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 第一种回向文: 弟子xxx愿以此读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和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弟子的现世父母及亲人,和所有同事朋友客户(也可加上你想回向的其他人名)希望他们都能健康平安快乐! 第二种回向文: 弟子愿以此读诵《地藏经......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 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 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凡是一切能杀害我们的慧命,不论是来自外界的障碍,或是由自己身心所产生的扰乱,都名之为魔,并且常常以魔障称之,以强调它们对圣道的障碍作用。我们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便是五欲六尘。什么是五欲六尘呢? 欲,指对于特定对象产......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报身佛、及应化身佛。 法身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本来具有的,不需要修,只要你悟,悟即见自己本源自性清净的法身佛。 报身佛不容易成,需经三大阿僧只劫,修种种的苦行难行,乃至无善而不成,无德而不就,功德圆满,方可成报身佛。释迦佛的......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不作。总括起来就是《增一阿含经》卷一的迦叶佛偈,也就是一般通称的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世中,离现在最近的七尊佛陀,对于弟子们所通用的戒律。我们如果确实做到了这样的要求,便是一位标准......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使在家信众有机会学习出家生活,藉以长养出世善根,种植出世正因,而特别开设的方便法门。所以,八关斋戒其实就是让在家信徒学习出家生活的戒律。 一、何谓八关斋戒 「八」,是指所受持的八种戒;「关」,即关闭八恶,令三业不起诸过;「斋」,是齐断诸恶,具修众善的意思。......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事钞》略述如下。一个人是否能出家,除了主观的要求外,在律藏中有很多详细的记载,也就是出家人的资格审查问题。今略列出若干以答问者,愿欲出家者思量,并了知如何如法的出家。 第一条:年龄非太老或太小,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第二条:具...... 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孔夫子在注目江河时,慨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佛陀要求我们不要只是谈论无常,而要把它作为工具,以帮助我们契入实相,从而获得解脱的智慧。 我们也许想说因为事物是无常的所以才...... 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出家人。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 一、乞士, 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二、若有众生毁谤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杀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於我,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若有众生轻慢於我,疑虑於我,枉压於我,狂妄於我,......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 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本具之德。......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1)能作因: 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为有力能作因和无力能作因两种。 (2)俱有因: 俱有,就是互为因,互为果,因果同时的意思。也分为二种:互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类因: 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