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平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大师的德业主要体现在自利成就与启建结社念佛。宋淳化年中(公元990---994年),大师在杭州昭庆院专修净业,以旃檀木刻阿弥陀佛像。佛像刻成而焚香发誓愿云:我与一千大众,八十比丘,始于今日发菩提......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航。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薪俸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放之。大......

1.生平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支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大师降诞之日,青光遍室,散发着芙蓉的芬香。 大师相貌庄严,眼碧唇朱,幼时不玩闹,经常含笑端坐,识者都认为大师有将相之态。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岳衡山,师从承远大师受净土法,后始修念佛法门。 大历二年(公元76......

1.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湖南省衡山县西南),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慧日法师离京至广州,大师前往谒见,恭敬求法。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洲(一说山东临淄人),年少出家。纵观大师一生德业,概述有二: (1)归心净土,勤笃苦行 善导大师出家后,早年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后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佛经》,心生欢喜,欣慕西方极乐世界,每常诵习十六观行......

1.生平 远公大师(公元334年---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就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道,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的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枇.于是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南无: 读作拿摩,皈依的意思。 偈: 读作记,也叫颂,或偈颂,是一种类似于诗的体裁,一般四句为一偈,每句字数固定,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等。 开经偈: 是诵经讲法之前,......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可观赏,莲子可食用;莲子又可生长,栽培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只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藉......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其实神通并非佛教的专利,因为只要有禅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会有神通的。佛家讲的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其它外道则只有前五种(没有漏尽通,只有佛家证果圣人才有漏尽通)。 所谓六种神通为......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都修成了菩提正果,并称五智如来。佛认为:修行人仅仅依靠念诵咒语和观想曼陀罗,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五佛禅定代表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 中央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属于如来部族,手印为觉胜,座骑为狮子,生着白色的皮肤......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有出家的人在庙上住,一定要给供养的。你没有给供养,譬如住了几天,或者住了一个时期,就这么走了,也不供养常住一点钱,这就叫「侵损常住」,将来会堕地狱的。 怎么叫不侵损常住呢?......

共有105篇文章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