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富有,但是内心却十分空虚,总觉得家里还少了什么似的。 有一天,妻子告诉他,家里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位儿媳妇。土财主想了想:的确如此。但是,国内可以称得上门当户对的对象,只有国王的女儿;不过,如果要娶公主当媳妇,一定要比国...... 有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承蒙慧雄大和尚的盛情邀请,来到新加坡毗卢寺跟大家交流、探讨《维摩诘经》中的入不二法门品,应该说因缘非常殊胜。来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带着一种美丽的心情,跟大家一起探讨生命、事物的真实相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因缘,同大家探讨......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能够再一次和大家结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所讲的佛教中的悟,只能是一种知见上的东西,至于怎么样去悟,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一、佛陀的意义 佛陀是什么?佛字,就字义而言,翻译为觉者。觉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说得通俗一些,佛陀就是智...... 真善美慧,这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所追求的。《华严经》讲,真是真心,是一真法界;真是体、是性;善与美是现象、作用,用是善,相就是美;相是善,作用就是美。然而,要想得到真善美的人生,就必须要有智慧,因此真善美是果,慧是因;没有智慧,则无真善美的果。真善美慧,世间法里没有,正如佛...... 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本定,不动,那是真的。我们学佛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这个缘就非常殊胜。我们怎么知道的?我们是见闻得到的,亲近佛菩萨,佛菩萨告诉我们的。今天佛菩萨在哪里?在经典。 学佛要依经典,不依经典,你学什么?《金刚经》上说得...... 当扬名国际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师,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无名问无明,世间种种犹如过眼云烟,如果心有佛法,利益也将摆两边,真正的菩萨,是自利利他并行。 座 谈 人:圣严法师(法鼓山禅修文教体系创办人) 李连杰(国际知名演艺工作者) 主 持 人:叶树姗(电视新闻主播...... 我跟诸位说,我学佛的确得力于了凡四训,我在1953年刚刚接触佛法,朱镜宙老居士送我这小册子给我,我越看越有道理,越想越有道理,章嘉大师教给我放下,我真干了,认真的去布施去舍,他老人家教我学六年,到六年的时候,我把我这些财物舍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几套(二、三套)换洗衣服,一...... 1 在澳洲昆士兰大学里面,有个教授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说人人是好人,希特勒也是好人吗?我告诉他:人性本善,他怎么不是好人?只是他缘不好,从小没有接受到好人教诲他。 2 他变成坏人,是学坏了,本性不坏!所以从本性上去看,人人都是好人。希特勒做了很多坏事,特别是屠杀犹太人...... 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人的烦恼都是从情绪、情感产生,尤其碰到感情问题一定会有烦恼,必须用理智、理性来处理,烦恼才会减少。 曾经有一位女孩来找我,非常痛苦地哭着说,她认识一位男孩,交往了七年,二人在一起彼此都很痛苦,生不如死。可是分开又会互相...... 一 1.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么重,而去关心那些没有比他幸福的人,他自然会快乐得多。 2.爱,永不止息;爱,使人富有! 3.外在的富裕,滞碍了个人内在的绽放! 4.不论你的能力如何,不论你的财富多少,都要按你的能力,将你的面包和你的心与人分享。 5.不要害怕自己...... 1.爱因斯坦说:「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 2.德雷莎修女说:「散播爱心是一生的事,今天不做,明天就太晚了!」 3.一切真挚的爱,都建立在尊敬的基础上。 4.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好,更有力量。 5.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6.德蕾莎修女说:「今天的世界是饥饿的...... 一 1.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2.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3.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死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4.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5.贪心...... 1.当人处于嗔恨心境时,就连看到密友都会觉得「不顺眼」,觉得人家冷淡而陌生,或是「相当讨厌」。 2.一个人能否获得喜悦和快乐,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如何。越能保持心灵宁静的人,就 越能享受快乐和喜悦的生命。 3.真正的内心平静乃植基于慈心和悲心,这其中蕴涵着极精细的灵敏和情感...... 一 1.佛法是有加持,但最重要的加持是由内心生起的,假使内心无法生起佛法真正的加持,从外境是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加持。 2.佛陀说:「我讲解脱之道,至于要走否由你自己决定。」因此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怙主,自己要当自己的皈依处。 3.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和蔼平静的人,和蔼并非是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