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心要 1.念佛如作佛,诸佛的圆满功德常存我们心中,能助我们远离了一切恶念恶行,恢复本有明净心地。 2.杂念是病,念佛是药,一心念佛,杂念自消。 3.念佛能净三业,治一切烦恼心病。摄心专念,念到心空境寂,烦恼业障自然消除。 4.经云:「念佛一句,罪灭河沙;礼佛一拜,...... 各位一切生命最宝贵的就是他的生命的体性,放生就是要解放生命的痛苦,并不是说为了要得到我们个人所谓的利益功德而去放生。为什么?因为我是个佛教徒,从佛陀给我们的教育里面知道生命是平等的。 生命虽然按照个人的业报不一样,产生了不一样的轮回的形式: 有些生命在天上做神、有些生命...... 世间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生命都应该获得吾人之尊重。杀人、害人是最恶劣的行为。就如破坏生态,无视于环保的重要,这也是伤害生命的表现。 你看,一己的私欲可以引起战祸,一念的仇恨可以施予种种的酷刑。甚至于亲人互相嫉妒,朋友彼此残害,不尊重生命已达到极点。为了口腹,生鱼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正要睡着的时候,一只蚊子嗡嗡嗡地在你的脸上转,你气的伸手要打,他却已经飞走了,让你以为:「这一下子跑掉了吧,我可以好好睡一觉。」结果他又嗡嗡嗡地飞来,然后你在去打它,就这样子,你一整夜就被一、两只蚊子干扰得难以成眠。 如果想睡觉,能够先抓住......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 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举一事,为诸君言之。 一、延寿。 张从善,幼年,尝持活鱼,刺指痛甚。...... 1.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 答:造业并不是以行为做最后决定,造业是以动机为主,在放生的过程里,有些生命已经舍报了,但是我们的动机是要救它,就算舍报,我们也一直念佛帮助它永远脱离恶道,所以这样不应该说是造恶业。如果是因为疏忽,而造成它有一点受伤,这会有一点因果;当然,...... 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殖越多,将来岂不成了一个禽兽世界? 答:蚯蚓、虫,人是不吃的,但是并未见到满世界的蚯蚓、虫。世界上畜生多,正是因为杀害畜生的人多,冤冤相报。今生杀畜生,来世变畜生还债,这个世界就真成了禽兽世界了!如果能人人戒杀,则人人不......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汇款到放生组织,但自己不亲自参与亲自放生,二者在功德、福德方面有哪些区别? 答:亲自去参加放生,福德更殊胜。委托别人去做还是有福德,福德的大小在你的用心,你用心真诚、用心纯净,没有附带任何条件,这福德大。福德变成功德,怎么个变法?如果你做这些好事、......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二)集诸吉祥。吾人一发慈悲之心,则喜气集于其身,此感应必然之...... 1.倘若人们能改吃素食,美国所使用的石油数量,将会降低60%。【注:这些石油的用途举例:动物饲料的生产和运输、动物的饲养屠宰、肉类的储藏运输零售、病患的医院救助、相关医药的研发生产运输等等。】 2.每年有十八亿饲养的哺乳动物,死于人类的口腹之欲下,连带包括二百二十五亿的...... 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论是什么场合,生小孩、亲友死亡、结婚、丧礼等,都要请志公禅师去念经。有一次,一位富人请志公禅师去为他女儿的婚礼诵经,并请他在婚礼中讲几句吉祥话,令婚姻顺利。志公禅师到了那儿,一见新郎和新娘,便说: 古古怪,怪怪古,孙孙娶祖......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此因缘,故所食之肉无非亲属。 二、见生惊怖,一切众生皆护身惜命,若遇食肉之人,则惊怖远离。 三、坏他信心,世间行善之人,若见僧者食肉,即生毁谤之心,以为佛门中无有真实修...... 一.前言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或是认为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何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什么不好?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吃,我为什么不吃?其实素食绝对是比肉食更具营养价值的饮食,而且没有肉食中一切有害的物质。素食是远离恶疾、保持健康、美...... 壹、从日常生活培养护生的习惯 一、为官篇 1.凡是遇到国家庆典或特殊节庆时,应规定全国为期三天至七天禁止屠杀。 2.国家应奖励渔民转业,并辅助其从事收入比捕鱼要好的行业。这样才能杜绝杀生的业报。 3.每年冬天,国家应公告禁止民众,不可无故使湖泊、水池、埤塘干枯。若已作为...... 凡皈依佛门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及未皈依的善男善女们,请你能认真学习此论,如是则对你的事业、修行等各方面皆有很大的利益。在学习时,一定要反覆阅读,认真揣摩,再三思维;不然,对于在此论中引证的许多经论教典中的甚深金刚语,不可能一目了然。知道杀生的过失和放生的功德后,就应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