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着介绍莆田林氏,这是第四个例子,好善积德的果报。莆田林家早年有一位老祖母,好善好施,常做粉团布施给穷人。长年累月,她都不疲不厌,欢欢喜喜,救济穷苦的人。
【一仙化为道人】
有一个仙人,化为道人。仙化道人,我们不必去猜疑他,我们只看到是「有一个穷道人」。
【每旦索食六七团】
他每天也到这个地方来索取六、七团,他每天都来。
【母日日与之】
这个老母天天给他。他要得多,别人要一个、两个,他每天都要六、七个。
【终三年如一日】
这样每天去要,要了三年,这个老太太都欢欢喜喜的给他。
【乃知其诚也】
这个知道老太太布施救人是出自於真诚。
【因谓之曰】
这一天道长就跟老太太说,他说:
【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
我吃了你三年,每天吃六、七个粉团,我吃了三年,我以什么来报答你?他说:
【府后有一地。葬之。】
你家里有一块宝地,他说:「将来死后葬在那个地方。」
【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将来你的子孙作官的人数,就像一升芝麻那么多。诚心救人!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这个话是真的。我过去在福建建瓯住过六年,一直到抗战时期,他们家里头代代还有贤人。她的后代依照道长指点,把她葬在那个地方。果然,葬下去第一代,她的后人就有九个中进士,所以在福建有这么一句话,「无林不开榜」。每当科举的时候,考试中举人、中进士的,林家人最多。这是他们的祖宗,这个老太太诚心布施救人,终年不疲不倦。『累代』是世世代代。『簪缨』,这是讲从前作官戴的帽子。帽子上面的带子叫缨,系帽的带子叫「缨」,这边插发的是「簪」。这都是说明官做得很大。这个家族非常的兴旺,无不是得力於祖宗积德。子孙继续不断行善积德,保持家风,代代不坠。
在中国这个例子有很多,最着名的是范仲淹。我们在古文里面读的《义田记》,知道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所以,民国初年印光大师赞叹,中国祖宗积的大德,后世子孙代代都受到他的福荫,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孔子,二千五百多年家道不衰,世世代代的帝王对孔夫子都尊敬。今天,在民国时代,孔子的后裔在国外都受到外国人的尊敬,夫子的余福。第二位就是讲范仲淹,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这是宋朝时候人。第三位,他讲的是叶状元,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末,三百年不衰。印光大师举这三个人,祖宗积的德厚。再看下面第五位:
【冯琢庵太史之父】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
【为邑庠生】
『邑』是县。在县学校,「庠」是学校,也算是公立的,县立的学校作学生的时候。『庠生』,一般讲秀才。
【隆冬早起赴学】
冬天早起,到学堂里面去。
【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
他在路上看到有一个人,倒在雪堆里头。他去摸摸他,还没死,但是已经快冻僵了。
【遂解己绵裘衣之】
他自己穿的是绵的或者是皮的衣服,这个外衣,他赶紧脱下来,把他包起来。
【且扶归救苏】
把这个人扶到家里来,把他救活了。这是救人一命,佛家常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这个话意味深长。一般人只知道建寺庙,『浮图』是宝塔,『七级』就是七层的宝塔,建这个功德很大。现在又作兴造大佛像,大概造大佛像比造宝塔的功德更大了。我想了又想古人这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一百米的佛菩萨像,不只七级浮图。你造那么大的佛菩萨像有什么用处?今天这个世间苦难的人太多,多少人在饥饿的边缘上,没有吃、没有穿,生病没有医药,多么可怜!建一个大佛像、建一个宝塔需要花多少钱,你把这些钱拿去救济这些灾民、这些在饥饿边缘的人,我相信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救人一命果报都不可思议,得这么大的福,你要是能够救千万人的生命,我相信你的后代作官兴旺,就跟前面老道所讲的,人数也是一升芝麻那么多。为什么不做?我们要多想想。什么是真实的功德,什么是假的功德,这里头有一个标准。凡是真正令一切苦难众生得到好处、得到利益的,这个功德是真实的;如果令一切众生得不到实质上的利益,这功德是假的。
所以我很不赞成造这些大佛像。有人说,这个大佛像坐在这个地方,这一方人都得平安了。未必,这是属於迷信。一方得福,一方平安,要靠什么?靠教化,要靠改变人心。现在这个世间人心,全世界几乎都不例外,自私自利天天在增长,贪瞋痴慢天天在增长,这是灾祸的根源。造一个大佛像就能把它镇住,哪有这个道理!能够化解劫难,要提倡教育;佛教的教育。佛教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导大家舍弃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无条件的牺牲奉献,去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苦难人民,佛是教我们这些。我们明白了,真正肯依教奉行,我们自己得度了,也真正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是佛陀的教诲。
假如说造宝塔、造佛像功德真有那么大,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不去造大佛像?为什么不去造大宝塔?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除了讲经说法教学之外,他没做别的事。他也没有去打过什么水陆法会,也没有拜过什么忏,甚至於现在讲的打个佛七、打个禅七,我们在经书里都找不到。这是后人搞的,佛菩萨没有搞这个事情。我们学佛,一定要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在哪里?经典。我们一定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效法佛菩萨,学习佛菩萨,这才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在此地看到冯琢庵救人一命,他得的感应:
【梦神告之曰】
这是晚上作梦,梦到一个天神告诉他:
【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
这就讲到轮回。『韩琦』是宋朝时候人,英宗、神宗时候,他做过十年宰相,也做过元帅,是一个文武全才了不起的伟人,在历史上我们读到他,深得当代、后世人的尊敬。在那个时候,他跟范仲淹齐名,两个人都是出将入相。冯琢庵的父亲做这桩好事情,这个神人说:「我派遣韩琦做你的儿子。」
【及生琢庵。遂名琦。】
琢庵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琦。他父亲取这个字,就是梦中有这么一回事情。果然,他的官做到太史,太史就是从前的翰林。再看下面举第六个例子:
【台州应尚书】
浙江省台州有一位应大犹尚书,『尚书』就是现在讲的部长,官做到部长。
【壮年习业於山中】
『习业』是读书;在山中读书。从前读书人多半都寄住在寺院,寺院确实提供给读书人最好的学习场所。古时候学校没有那么多,一个县通常只有一个学校,县学,所以读书的环境很难找得到。除了寺庙之外,那就是大户人家。富贵人家家里面有藏一些图书,请老师在家里面教自己的子弟,这称为私塾。那个藏书的数量都不会太多,所以大规模的藏书都在寺院的藏经楼,藏经楼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图书馆。寺院的藏经楼不仅仅是收藏佛书,在中国,儒家的、道家的、诸子百家,几乎全部都收藏。出家人真正在做学问,真正在修养自己身心、德行,所以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老师。从前念书人,秀才,一般都愿意到寺庙亲近出家人,寺庙有丰富的藏书,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而出家人教导他们都是义务的,这是佛家所修积的功德,所积的善行。但是现代佛教寺院已经变质了,完全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是个教学的场所,现在变成经忏的场所,跟鬼打交道的场所,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他习业在山中;山中,一定是住在寺庙里面。
【夜鬼啸集】
晚上这些地方鬼很多。
【往往惊人。公不惧也。】
旷野之处,这些妖与鬼确确实实是有。胆小的人都不敢住,应先生有胆量、心地正直,不怕这些邪魔鬼怪。所以他不怕,他依旧在山中读书。
【一夕闻鬼云】
有一天晚上,听到鬼在讲话。
【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於此。吾得代矣。】
这是鬼在谈话,他说某一个人家,这个妇女因为她的丈夫离开家乡很久都没有回来,大概她的公婆以为他的儿子死了,逼着这个媳妇去改嫁;媳妇不愿意,所以她就起了个念头,明天到这个地方来上吊自杀。所以这个鬼,我们就晓得,吊死鬼。吊死鬼要找替身,他要找不到替身,他就没有办法去投胎。这是佛法里头说得少,道教里面讲得多,对这个事情说得很多。凡是横死的、自杀的,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杀很痛苦,这个事情万万做不得!道家跟我们说,自杀的人每七天他要重复表演一次,所以非常苦。上吊,每七天他要去吊一次,什么时候找到替身,他什么时候才能脱身;跳楼死的,每七天他要跳一次。你说这个可怜不可怜?所以人再怎么不得已,都不可以有自杀的念头,这是决定错误的行为,万万不可!当你找到替身,你投胎,还是随业流转,苦不堪言!这个吊死鬼也很难得,明天有人来上吊,他可以找到替身,他可以去投胎了。『吾得代矣』,他得代替了。
【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
应尚书听到鬼在这里说话,他心里面就有了主意。明天一早回去,赶紧把田卖掉,卖了几亩田,得四两银子,再写一封信,伪造他的儿子写一封家信,连这四两银子,赶紧送到这个家庭。这个家里头,他的父母一看到:「儿子有书信回来了,没死。」
【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
这笔迹不对,就怀疑。
【继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应尚书救了一个人的命。这一对公婆看到有人寄信回来,又寄了银子回来,虽然这个信笔迹不对,但是想了,银子是真的。总不能说无缘无故人家把银子送给你,想想一定儿子平安无事,所以就不再逼着媳妇改嫁。救了媳妇一命,应尚书救了这一命。不但救了一命,而且成就这一对夫妇,保全而不至於分离。所以他的儿子以后果然回来了。应先生做了一桩阴德,他做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做了之后: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
本来他找到替身了,哪里晓得被这个秀才破坏了,这个秀才指的是应大犹先生,被他破坏了。
【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
旁边有个鬼,他说:「你为什么不去害他?」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
这个吊死鬼就说:「上帝知道这个人心很好,已经命他作阴德尚书。我怎么能再害他?」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应大犹听到鬼在这里谈话,自己更加勉励,知道这一桩事情做对了。上帝命他作阴德尚书,他自己哪里晓得?换句话说,他将来就有做部长的命,这是鬼把这个消息透给他。所以,他就更加努力断恶修善。所以这个善天天增加,德天天加厚。
【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
这都是知道回头是岸,知道怎样去做好事。荒年,饥荒的时候,他捐谷去赈灾、去救人。遇到亲戚有急事,他总是『委曲』,「委曲」是委曲自己,帮助别人,解决别人的困难。遭遇到横逆,别人侮辱他、毁谤他,遇到这些事情,他能够反躬自责,这是学大禹,绝不怪罪别人。我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令人生欢喜心,过失不在人,在自己,自己才能够修善,才能够增长自己的德行。所以这些横逆都能够『怡然顺受』,「怡然」是欢欢喜喜,逆来顺受。这都是积善积德的事实,他自己以后做了尚书,做到部长。
【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他的后人,『登科第』是考中进士,很多!后代好。第七个例子,徐凤竹的父亲:
【常熟】
这是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位徐凤竹先生。
【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
这是一个善人,他的家庭相当富有。偶然碰到荒年,或是旱灾、或是水灾,收成不好,他就先把他自己应收的这些田租完全捐掉。从前富贵人家,中国自古有一观念置恒产,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不动产。不动产是比较可靠,但是现在人有这个观念的人不多。古时候有钱都买地、买山,这叫恒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他的田地总是在,他的产业不会毁掉。不像现在,现在工商业非常脆弱,一遇到一个经济灾难的时候,就损失非常惨重。从前古人这个观点,我们想想还是正确的。
我去年在马来西亚,住在李金友居士的山庄,李居士还是有中国传统的观念,他到处去买地。他告诉我,他不存钱,决定不把钱放在银行,他说:「钱放在银行是个傻事情。我的钱放在银行,让它去赚钱,我只得一点小小的利息。」他不干这事情。我说:「你怎么做?」他说:「我买土地,到处买土地。」所以在吉隆坡,他开了一个六星级的旅馆,那个土地面积是三千个acre。外国人一个英亩,等於中国六亩地;三千英亩,三六,一万八千,中国亩是一万八千亩,这么大的一块地。他在古晋买了一个山,面积多大?五千个acre,五六就三万,中国亩是三万亩。都很大,整理得非常之好。他告诉我,他在澳洲也买了几块地。我说:「多大?」他说:「大的差不多跟新加坡一样大。」我说:「你怎么经营?」他说:「现在还没有开发。」这一次我去的时候,他告诉我,这一块大地总共是八万英亩。八万乘六,这个没有法子想像!这是一块最大的,还有两块比较小的,是一万个acre。有一块最小的,那个地方风景非常之美,他准备优先开发,有两千多个acre。所以我听了很欢喜,我说:「你到澳洲去开发,我去看看。」所以中国古人买山、买地置恒产,这是很正确的一个概念。
你有这么多土地,一定是租给农民去耕种。农民没有土地,他向地主租地,每年耕种纳租;在收成里面,收的稻谷分一部分给地主,地主收租。徐凤竹的父亲是个地主,他遇到荒年,他就把收租,或者是减免,或者是统统捐出去,来提倡救灾。『又分谷以赈贫乏』,自己家里面的仓库稻米,他把它拿出来再拯救这些贫穷的人,常常做这些好事。
【夜闻鬼唱於门曰】
曾经听到夜晚鬼在他门口在唱,唱的什么?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
鬼在门口叫。徐家秀才,那个时候就是徐凤竹,徐凤竹是秀才。就是说,他的父亲做这些好事,果报他会得到,他去考试,一定会中举人。
【是岁。凤竹果举於乡。】
凤竹果然在这一年考试中了举人。
【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
他的父亲听到鬼唱歌,果然儿子中了举人,真的有了效应,所以他行善格外的努力。『益』,益是增长;格外努力去做善事,孳孳不息。『修桥修路』,这是举几个例子,利益方便行人。『斋僧接众』,「斋僧」是请出家人吃饭;「接众」是接济大众。
在这里既然讲到「斋僧」,斋僧的利益在哪里?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明朝时候、清朝时候,这个风气盛行;现在中国、外国,还是很盛行。在家居士以财物供僧,希求修福。而接受供养的这些出家人,要为他说法;换句话说,要教导他。在家人对出家人是财布施,出家人对在家人是法布施,斋僧是求法的。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接受国王大臣的供斋,惯例用完斋之后决定要讲经说法,这一天释迦牟尼佛接受供斋之后没有说法,起身就走了。这些斋主跟着释迦牟尼佛不放,「您没有给我说法,我跟着您」。原来释迦牟尼佛要去办事,办什么事?阿难尊者遭难,先去救他。楞严法会是这个因缘起来的,那些供斋的人都参与了楞严法会。这是斋僧真实功德,真实的好处。这些出家人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是社会大众的导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教师;他们真正做到彻底的牺牲奉献,为求学问、为教化众生,奉献了一生。
「接众」,是碰到有困难的人,接是接济,他贫乏,或者是失业,他缺少吃的、缺少穿的、缺少用的,凤竹的父亲,他们家里有财富,只要遇到,都乐意去帮助。『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只要是有利益於社会的、有利益於大众的事情,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命中有财富,应当这样作人就对了。财富绝不是供给一个人享受的,绝不是供给一家人享受的。你命中有财富,你就要知道,你有使命、你有职责帮助世间一切穷苦之人,你的财富生生世世享受不尽!财从哪里来的?财从布施来的,愈施愈多。他这样做,后来又听到鬼在他门口唱歌,唱的是: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
那个官愈做愈大。
【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巡抚』,就是现在说的省长,做到浙江的省长。可见得,先人积功累德,果报无比的殊胜。我们想,他的儿孙都享这么大的福报,那他自己?自己福报一定更大。但是他自己已经不在世,自己的果报在来生。凡是这样积功累德的人,他要是在世间,他来世那个福报就不可思议;如果来世不在人间,决定在天上享天福。他的子孙后代所享的福,这叫余福,诸位一定要懂这个意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是余福给儿孙,自己的福报比儿孙所享受的一定要超过很多倍,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积,积善必定有好的果报。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