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中毒,往往还会导致生命的危险。由于饮酒而导致的犯罪很多,如酒后驾车而出事故,酒后无德而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都是由于饮酒而造成的。人间许多罪恶,莫不以酒为媒介。《四分律》载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达几百种,变化莫测,常见的有智拳印、期克印等。 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故以莲华比喻菩萨所修之十种善法。即: 1.离诸污染: 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诸境,而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亦无所染,譬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2.不与恶俱: 菩萨修行灭恶生善,为守护身、口、意三业清净,而......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而这四位菩萨的坐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象征的含义也有区别。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菩萨为释迦......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 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

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你会供佛吗?你知道供品和佛像的真正意义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去寺庙就是游玩散心罢了。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 第一意思是:报恩。 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

我们在每部经典的开头,都看到这样四个字: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是怎么来的呢?我是谁呢?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被尊为多闻第一。 佛陀35岁成道时,阿难刚出世。20多岁时,阿难出家为僧后,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在他侍奉佛陀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教导行动,跟随佛陀的身后,......

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上十二个很显眼的香疤。电影《少林寺》反映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武功高强的和尚,个个头顶上香疤突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有人问起,如何辨认中国汉族和尚。答案是:看他头顶。 其实,中国佛门戒子,并不都在头顶上烫香疤。西藏、青......

杨柳观音 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於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也是中国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他的画像和塑像随处可见。杨枝观音是以手执杨柳枝为其特征的观......

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八十种好指: (1)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 (2) 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 (3) 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 (4) 手足光泽红润。 (5) 筋骨隐而不现。 (6) 两踝俱隐。 (7) 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 (8) 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 (9) 行步安平犹如牛王。 (10) ......

佛教重视检讨自己的错误,因此有个别忏悔和集体忏悔。 集体忏悔是举出每个人易犯的恶行写成忏文,在佛前忏悔礼诵,如梁皇忏、大悲忏、三昧水忏等。特别是三昧水忏,对一般人所常犯的粗细恶行更是描摹尽致,读了之后,好像在明镜中照见了自己面上的污点,不由得不使人毛发悚然,生起深切忏悔的心......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合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本咒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其详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善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 有一次佛陀告......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转轮圣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铁轮王和铜轮王这四轮王)才能具足三十二种胜相。 顶上肉髻相: 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自受持亦教人受持十善法而感得的殊胜相。 眉间白毫相......

共有105篇文章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