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妙法莲华经大意 - (第五十八集)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五十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58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者。又云。是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宣』就是宣说,这都是《法华经》里面,佛说的经文。

  【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又云。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这个几句话都非常重要。特别显示出,佛的言说,是从无言说当中流露出来的言说,是在不可说之中不妨权说,示不可说,所以说不碍权说。虽然是权说,如果我们要用思量分别,确实没有办法理解,这就是佛法困难的地方。佛法难在什么地方?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愿解是不错,能不能解?不能解。为什么不能解?因为我们用的是思量分别。思量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换句话说,我们用的是这个心,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果佛不在前面讲,『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不说这几句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为什么佛法不能用分别思量。我们今天学佛之所以不成就,就是落在思量上、落在分别上。所以日本佛教看起来很发达,居然还有人说,我们中国现前的佛教,比起日本至少要落后六十年,有这个说法。我们佛门里面有时候好像对日本佛教也很佩服,我们也自叹不如。实在讲这是连我们自信心都丧失掉,我们连事实真相没看清楚。佛门里面当然有大德不承认这个事情。

  连世间的学者方东美先生,就批评过日本佛教,把日本佛教批评得一文不值,当著那些日本大法师的面前批评的。那日本人本来好像是趾高气扬的,听了方先生的一番话之后,头都低下去,没话说了。方先生怎么批评它的?日本这个佛教里面所出的人才,不要说在我们中国一流、二流的,在日本历史上没有。就是拿三、四流的像谁?像我们明朝末年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这样的人,日本都没出一个。那如果要像鸠摩罗什、像智者、像清凉,那更没有了,那是一流的法师。我们中国三流的法师,在日本都找不到,你日本还有什么成就?日本今天的佛教它出的东西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诸位要晓得,它是落在思量分别里面,所以说已经走了样子!他们今天在世界上可以称为佛学家,佛学的学者。明心见性、断烦恼、成菩提没有他的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他的分,那还谈什么?表面看见很热闹,里面去看一看全是假的,不是那么回事情。这点我们要晓得,更应当反省的,我们自己有没有落在思量分别里面?别人是不是与自己不相干,我们自己有没有落在这里?

  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修为之中,我们用的什么心?如果还用第六意识心,第七末那心,恐怕我们连日本都不如,那真正是落后六十年。他错了,我们也走错路,那在错的当中,我们不如他。这样学佛,给诸位说,将来连个下品下生都捞不到,功夫成一片都做不到,这一生势必又是落空。过去世中生生世世我们都落空,都没有成就,总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要好好的把握著,不再落空。你要想不落空,转识成智,我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诸位晓得,妙观察智就现前;不思量,平等性智就现前。为什么?因为四智是本有的,八识是本无的,本无的去掉了,本有的就现前,这个道理不难懂。本来无的你执著它要用它,本有的就不显,被本无的遮盖,这才吃了大亏。本有的虽有,它不起作用;本无的虽无,它起作用,凡夫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所以佛菩萨称之为「可怜悯者」,真正可怜,自作自受没有人能救你。这个法确实是深奥,愈是正法,信的人愈少,为什么?理太深,不是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所以他不信。离了思量分别就大彻大悟。所以在经上把这些理:

  【喻如顶上明珠。】

  这个文我们把它念下去:

  【与之而莫不惊怪。】

  『惊』是惊奇,『怪』是感觉得怪异。

  【库中珍宝。付之而躃地称冤。】

  诸位这个一定要读经,你才晓得这个公案,才体会到这个比喻。

  【医师治之。反谓不良。不轻告之。】

  这是常不轻菩萨。

  【以为虚妄。如是难信多逢怨谤。故佛备称持诵之益。谤毁之过。殷勤诫勉。】

  这个地方要留意的就是后面这一行,『难信』必定『多逢怨谤』,一定道理的。你说正法别人不懂,不懂怎么样?他就怀疑、就毁谤、就障碍,这是一定道理。佛在世的时候就如是,何况末法时期斗诤坚固的今天,你要说弘经不遭怨、不受谤,那到哪去找去?今天谤佛、毁佛的人有多少,我们自己遭到怨谤又算什么?所以我们要觉悟,一切怨谤都是为自己消业障,这样才能转境界。『佛备称持诵之益』,注意这个地方「备称」两个字,特别的称赞,「持」是受持,「诵」是读诵。何谓受持?《起信论》里头有三句十二个字,要牢牢的记住,「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这就叫受持;换句话说,就是前面所讲的,离思量分别就是受持。因为心缘相就是思量,言说跟文字都是分别,你们想想看,这不是转识成智吗?转识成智才叫做受持。读诵是三学三慧一次完成,也就是转识成智的方便法,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心在境界里头不平的时候,常常起分别、打妄想的时候念经,把心在境界里头收回来读经。读经怎么样?不打妄想、不分别、不执著,用这个方法来摄心。所以讽诵的目的,就是叫我们达到受持,受持真正的功德利益就现前。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十方诸佛赞叹不尽。

  毁谤的过失不得了,所以别人毁谤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他?是要用忍让,不要辩驳。为什么?愈辩争论就愈厉害,譬如别人要骂我,让你骂,骂累了你自然不骂;如果他骂你,你也回他,愈骂愈起劲没完的时候,没完没了。别人打我,让你打不还手,他打了几下,他打不下去,必须你还手打得才起劲,你不还手没法子打,那个时候就会真正下不了台!所以对於侮辱、毁谤,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就是忍辱。我们能忍,不动心,始终保持著清净心真正叫消灾免难。古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说话不小心、不谨慎就伤人。他要是个菩萨无所谓,你伤他他不动心;他若是个凡夫,若是个小人这个事情可麻烦,为什么?他记仇。你说的人无心,听者有意,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还是少说一句话好,多念一句佛有功德。与自己不相干的何必?与自己有关系的,自己也要谨慎,也要认真去考虑,当不当说,应不应说,说了这个话的后果如何要想到。纵然是好心,如果后果不善,我们也要特别谨慎。所以佛法里常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是造作,众生是胡造妄为,到了果报现前害怕了;菩萨在造作的时候,就想到后来的果报,所以他的造因很慎重。佛在此地是『殷勤诫勉』,「诫」是诫劝,「勉」是勉励。

  【弘经之人须具三法。】

  『三法』在前面说过。

  【药王菩萨等。深体佛意。故说咒护持。令末世持经者。远离魔障。其所说之咒。或六十二亿恒河沙诸佛所说。或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者。谓是佛佛授受护持之敕命也。然弘经之难。在古犹然。岂独后世。】

  这个三句十二个字我们要多念几遍,这个地方是『说咒』,菩萨说咒用意是来护法的,是来护持的,咒一般讲是属於加行。这个护法最重要的,就是护自己的清净心,因为你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就能够应付一切灾难。为什么前面佛讲的持诵之益,菩萨还要来说咒?经是显益,利益是明显的;咒是密意,是暗暗当中的利益,我们常说叫冥冥加持,暗中来加持。咒语十之八、九都是护法神的名号,譬如我们人与人之相处,一见面你就能把这个名字叫得出来,就有个亲切感;一见面点点头,他姓什么,我见过忘掉,就不好意思。这个密咒味道就在此地,这些护法神不错,他是发心护法的,你能叫得出他名字,就特别有亲切感意思在此地。咒语里面有一小部分是经义的精华,我们一般称之为咒心,这就是一部经、一品经里面,最重要的几句话,而佛是用什么?用他们的语言说的,不是用我们语言说,用六道鬼神语言说的,说他们的话,把经义精华等於说也告诉他们。所以显说是为我们,密说是为鬼神,鬼神要能够发心来拥护,对於我们的障碍,就能够排除了许多,所以密咒持咒护持是这个意思。何况咒心都是佛说的,当然这里面一方面是开导这些护法鬼神,另一方面勉励他们护持后世修学的行人。因此这个持咒不但是能够对他一种亲切,能够叫得出他的名字,同时也把佛教诫他护持的这些话提醒他。后面说『弘经之难』,这个字在此地是双关的意思,如果把它念成破音字,「弘经之难」,有许多的障碍都讲得通。『在古犹然』,古时候风俗那么样的淳厚,都免不了,何况在今天?我们今天讲弘经要是不遭难,轻而易举,诸位要晓得,哪有这个事情?我们图书馆建立在此地,一个星期在此地讲几次经,诚如此地所说:

  【若非贤圣天神拥护。后五百岁持经之者。欲其无难。安可得哉。】

  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在道场护佑我们,我们自己还不晓得;如果要是没有的话,我们这个图书馆想讲经讲不成,不那么简单。

  接著我们再看下面一节,「妙庄严王本事品」。我们来看看这一尊菩萨:

  【妙庄严者。以法言。即慈悲喜舍庄严自心也。】

  这叫『妙庄严』。

  【以迹言。即称扬供养之功德也。】

  从事相上说,就是《普贤行愿品》里面,十大愿王的「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就是修的这两愿。从法体上讲,就是你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平等清净,真正的慈、真正的悲,真喜、真舍。我们要是得到,自己就是妙庄严菩萨,有内必有外,外面所表现的必定是『称扬』、必定是『供养』。所以初学的人,应当是以称扬代替毁谤,以恭敬代替怀疑,我们才能够成就菩提道业。再恶的人他也会有点小善,有点好事,古人教我们修什么?教我们修阴德。你看《安士全书》里面,文昌帝君教给我们这些「阴骘文」,教我们积阴德,阴德利益不可思议。阴德从哪里修?从隐恶上修,我们见到人家做坏事情,起恶的心念,我们不宣扬他,我们自己知道了也不告诉任何一个人,这叫积的是阴德。他有一点点好处我们赞叹他,就是救那个人,这是大慈大悲。久而久之什么?这个人他有良心他发现,你看我做的坏事人家都不说,我做一点好事人家都称赞,他能够改过修善,阴功好大!如果说他做再多的好事,一句也不称赞他;做一点点坏事赶紧来宣染,这个自己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人家听到做好事干什么?做好事谁知道、谁称赞?做坏事做得愈多愈好,你愈说我坏,我比你说的还坏,成就了坏人。他本来不坏,你这一来把他激发,他做了更坏的人、更恶的人,做更多的恶事,谁叫他做的?你叫他做的。不得了!

  所以这祸从口出一点都不假,这些事情我见得很多,不忍称说。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自己不敢说人家的过失,因为我们自己想想看,自己也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到了佛完全没过失了都不说人过失,我们自己还有过失,还没有到完全没有过失,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人过失?说人过失的只有两种人,这个诸位要记住,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所以说过失的只有两种人。除了这两种人,再有人跟你说过失的,那是交情很厚的人,不是简单的人,泛泛之交人家不肯说的,把你看作一体,才会规过劝善的。而规过劝善的时候,必定是在没有人的所在,有第三者在,话就不好讲。第三者见的时候会激起反效果,他不认为你是劝他,你是恶意毁谤他,你是恶意抵触他。所以有第三人在会收反效果,不能收到正面效果,他会记你的仇恨。如果他这个仇恨要记得深,这个事就麻烦了,就结怨。佛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不知不觉无意之中给人结了冤仇,而冤仇都不容易化解。这个事情说实在的,防不胜防,我们自己确实对这个道理明了,很小心、很谨慎,不轻易说人过失,不毁谤人。可是我在讲经当中无意的得罪很多人,自己都不晓得。经里面是佛说的,佛告诫弟子,有人听了什么?这个法师在骂我,这结了冤仇。

  后来人家告诉我,我自己都不晓得,我哪里晓得他有什么过失,我讲的是经,经文这样说的,我的冤枉只有佛菩萨晓得。他要那样怪有什么办法?那这是他的事情,唯有佛菩萨晓得,我确实没有这个意思。你做的什么事情,我又没成佛,我又没神通,我晓得你做了些什么坏事,我不知道。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说明了弘经之难,弘经之难没有法子避免的,自己总得要谨慎。所以外头一般人讲经,我们想想也有道理,讲了大家欢喜,他怎么讲?念一段经文讲一段故事,那个故事跟经文风马牛不相干,大家听了很欢喜,为什么?绝不得罪人。你要讲经,经文里头免不了,佛要给我们辨别是非、辨别真妄,说明利害得失,劝我们改过修善,那我们有的时候听起来就不入耳,听出来好像都在说我的毛病,这都无可奈何的事情。底下我们念下去:

  【前文屡言。】

  多次的说到。

  【见有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修种种供养。且持经在彼。於我何预当兴供养。故引此往事证成。明供养之益当得成佛。与彼持经功德等无有异。】

  这几句话要把它记起来,这是说明供养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供养利益之大了,不晓得修供养能成佛。我们得要问,供养为什么会成佛?这什么道理?诸位要晓得,我们本来是佛。本来是佛现在堕落成凡夫,这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清净心中起了一念不觉,在这里起一念无明,无明妄动这才起了烦恼障。烦恼障的大根大本就是一个贪,佛法把无量烦恼归纳为六个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再把它略为三毒贪瞋痴,三毒你还嫌麻烦,你再把它归纳一个就是贪。你为什么会瞋恨?贪不到才瞋恨;为什么贪?愚痴才贪,所以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布施供养就是把贪除掉,功德是除悭贪的!不要以为我辛辛苦苦好像赚了一点钱,我就供养他,送给别人,我得什么好处?这就是你虽修布施供养,你贪心增长,贪心没断,你这个布施供养得的效果是反效果。布施供养对别人有利、没利不相干,不要去问他,问的是什么?我们自己悭贪心一分一分在减少,减到都无了,贪心断尽那你就成佛了。世法里头不可贪,出世法里头也不可贪。我们今天念佛贪图一心不乱,所以得不到一心,为什么?你是以贪心去求。

  我们念佛贪图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不能往生,为什么?贪心,心不净!常言说得好,「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净土;你带著贪心你就能生净土,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讲生净土的时候,下品下生还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有力量把你的贪心压住,不起现行,烦恼是没有断,石头压草,古人所说的根没有除掉。烦恼要断掉那是连根除掉,根在,石头压住了长不出来,这就是功夫成片的力量,有这个能力才带业往生。诸位可想而知,这三毒烦恼决定不能有,如果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三毒烦恼常常起现行,不是好事。在功夫上来讲障碍功夫成片,我们不要谈一心,不要说那么高,你功夫成片做不到。换句话说,障碍到你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去不了!布施它的功德、它的利益,就是把这个贪欲压下去,能伏得住,对什么都不贪、不执著、不吝啬。忍辱是压住瞋恚,一切逆境里面不起怨恨心,不起瞋恚心;禅定,是降伏我们散乱心的;精进,是降伏我们懈怠心的,懈怠、懒惰。智慧,是对治我们愚痴心的。六度是六服药,治我们六种大病,功德利益在此地。

  如果你要是上了当被别人欺骗,这个佛门里头好修福,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你们诸位想一想,这在佛门里头布施供养什么心?增长贪心。为什么?我做什么生意也没有这么大的利润,一本万利;佛门里一本万利,到佛门里头来做生意,心里念头都想赚钱,我舍一得万报。你们想一想,如果佛门里真是生意这么好做,大家都到佛门里头做生意;不是那么回事情,错误了。大概我们过去生中学佛就是这个观念,舍一得万报,天天在念著,我的果报怎么还没有来?到后来发现没有果报,我上了当,我被欺骗,连老本都舍掉,怨恨心起来了,贪不到怨恨就起来了,三毒烦恼就起来。所以这不会学佛的人怎么样?增长三毒烦恼,有没有?真有。我学佛的时候我见到很多,有钱、有力量的这些居士们,在佛门里头广修供养,大施主,来的时候寺庙都把他侍候得像老佛爷一样。到他生意做失败倒闭了,再到庙里来,人家看到理都不理他,居士寒了心,关起门不出门再也见不到,寒心了。他学佛学的结果怎么样?是贪瞋痴增上,毁谤佛法,佛教原来是骗人的。我见得多,我也听得多。

  寺庙里头天天盖房子,盖得富丽堂皇;我们家人口那么多,挤在一个小房子,想添个房间都没钱。我们还把钱送到寺庙里去,庄严他的道场,替他来盖大房子。这里出了钱,背后怨声载道,这都是事实!我接触的佛教面不大,我不常跑寺庙,听到的少,也许你们听到的比我更多。这叫颠倒,是不晓得供养之意在哪个地方,是治自己病的,这就是不但自己病没有治,把病加重。佛的六种药是治病的,他用了这六种药把病加重了,这不叫颠倒吗?这就是对於佛法理事俱不通,不但是理不通,事上是怎么修他也不通。功德利益不是他所想像的,他所想像的那不是功德,不是真正的利益。眼前得一点小便宜,以为这就是功德利益吗?那大错特错。眼前就是把整个世界给你,你还免不了生死轮回,那怎么叫利益?佛法里面讲利益有个定义,现在得利益,后世还得利益这叫真利益;现前得利益,后世没有利益这不叫利益。佛法的利益是利益今后,永远得利益这真利益,你把悭贪烦恼断了你是永远得利益。所以我们要晓得,布施供养的利益是在这个地方,除我们自己悭贪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