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体胖了,就说「你发福了」!人的事业做得很成功,就说「你发达了」!人住的地方,也说「福地福人居」!一般的人都把福与财比在一起,但实际上,福德、福慧,才是更为重要! 现在的人,有时彼此相见,就说你很有福气,你很有福报。说到福报,本报就是为了人间......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性的看法,今天再来和大家谈佛教的福寿观。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们每日辛苦奔波、汲汲营营,只不过是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间的事业,绝大多数和增强身体、延年益寿有关系,贵如秦始皇还遣令大臣为他求取长生不死之药,......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不公平!他们怨叹世间怎么有的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大楼有大楼、要官位有官位;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别人的福报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福报其来有自,别人的福报必定是有福报的来源!有的人,从小就勤......

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钱财多了,是不是真的就很幸福、快乐呢?不尽然也!有很多人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是非越多。世间上,人为财死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财富不要完全从金钱上去看,人生应该追求的,除了金钱以外,还有更多的财富,更究竟的财富。什么是究竟......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亭施茶与人结缘,有人造一座桥梁衔接两岸与人结缘,有人挖一口水井供养大众结缘,有人送一个时钟跟你结时间缘,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善缘。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缘处处在,善门处处开! (一)经济结缘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块钱跟别人......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 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勤劳 :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人的手里。我们中国流传一个故事:老婆婆去世了,交代......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祸;不是祸,便是福。 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每一个人莫不希望求福远祸。但是,祸福都有缘由,所谓祸福有因,自作自受;一切祸福,都是我人造作后的自食其果。所以,有的人福至心灵,有的人祸从口出;有的人......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不论财物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不要以为是因为经营不当,或过分浪费所致;事实上,这些财物并非个人所能自主的,佛陀曾说:财物为五家所共有。所谓五家,即大水、大火、盗贼、贪官污吏以及不肖的儿女。因......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楼大厦,汽车冷气,锦衣玉食,福禄双全;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工作所得极为菲薄,仅能供给一家数口勉强温饱而已。其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都是由于个人宿世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 就贫富而......

慈悲伟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获得人间的财富。 因为在经济重于一切的社会,如果我没有金钱财富,将生活得十分艰苦;甚至想发心做一点善事,也需要一些钱财。 因为在物质不可缺少的人间,如果没有柴米油盐,日子将不会好过;甚至想发心学佛修道,也要有一些资粮。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不是......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 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服脱了,坐在草丛里喂蚊子,藉此来培植福报。老僧死后,由于他修苦行的福报,转生做了国王。这位国王嗜吃鸭舌,每餐必来一碗。 有天,一位僧人求见国王,问他想不想看一件秘......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 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虽然从佛法的智慧来看,世间的一切,包括妻子舍宅,都是暂时的拥有、虚幻的依靠;但是,作为凡夫,我们还是不得不有所追求、有所依托。暂时的依托,总比一无所托来得好,而且,世俗生活的平凡希......

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称无财七施: 一:和颜施。对待一切人我们要和颜悦色,笑脸相待。 二:言施。言施包含法施和无畏施。就是我们从语言上为人演说如来正法,使其离苦得乐。以及他人内心痛苦,我们安慰鼓励,使其心无畏惧,而得安乐。 三:心施。我们要用真......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六度之首是「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分内外,内财是身体,外财是眷属及物品。法是佛法的道理及修持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等烦恼的方法。无畏是以慈悲心,使众生脱离怖畏恐惧......

释迦如来一日由迦毗罗卫国释氏精舍,率领千二百五十大弟子,向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去。 两国交界处,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树身高大无比,全树枝头所结果子,甘芳适口,味甘于蜜。果熟自落,人民取食,能愈百病,精神重振。如来坐彼树下,时诸比丘自在游步,取果尝食。 如来便对贤者阿难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