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南国佛教

烦恼,烦躁恼乱!众生的心,因为有这些烦恼的心理作用,所以常常感到心烦意乱,片刻不得安宁,起惑造业。

佛教修行,是内求自心的清净,求烦恼的净化,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佛教不论讲明心见性或往生净土,都是强调“一心不乱”和“善根福德因缘”的具足。藉由戒、定的薰修,令心明净,净化烦恼的杂染,产生洞澈一切的智慧,积极的行善积德,利人利己,最后福德智慧绝对圆融完满,随心自在,这就是成佛的境界。

凡众的心,体性上,本来是清净无染的,好比一面镜子,心起了无明烦恼,就像飞扬的灰尘,落在镜面上一样,覆盖了镜子的光明。

修,就是把障蔽性灵的灰尘—烦恼除掉,戒、定,就是去除烦恼的究竟方法!《六祖坛经》里神秀大和尚有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就是渐修的功夫!

学佛,不愿修行,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注意自己的身口行为,改恶行善,没有真心诚意,实实在在的去做,这样学佛一点受用也不会有,就像人在河流里却渴死一样,

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对人的影响最大,是人最根本的烦恼,最根本的轮回苦因。

贪,贪五欲—财、色、名、食、睡;贪—色、声、香、味、触,贪外财、贪他爱、贪自身、贪一切……。

众生在三界里轮回,生生死死,受苦煎熬,都是因为贪!贪欲多,苦,自然无穷尽。

虽然苦,还是执着不舍,不畏惧,这就是迷糊,迷失了本性,以苦为乐,积习难返,被欲望系缚,不知道学佛求解脱,虽然知道学佛好,但是下不了决心修习,拖拖拉拉。

小孩子,裹被的毛巾用久了,妈妈说:“好脏、好臭,又破又烂,换条新的好不好?”小孩子不肯,妈妈换了,小孩又哭又闹,再也睡不着觉,妈妈只好又把臭毛巾还他,盖在他的身上,小孩闻到熟悉的臭味又安心的睡着了。

经典里,佛也说过这样一种情况,一群卖鱼维生的妇女,卖罢,背着鱼笼要回家,途中遇到一场豪雨,花店的女主人见天色已暗,好心留她们过夜,满室的花香,却让卖鱼的妇女们怎么睡也睡不着,因为不习惯这香味,最後一个聪明的妇女,提议把鱼笼放在床头,大家才在天快破晓的时候,沈沈睡去。

众生处在烦恼世间,浊秽污染,因为贪欲不知出离,就如小孩和妇女恋栈熟悉的气味一样。贪是烦恼,是轮回的苦因,是业习,一般人,如果没有决心想要修,努力反观自省和克服改变,是很难真正察觉的。

佛法的芬芳和喜乐,不一定让众生能够习惯,道场的无求无诤和清净也不一定适合众生性的需求,学佛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容易产生冲突。要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舍离的是什么?

佛教诃斥的是有杂染、自私,颠倒的、不正确、会带来痛苦、损己不利他的贪欲,但是鼓励追求善法,利己利人的道德追求和修行,赞叹向上向好的欲念,这叫善法欲。修,就是把“欲”的杂染净化,以慈悲代替贪欲,用智慧融化、调御感情,以行善法的欲替代烦恼欲,以清净心克除烦恼心,这样才能解脱,才有真正的快乐。志愿成佛,就是最好的善法欲。


   看下一篇:谈做早晚功课 看上一篇:人生的三十个零 卍文章欢迎转载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