为什么? 老虎王说:我看到一个老和尚,好慈悲啊!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不能吃佛教徒! 于是其它的老虎都遵守了! 结果有一天,这只老虎王,居然把一个佛教徒,全身吃光光!连......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有时信徒反问我:「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父一样什么都放下呢?」......

你要问我,我怎么修的?我怎么念的?我告诉你,我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我是这个念法。 《华严》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每一个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差别,我是这个念佛法。蚊虫蚂蚁也是阿弥陀佛,妖魔鬼怪也是阿弥陀佛,树木花草都是阿......

问:现在灾难频繁,请问弟子和家人是继续工作学习,还是放下一切,开始念佛修行? 答:放下,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是放下工作。特别是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方便,能够随顺一切工作,它都不妨碍。我们在做工,心里一样有佛号。如果我们的工作是需要用思惟、思考,要用脑的,我们工作的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