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这时,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你去维摩诘居士家中问候一下病情吧!
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这位维摩诘上人,很少有人能与之对等交流诸佛知见。(菩萨之间的称谓是仁者,证佛位菩萨之间称谓是上人。)这位上人具足智慧,知世间与出世间诸法实相,善于说世间与出世间诸法的最高境界,说法圆满而大道从简;智慧圆融而又没有什么难题可以障碍;对一切菩萨度众生的所行方式都彻底明白;对诸佛说法隐藏在语言文字后面的密藏和如虚空一样的佛性密藏,都能明了、明见、明知;早已证佛果而降伏魔众;具有佛的神通自在力,并以大方便力,度脱有缘众生。今天,我应该承担佛旨,去问候这位上人的病情。
于是,诸菩萨和佛的诸弟子及诸天王等都在想,文殊师利和维摩诘这二位大菩萨相互交谈,一定能说妙法;我们也愿随去听一听。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辞后,在八千菩萨、五百佛弟子、百千天王等恭敬护拥下,启程去问候维摩诘居士。
这时,维摩诘居士已知文殊师利菩萨与大众共同来家中问候!立即以超出人身体和思维想象的神通妙力,使其舍宅焕然一新,搬走室内所有家具;并让所有侍奉的人都离去,只留一床示疾而卧。见文殊师利菩萨与大众来到室内,便打招呼说,您好文殊师利;您报身百福庄严的形像没有来这里而您的无相化身又来到这里;虽然是无相化身,我们却能相见。
文殊师利菩萨说,维摩诘居士您说的很对,是这样的。我无相化身来到这里,而真正报身的我根本就没来,在那里无来无去而如如不动!因为,来到这里的我是无相化身,是出世间我性智慧随顺世间法的一种示现。所以,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现在,为度众生要示现让众生有可见到的幻化像,而又有众生根本见不到的实相。我们暂时先不谈这些事,还是先问候您得的是什么病,病苦能忍受住吗,治疗的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见好转?佛很关心您的病情,让我代佛向您表示慰问。同时,了解一下病因,病多长时间了,如何才能痊愈?
维摩诘居士说,我的病因,是由于愚痴没有智慧而生贪爱。因为一切众生有病都是这个病因,一切众生有病就是我的病。如果一切众生无病,我的病就得以痊愈。菩萨为了度众生示现众生入世间,又要示现众生的生死;示现生死就要示现有病。如果众生能脱离烦恼之病,菩萨也就不需再示现有烦恼之病的众生。菩萨与众生的关系,如同子女有病在身,父母也随着有病在心;子女身病痊愈,父母心病也无一样。菩萨慈于众生,如父母爱于一子想;拔出众生烦恼病苦之根的大悲心,是菩萨示现有病的病根。
文殊师利菩萨说,您这室内怎么没有侍奉的人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菩萨住佛国土,观三界诸有相皆空,心与行无挂碍,不也是这样吗!
又问,菩萨以什么为空?
回答说,以空空为空。即菩萨空中皆空,皆空中有佛性妙有。
又问,空怎么还需要空?
回答说,菩萨见知自有佛性而不去分别是空。声闻缘觉证知空空,不知妙有而有分别,惟空空是大道而不出三界。
又问,空还可以分别吗?
回答说,菩萨见知佛性如虚空,是自性真如。所以,有分别的见知也是空。
又问,怎么修行才能证得空?
回答说,从持戒修行苦集灭道,灭除三界诸见知,才能证得空。
又问,怎样才能灭除三界诸见知?
回答说,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解脱生死烦恼证得佛道。
又问,怎样才能证得佛道?
回答说,出离于众生,又有愿力救度众生;让众生也得出离,才能圆满菩萨道,证得佛道。
刚才,您问我怎么没有侍奉的人。我告诉您,一切众魔和诸外道都是侍奉我的人。因为,众魔喜乐于生死;而菩萨虽离生死又不舍生死,常与众魔相伴,众魔又常与相随。诸外道喜乐于邪知邪见,以我慢为先;而菩萨无慢心,于众生生平等心、慈悲心,诸邪知邪见常相随而心不动。
文殊师利菩萨说,您的病有哪些症状?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我的病无形,也见不到什么症状;是菩萨因地修行的愿力,愿力是无相的。所以,无形可见。
又问,是身体不舒服呢,还是心里不舒服呢?
回答说,不是身心不舒服,是心与身相离,心如幻不真;身无常,也不与如幻化的心相合在一起。
又问,是骨、肉、血、呼吸的哪部分不舒服?
回答说,我的病不在这四大部分,又没有离开这四大部分。因为,众生的病从这四大部分而起。所以,我的病也没有离开这四大部分。
文殊师利菩萨说,菩萨应该怎样去慰问身体有疾病的菩萨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菩萨知示现身无常,也说身无常,但不说讨厌示现身。因为脱离众生身相,不能度众生。菩萨也说身有苦,不说永在涅盘乐而不来度众生。因为,菩萨修苦乐法,在众生那里是苦,在菩萨心里是乐。声闻修生灭法,灭苦乐生。众生是在生灭法中,烦恼生死不息。菩萨也说身空、心空等法中无我,这是真实而不是卖弄炫耀,为了教导众生自己去持戒修行,证得性我解脱于三界诸法。菩萨也说性空,彼岸智慧无极限;但性我要践行因地愿力,报佛恩与众生恩,不做自了汉,不说毕竟寂灭,还妙有续慧命,自利利他。菩萨也说忏悔往昔诸恶业罪,说自受恶业果报轮回过程,这是以身示教:告诉众生回头看,生死是苦;往前看,烦恼无尽是忧;往左看,谁都比我强是嫉;往右看,谁都不如我是慢;往上看,我不如佛神通自在是空;往下看,我志凌云而双脚留地是恨。唯有当下一念清净心是福,一念清净觉是慧;而不去执着过去世声色犬马的习气,也不说把过去世的恩怨情仇种子保存下来。因为,菩萨已了诸恶业,已无恶业报;所以,为度众生,说示现余业报而已。同时,名义上自己示现有病,实际是悯众生的烦恼生死病而施法药。菩萨既自知过去无量劫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苦行,广修清净命业,广种无量福田,又心无忧恼,精进于菩提行。菩萨应该用这样的清净菩提行来慰问身体示现有病的菩萨,这样才能让菩萨得到安慰,心里欢喜。
文殊师利菩萨说,示现身体有病的菩萨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这样的菩萨就要像演戏一样,演员就得演啥像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才能达到观众自我受教的目的。菩萨要当好演员,就要随顺世间,在众生的心目中就是普通的一员。怎么自我调节心态呢!我的病是从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行颠倒的烦恼而得,虽然身体无常,还执着为常,以假名之身我,造作无量恶业,这是生死烦恼之病的病根。既然知道病根,怎么对症治疗呢!是父母因和合与自我业缘的诸法和合,才有我身和合之相。诸法因缘的生起与灭失又各不相知相代,唯有造业自作自受,自负因果。光有这样想法还不够,还要想怎样行作才能脱离这样的业缘诸法。一是想脱离身我诸业烦恼;二是想脱离三界诸法则的束缚和惩罚。有这样的想法以后,就要依佛法修戒定慧。证空相智慧后可以脱离身我诸业烦恼;如果再发菩提心破空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再脱离三界诸法则的束缚和惩罚。这时,又对往昔世与自己有缘的无量众生生起大悲心。我现在逃离了三界火宅,还要想办法去三界火宅中救度昔日的父母、兄弟、亲友等也能逃离三界火宅。这样才能治疗病根。三界火宅是众生烦恼之火,火势太猛,不能一下子扑灭,只能救度一个是一个,救度一千是一千。菩萨救度众生不是来求众生,而是传授自救方法教其自救。示现身体有病的菩萨就这样调节心态。这样的调节心态,是菩萨调节自心,自己虽断生老病死诸苦,还要示现生老病死诸苦,救度众生也脱离生老病死诸苦,这就是菩萨智慧的标志。否则,只能是战胜怨贼的勇夫,是声闻缘觉,不能称是菩萨。
再有,调节心态还要想,演员演戏中人的病有苦像、苦名,不是真实有而是幻有。而众生的烦恼生死之病是真实有;从个体无常相上说,又不是真实有。如世间说为,久病缠身又苦不堪言的人死了,是享福去了等。而从出世间说为,今日修道,明日成道,诸烦恼苦又在哪里呢!这么想后,即生法忍,舍离身心爱见,有坚定心逃离生死。逃离生死后,立下宏深誓愿,性慧真我永远不再为身心爱见的无明烦恼所欺骗和束缚。还要将解除束缚的方法,让有缘众生都知道而去自救。菩萨在示范解除束缚方法的过程中,身中禅悦,法喜充满。虽身在娑婆,却享受到极乐的待遇。但是,不应有执着心。还要以方便的智慧,善巧的方法去弘法利生。既能让众生了知,又能让众生成就上报诸恩,下济诸苦,发菩提心,庄严自性佛净土。这里的方便智慧是修定证空,身心清净,空无相无想。这里的善巧方法是于贪欲、嗔恚、邪见等烦恼的地方,圆满自性真我的菩提功德;再将功德回向无上正等正觉。示现身体有病的菩萨,还应该这样观诸法。
再有,这样观诸法后知,演员演戏中人物今天可演这位,明天又去演那位;演人物的苦不是演员真苦;演员所演人物也不是真我。按照这个道理,演员艺术表演的生离死别等故事情节,目的都是让观众得到欢欣利益。而演员不疲倦的表演是方便,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智慧。菩萨这样调节心态,既是调伏自心,又不能固定自心而不调伏自心。固定自心而不调伏自心,是愚痴人的作法;如固定的去调伏自心是声闻人的作法。菩萨行人要固定调伏自心,又不固定调伏自心;又能于空无相无想中,不见、不知、不觉调伏与不调伏。菩萨行人这么做,既离凡夫相,又离声闻的贤圣相;既没有污垢,又不是纯净;既早已破魔,又示现破魔;既求一切智慧,又早证得一切智慧;既观诸法不生,又不停留在生与不生之间的正位不动;既观缘起是空,又示现入诸邪见的众生中;既智慧超过一切众生,又不执着众生的喜爱;既乐报在佛净土,又依愿力来娑婆;既往来于三界,又不增减自我法性;既妙有行于空法,又能绍隆佛种;既无相而行于三界,又能广度众生出三界;既法性无所造作,又示现造作之身;既无有善行的开始,又行作一切是善;既行六度万行,又知众生各有各的因缘想法;既随法现五眼六通的自在,又示现有为不得漏尽的众生;既行于四无量心,又不贪着大梵天之乐;既行于禅定解脱三昧,又不住于定中;既身心行于四念处,又身心随顺世间之法;既身心行于四正勤,又不舍弃世间的身心精进;既行于世间的四如意足,又早已证得出世间的神足通;既自身行于五根,又观察众生的根基利钝;既身心行于三十七道品,又离三十七道品而求无上菩提;既示现声闻缘觉身,又不舍菩提行;既证佛道、转法、入大涅盘,又不舍菩萨行等,这就是菩萨行人的调节心态。听闻维摩诘居士这样说法后,随文殊师利菩萨所去的大众,都发菩提心。
这里的名词,在其它经中讲过,诸位也听过。所以,这里不讲。
【不思议品第六】
这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座位而心里想,我们这些随文殊师利菩萨一起来的大众应该坐在哪里呢!
维摩诘居士知舍利弗所想,便对舍利弗说,仁者是为听闻说法而来这里还是为座位来到这里呀!
舍利弗回答说,我是为听闻您说法而来,不是为座位而来!
维摩诘居士对舍利弗说,凡是以至诚心求法的人,不会贪着自己的躯体身命,何况座位呢!凡是以至诚心求法的人,要有无我的心态来求法,不应有色受想行识假我之相;要有无求而求的自愿自觉心来求法,不应有于三界有求有得的假有之想;要有无得而得的平常心来求法,不应有心里想听法欲望的满足和得到有形财物的满足之感;凡是以至诚心求法的人,要专一其心的向内求,让自心发生变化;不要心外求法,执着于向佛求、向法求、向众生求;最后佛法通过心法而达到性我解脱的目的。凡是以至诚心求法的人,要郑重而不能戏论,知实相后直奔目的而不是半途而废;只为自利不为利他为戏论,修苦集灭道而不发菩提心为半途而废。因为,出世间法源于世间,世间法是相对的,求生则有灭,求灭又有生;出世间法没有染着;如果对出世间法有相有想就是有染着;出世间法是无为,无须行作,有行作之法是有为;出世间法是不增不减,世间法是有取有舍;出世间法是宇宙普遍规律,不是哪一佛国土独有的;出世间法无相可求,性我真空;出世间法不能固定不变,如果固定不变就没有菩萨乘愿再来之事;出世间法不能用世间的见闻觉知感知到,是证悟知或自性觉知;出世间法是无为觉者与无为法的相统一,世间有为众生修持有为法成为觉者才能入无为法。有这样的至诚心,为求法的人;否则,不是真正求法的人。维摩诘居士说此法时,五百天子知道什么是清净法,怎么求得清净法。
这时,维摩诘居士说,文殊师利菩萨游于无量佛国土,知道哪尊佛国土有上好上妙功德所成就的座位?
文殊师利菩萨说,东方须弥相世界,须弥灯王佛那里有样式和装饰都第一的座位,看着高大又坐着舒服。
维摩诘居士即现神通力,须弥灯王佛即让使者送来三万二千大座位放入室内。随文殊师利菩萨一起来的大众见, 室内变的高广宽大,容下这些座位后还显的很宽松。维摩诘居士请文殊师利菩萨与大众入座。由于此座位高入虚空,有神通的菩萨都能入座;而新发意菩萨和佛的诸弟子不能升高入座。维摩诘居士对舍利弗等大众说,你们礼拜须弥灯王佛后,仗佛神力才能升高入座;否则,没有功德坐这样的座位。舍利弗等大众即礼拜须弥灯王佛;然后,得升高入座。
舍利弗说,维摩诘居士,我们没听闻过也没见过这么奇特稀有的事,这么小的室内,既容得下这些大众,又容下这些座位;这些座位一座城市也很难容下,却能容于这室内,太不可思议。
维摩诘居士说,诸佛菩萨已证得不可思议的神通自在力,能将须弥山安置于一粒小菜籽中;而须弥山不增不减,忉利天与四王天等诸众生不知不觉。又能将大海之水安置于一毛孔内,既不影响水类诸众生的生存,又让它们也不知不觉。还能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掌中,抛出银河系之外,诸众生照样生活,又不知不觉;然后,再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回原处。这是在物质上的不可思议神力,在时间上也一样让你们感到不可思议。如果有众生得度的机缘成熟,但还欢喜长久住世弘法利他,可以将七日延长让他以为是一劫时间,然后将他接引到佛净土;对不喜欢长久住世的,还可以将一劫时间让他以为是七日,然后将他接引到佛净土。一劫的时间有多长,从人十岁开始算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再从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在空间上也一样让你们感到不可思议。可以将十方佛国土的庄严情况,集中表现在此世界上的一国之内,展示给众生,让众生都能见到。值佛住世的众生才能有此福报,佛入大涅盘后众生业力不断加重,无此福报。还可以将十方佛国土的众生放在右手上,遍游十方让众生都看得见,而十方佛国土的众生又于本处没动。众生在十方佛国土供养佛的用具上也一样让你们感到不可思议,可以于一毛孔中见到十方诸佛国土众生供养佛各式各样的用具;还可以见到十方世界的日月星辰;又可以用口吸尽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而身内无损又身外树木等无伤;又可以将十方世界一切劫火吞入腹中,火照样燃烧而于内无害;又可以将诸佛国土化为一佛国土,用手举在空中,如用一针尖举一树叶;又可以现佛身、缘觉身、声闻身、天王身等为众生说法,所说法音又让十方诸佛国土众生都能听得到。这样不可思议今天是略说,若广说永远也说不完。
大迦叶见闻维摩诘居士神力和说法后说,世间一切有智慧的人,谁见闻这样美妙之法,还不发菩提心呢!如果一切声闻人再不发菩提心,就等于是焦芽败种;就应该大声哭一场,让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哭声,让一切不能发菩提心的声闻人生忏悔心;让一切魔众自卑下劣,无地自容。大迦叶这么说以后,随文殊师利菩萨所来天众都发菩提心。
这时,维摩诘居士对大迦叶说,十方无量世界中的魔王,多数是具有神通妙力的菩萨,以方便力示现魔王身既统领魔众,又教化众生。还有无量菩萨化现各种各样的人,向修行人乞讨手足、耳鼻、头目、脑髓、血肉、皮肤、皮骨、城镇、妻子、人民、财宝、衣服、饮食等,以方便力试一试坚固力。因为,用难事逼迫修行人这种事,凡夫愚痴又无能力这么做;如龙象蹴踏重力方可为之,非驴轻力所能堪任。所以,只有这些住不可思议解脱智慧的菩萨,才有这样的方便之力。
修行四众,如遇到逆缘或上述诸难事,一定要生欢喜心;通过考试就具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了,是与菩萨有缘。如经不住考试,就落入声闻乘,所发菩提心为虚不实。
【观众生品第七】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说,菩萨应该怎么观众生呢?
维摩诘居士说,如魔术师见所变之人。现今世上,人活百岁古来稀,谁见长寿千岁人。只知今生我是人,不知下世是何身。业感众生万千像,因缘生灭人不醒,今人重复故人事,今人轮回是故人。所以菩萨观众生,如有智慧的人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幻而不真,如空中鸟迹,水里鱼踪等一样短而不常。既是众生,又非众生。
文殊师利菩萨说,菩萨应怎样的慈悲众生呢?
维摩诘居士说,菩萨观自己往昔迷时就是这样的众生,我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有智慧,要为昔日的同伴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这是菩萨所行的真实慈;说明如何逃离生死的途径,这是菩萨所行的寂灭慈;说明如何灭除烦恼之火的方法,这是菩萨所行的不热慈;说明人生三世因果循环不差的规律,这是菩萨所行的平等慈;说明世俗世论是聪明不是出世间智慧的缘因,是菩萨所行的无争慈;说明身体假我不真而性我是真,而又借假修真,这是菩萨所行的不二慈;说明只要有信修的开始,必定有成就的结束,是菩萨所行的不坏慈;说明身修苦行心为乐,宁可身毁坏而道心不毁,这是菩萨所行的坚固慈;说明自我身见思二惑是结伙而来的怨贼,欲自劫家财,这是菩萨所行的阿罗汉慈;说明持戒修六度身心安稳为清净行,这是菩萨所行的菩萨慈;说明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功德成就,这是菩萨所行的如来慈;说明佛度众生是让众生转迷为觉,这是菩萨所行的佛之慈;说明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一切智慧具足,这是菩萨所行的自然慈;说明唯一佛乘才能出世间,这是菩萨所行的菩提慈;说明诸爱是一切无明烦恼之根,断诸爱而又有得道之心,才能于无明烦恼中解脱出来,这是菩萨所行的无等慈;说明只有发菩提心,行菩萨乘,才能拔出诸烦恼的苦根,这是菩萨所行的大悲慈;说明修戒定慧,在定空三昧中知性我不受三界诸法的束缚,这是菩萨所行的无厌慈;说明佛是如语者、实语者,什么都不隐瞒,是什么真相就说什么真相,这是菩萨所行的法施慈;说明修行的人虽有犯禁戒,是自身业力召感,是福报不具足,但能一惭二愧三修后,一样可以证解脱果,这是菩萨所行的持戒慈;说明修行的人在逆缘中或有反面助道的人,是千金难求的真善知识,这是菩萨所行的忍辱慈;说明修行既为利己,又为救度无量众生,这是菩萨所行的精进慈;说明修行自己得三昧乐,还要让更多的人也能得三昧乐,这是菩萨所行的禅定慈;说明佛救度众生不分时间、地点,只要有真诚心就能得到救度,这是菩萨所行的智慧慈;说明诸佛菩萨来世间示现众生,和众生一样有血有肉,但已不是六道众生,性我已出三界火宅,入火宅是为救同伴,这是菩萨所行的方便慈;说明直心的清净行才不间杂,佛说密藏对凡夫不信不修不证是密,是自性之密而不自见是密,这是菩萨所行的无隐慈;说明世间的五欲乐与出世间的法乐是不可兼得,是业力的力,不能同时具有正方向力又具有反方向力一样,只能选择一个方向,待化身成就后示现世间时,无业之力,不是正反两方面力有与没有,而是同时具有十方向力,这是菩萨所行的深心慈;说明世间空相与实相的关系,实相与空性的关系,即无常与诸有的关系,诸有与性我的关系,无常的有相有想与真实无相无想性我的关系,这是菩萨所行的无狂慈;说明佛的常乐我净是永恒的、无止境的、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的、真实不虚的存在于另一时空世界,这是菩萨所行的安乐慈。菩萨所行慈无量无边,行慈不是说慈;行慈是做中说,说慈是光说不做。
文殊师利菩萨问,怎么才为悲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菩萨所作积累的功德和一切众生共同享用;让众生既享用到离苦的功德,又得到往生佛净土成就佛道的功德。
又问,怎样才为喜呢?
回答说,菩萨所行一切都是为众生带来利益和好处,而且欢喜无悔。带来利益是众生求什么得什么,好处是永离三灾八难,得身心安稳。
又问,怎么为舍呢?
回答说,菩萨用正语、身力、财富等为众生带来幸福和护佑;没有任何希求,既不希望回报,又不希望赞叹。哪里众生有苦难,哪里就有菩萨舍身、命、财,而且是无声无息、积极主动、自愿做好,让众生感到世上还是好人多,为继续生存带来希望。菩萨的慈悲喜舍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缺一不可;互为功用,不可分割。
又问,世间人人畏惧生死,菩萨行人依持什么而无所畏惧呢?
回答说,菩萨行人于生死中无所畏惧,是依持诸佛的功德之力;一是报身在佛国土;二是依仗佛力加持,诸佛护佑诸菩萨,如护持佛的眼目。
又问,菩萨想依持佛的功德之力,应该固定的做些什么?
回答说,示现众生,承传佛法;用真实的行作让佛法在众生心里发扬光大;再仗佛的功德力化度众生,灭除烦恼,脱离生死苦海。
又问,怎么行作才能灭除烦恼?
回答说,菩萨教化众生专心忆念善法的正念,以身行正法、口说正法、心念正法,明心见性后,烦恼自然灭除。
又问,怎么行于正念?
回答说,菩萨教化众生持戒修定,在定中观诸法空相,自性真常,不生不灭。
又问,什么法不生,什么法不灭?
回答说,菩萨教化众生心行善法。让不善法不生,让善法不灭。不善法不生成就自性福德,善法不灭成就自性慧德。
又问,善与不善谁为本,怎么才能判断?
回答说,心想口说为标,以身力行为本。菩萨教化众生听闻佛法为标,依教奉行为本。想道说道不行道,等于无本。无本等于自欺,以标为本又说于他人是欺人。
又问,在身体里谁又是本?
回答说,菩萨知众生的身体里以欲望和贪着为本,凡夫之人为恶欲恶贪,以六道轮回的恶果相随。菩萨教化众生转恶欲为善欲,转恶贪为善求。善欲为清净梵行,法欲为乐,禅悦为食。善求为求善知识教,为求证道悟智,为求往生佛净土。
又问,身体里的欲望与贪着谁为本?
回答说,菩萨知众生身体里的欲望贪着和得到满足与不能得到满足的分别为本。可是最终连虚妄分别的身体都被无常力破坏掉,成为虚妄不久常,分别不常住。唯有菩萨教化众生的善欲善求所证无分别的道果与出世间的智慧才是久常,不能为世间的无常力所破坏,不为世间的肉体毁坏而毁坏。
又问,虚妄与分别谁为本?
回答说,菩萨知众生有无常为常,无乐为乐,无我为我,无净为净的四颠倒,而有心、想、见、行四颠倒想。菩萨教化众生修观身、心不净、苦迫、无常四种正义;再积极修行断除恶法,增长善法的四种精勤力,破除众生的颠倒想。
又问,颠倒与颠倒想,谁为本?
回答说,菩萨知众生的颠倒想,都将被无常力所坏掉,不能固定不变;同时,菩萨用一切善行也可让其转变,也不能固定不变;故无所住而生其心。
又问,无住谁为本?
回答说,而于诸法中,心舍空苦相,远离颠倒想,证法中无我。
文殊师利菩萨说,从三界诸法无常中,又安立诸法,变化是规律;菩萨既离颠倒无我 ,众生又着颠倒有我。
这时,室内有一天女听闻维摩诘居士说法,即现身为大众散花;诸菩萨身上所散天花都飘落于地;而飘落在佛的大弟子们身上的天花,却不能落地,用什么办法也不能让其离身。
天女问舍利弗说,你们为什么让身上的天花落地?
舍利弗说,天花落在身上弄不掉,这样的天花不如法。
天女说,此花品质上乘,供养诸佛菩萨所用。况且,花无想也无分别谁尊谁贵,而是你们身心有差别想,于佛法中为出家而出家,才为不如法。所以,习气未尽,花着其身。如果为证菩提而出家为如法,诸菩萨花不着身就是这个缘故。
舍利弗说,天女你在这里多长时间了?
天女说,我于此室的时间不长,而我解脱的时间是你们无法知道的。证得解脱的人无所言说,离文字相。所以,无法知道。
舍利弗说,远离淫怒痴不就解脱了吗?
天女说,谁在相上这么说解脱,谁是增上慢人;既不懂佛法,又不能谦下。佛说解脱是我性远离淫怒痴诸法相。
舍利弗说,你与我辩论的说法,有什么依据证明你说的正确?
天女说,我无法证明;如果我说要得到证明,是对佛的不尊,是对佛法的不敬。
舍利弗说,你于三乘喜欢修哪一乘?
天女说,若以生、老、病、死教化众生时,我为声闻乘;若以十二因缘教化众生时,我为缘觉乘;若以六度万行的大悲法教化众生时,我为佛乘。我来此室十二年时间,从来没有在这里听闻到声闻缘觉二乘之法,听闻到的全部是菩萨大慈大悲的唯一佛乘之法。
此室常有八种难得诸法;第一种难得之法是,此室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之光为明。第二种难得之法是,此室清净无比,没有诸灰尘等污垢之物。第三种难得之法是,此室经常有诸天王来此听法,也经常有他方国土诸菩萨来集会。第四种难得之法是,此室所说是出世间彼岸无极限的六度不退转法。第五种难得之法是,此室经常有天人中第一的无量法化的音乐妙声。第六种难得之法是,此室有佛藏常乐我净之法宝,无穷无尽。第七种难得之法是,此室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佛、宝炎佛、宝月佛、宝严佛、难胜佛、师子响佛等十方无量诸佛,广说诸佛密要法藏之所。第八种难得之法是,此室如诸天王宫殿,于此室中能见十方诸佛净土。这样不可思议的难得诸法谁见到了,又有谁证明给你们看呢!你们这些声闻弟子能理解得了吗!
舍利弗说,你怎么不转为男身呢?
天女说,我十二年来,好不容易才求得女人相,为什么要转男身呢!你这样问是不正确的。
舍利弗说,人身又不能像变魔术一样可以变来变去;我所说女转男身是下世之事。
天女说,一切诸法没有固定不变的,不需要下世也可以女转男身,男转女身。但是,转不转身,什么时间转身,要根据教化众生的时机而定。世间也有这样的事,目的是引起世间人的警觉,是佛法不可思议。天女边说边以神通力,自变化为舍利弗,舍利弗变化为天女。天女以舍利弗像问如天女像的舍利弗说,你现在需不需要女转男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说,我现在都不知为什么和怎么样就转变为女身了。
天女以舍利弗像说,我能转女身为你舍利弗,你舍利弗也可以男转女身,说明一切女人虽现身为女人,而又不能固定永远是女人;佛说诸法也无男人相和女人相。世间的男人相与女人相,既是自身业力召感身,又是佛法为度化众生所设迷魂身。假像迷真魂,贪爱是祸根。性我非男女,觉迷才识真。说到这里,天女又以神通力变化为原形,舍利弗也变化为原身。天女问舍利弗说,女身的色相现在在哪里呢?
舍利弗说,我明白了,女人色相不存在又无处不存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也是如此,见不到存在又无处不存在,存在又在不断变化当中。这样的法是世间法,既相互矛盾对立,又可转化为统一。
舍利弗说,你天女此生结束后,下世应该生到什么地方去?
天女说,依持诸佛功德,化身往来于三界众生处,如你舍利弗一样。
舍利弗说,化身是不是等于没有生。
天女说,化身成就的菩萨,实际是报身的无量功德所成就;化身不是一身,而是无量身,是报身愿力的妙用。众生自性也具足这样的化身成就,只是众生迷而不信、不修,无有功德。所以,众生没有成就化身,只有报身的生生死死。
舍利弗说,你是不是也早已证得菩提了?
天女说,如你舍利弗一样,大凡夫一个;我不敢当成就菩提了。
舍利弗说,你说的不正确,我不可能是大凡夫。
天女说,我现在也不可能证得菩提。因为,菩提不是固定的等级名称,是不可能得到的。
舍利弗说,现在,诸佛得菩提或得菩提的大菩萨有无量恒河沙那么多,你怎么说不可能得到呢?
天女说,你所说都是众生的世俗说或文字数而已,是方便说有过去、现在、未来,而菩提性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你舍利弗不是大凡夫,你得阿罗汉道了吗?
舍利弗说,身无所得而性我所证得。
天女说,诸佛菩萨也是这样,于色相上无所得而又证得无色相的道果。
这时,维摩诘居士说,舍利弗你知道吗!这位天女已经供养过九十二亿诸佛,具足菩萨的神通自在和愿力,得无生法忍,是住不退转地的等觉菩萨,随宜能示现十方诸佛国土,教化众生。
【佛道品第八】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说,菩萨怎样修行才能直接通往而且达到佛道呢?
维摩诘居士说,菩萨修行于不是佛道上,而成就佛道。
怎样修行于不是佛道上呢?为度众生,示现入无间地狱而没有烦恼和气愤;示现入其它地狱,没有罪业而又不受污垢所染;示现入畜生道,没有烦恼和骄慢;示现入饿鬼道,没有饿苦而又具足功德;示现入色界与无色界,也不觉得殊胜;示现入淫舍或示现淫女,说其过恶又能远离染着;示现凶神恶刹,外教化众生远离过恶,内又对众生没有气愤和挂碍;示现愚痴相,念“扫帚疙瘩”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以智慧调伏众生放逸懈怠之心;示现贪婪吝啬,既是教化众生惜福,又为救度众生不惜身、命、财;示现犯戒,既教化众生知犯戒过恶,又对小罪过如大罪过一样对待,防微杜渐;示现很凶的样子,心里常怀慈恩;示现懒散,心里常精勤修行功德;示现整日胡思乱想,身心常于定行;示现愚顽,既知世间世理,又有出世间的智慧;示现能说会道,既如法又善行方便;示现傲慢无礼的样子,却甘作众生度过困苦的桥梁;示现诸烦恼相,心内怀清净梵行;示现魔王,却随顺佛智慧;既统摄教化魔众,又从反面助修行成道;示现入声闻乘,而为众生说大乘法;示现入缘觉乘,而用大悲心教化众生;示现贫穷人,却又心灵手巧,什么技术活都会做;示现身体残疾,教化众生修诸善行得相好庄严;示现低能下贱的乞讨之人,让众生种悲田得佛慈悲功德;示现丑陋身像,教化众生证得佛身,让一切众生见生欢喜心;示现老态或死状的难堪样,教化众生永断生死病根,而又不畏惧生死,于生死中救度众生;示现家资万贯,教化众生知道财富属王贼水火共有,不应有所贪着;示现有妻妾婇女,教化众生既能远离五欲而出家,或在家人修出家行;示现木讷迟钝之人,教化众生不要以相貌取人,貌似平常却能于无声处响惊雷,语惊四座;示现以歪门邪道帮助人,教化众生莫入歪门邪道,要以正道救济他人;遍观于六道中,教化众生断其六道因缘;现涅盘而又往来于生死,让佛种性不断。
这时,维摩诘居士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什么是佛种性?
文殊师利菩萨说,众生的身体是种,无明贪爱是种,贪嗔痴是种,四颠倒是种,五蕴是种,六入是种,十不善业等一切烦恼是种。因为,世间一切善法与不善法对立而存在,没有不善法,也就没有善法。佛种性存在于善法与不善法中,既不在两边,又不是中间。如果离开烦恼和不善,就不会有清净之善,就没有生死轮回。处于无生无死的正位中,就不能发起成佛道的菩提心。所以,烦恼即菩提。
有人会说,我宁可处于正位也不愿有生死烦恼。我告诉诸位,一是三界法则,不是人为意志可以改变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之中。二是有的人善恶不明显时,要生到北俱卢洲的人道中,既享人福,寿命也比这个地球人的长;但不能修道,只是空过时间,最后又入善恶轮回。按照这个法则,莲花不可能生长在高原的陆地上,而是要生长在有水的污泥中才能鲜艳;庄稼不可能生长在虚空中,而是要生长在粪土里才能茂盛;无价珍珠在高山上不能找到,而是要入大海才能寻到宝珠。所以,世间法中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又不是佛;欢喜烦恼处,烦恼菩提行。
这时,大迦叶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按照您的说法,尘劳短寿的凡夫,持戒修行都有可能成为佛种;就是犯五无间罪堕地狱的人都有可能发心修于佛法;唯有我们这些声闻人发菩提心很难吗?
文殊师利菩萨说,凡夫修行佛法有反复,而且经常有;而声闻缘觉中有果位的人,修行佛法无有退转。正是有修行佛法而又经常退转的凡夫,才能在反复中发起无上道心,使佛种性不断绝,又不断的绍隆佛种。即在人道中的各果罗汉,容易发菩提心,一知众生苦,二知报佛恩,三知菩提于烦恼中;而在天道中成就的三至四果阿罗汉,经常听闻佛法而久闻其香不知其香,虽不退转佛法而高高在上只见其高不见其低。所以,发菩提心很难。如同国王舍王位做一平民,富翁舍富贵做一乞人。
这时,有一位普现色身菩萨说,维摩诘居士您的父母、妻子、亲属等都是谁,又都在哪里呢?
维摩诘居士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道品善知识;诸法为等侣,四摄为妓女;四禅为床座,戒品为涂香;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火中生金莲,是可谓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