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四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40
刚才讲到:
【持经者兼行六度。】
又发心建立道场。
【理事既备。成佛只在刹那。】
所以说很快的就能够得到:
【一切种智。】
这一句里面就包括著有事、有理,理固然重要,事也不能够偏废。建道场的功德,就是因为这个场所是弘道的场所,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六度是行道的表现,也就是行道的迹象,如果只是在理论上的讲解,而没有在事相上的行持,对於上根利智的人来说是没有困难,对於中下根性的来讲,免不了要有怀疑。於是难免有毁谤、有批评,所谓是说食数宝,能说不能行,这都是毁谤、批评。所以最圆满的是理事俱备,有理、有事,这个样子才能够成就自己、利益众生。后面结尾的几句:
【如是之人。四威仪中。同佛受用。安得不起塔散华而供养之。】
再看底下「随喜功德品」,在这品一开端是极赞末法时期弘传的功德,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应当要学习的。
【前品但明闻如来本寿。及略解言趣深心信解之功德。未及如来灭后。闻经随喜。转为人说。劝人往听。】
就是这一品与前一品,在旨趣上不相同的地方。前面这品著重在当时,佛讲《法华经》,在当时这个法会道场上,这些大众听了佛说经之后,能够「深心信解了悟自心」,说他们的成就。可是经典流传到今天,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前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前要得不到利益,那过去人所得的利益对我们来说,也是徒然,他得了好处,我们得不到,我们今天最关心的是自己。现在佛不在世,我们读到《法华经》,我们能够随喜的信受奉行,或者我们自己发心为别人讲解,这就是『转为人说』。或者我们自己不能讲解,有别人讲解,我们『劝人往听』。你们看看这个地方,「劝人往听」的功德,跟自己讲解的功德是一样的。这个听经的人开悟、得度了,虽然他是从别人那个地方听经得到开悟的,可是我劝他去听,我要不劝他去听,他还是开悟不了,他没有这个因缘。所以劝人往听的功德,跟讲经的人功德一样大,没有两样,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你建道场请法师来弘经,你再到处宣传请人来听经,你这个功德与佛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所以不一定要自己能够讲经,这才得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一定。一个人没有力量,我们集合一些道友同志,我们大家来做,功德也是一样。所以在这品里面说明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无怪乎普贤菩萨要劝我们,教我们修「随喜功德」。所以这个地方主要就说这个道理。经上说:
【第一人即如来。】
说佛是最初给我们大家讲《妙法莲华经》的人。辗转第二个人:
【第二人即佛弟子。】
传法的弟子,佛不在世,这些弟子们不但依教奉行,而且辗转的教化。
【第三人即像教法师。】
这个『像教』,就是如来法运里面,像法时期的这些法师。那我们晓得,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是像法时候来的。佛的法运一共分为三个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根据我们中国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灭度在周穆王的时候,佛住世是八十岁。根据这个记载计算到今天,佛灭度大概是三千零十年,十年还是十一年我记不清楚,总是这个样子,三千零十年或者是十一年,诸位可以查一查,能够查得到。就是根据外国人的记载,他们这些考证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换句话说,不管是根据中国人的记载,是根据外国人的说法,我们现在都是末法时期。但是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是像法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佛灭度一千年,这个佛法到中国。也就是我们中国汉朝时候,汉明帝时候传到我们中国来,这个时候的法师就是「像教法师」,像法。从这个上面来看,第一人是『如来』,这个第二人就是正法的弟子,就是佛灭度一千年当中,正法时候的弟子;一千年以后这是像法时候的弟子,就是第三人,「像教法师」。第四人、第五人,那就是变成我们今天末法时候,变成末法时候。
【第四人即会下徒众。】
就是像教法师底下这些会下的徒子徒孙们,就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这些弘法的法师们。这个第五人,情形就不太相同了。
【第五人即道路传闻。】
是说哪些?譬如讲今天,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上能看到的,有许多这些教授们、学者们,他们在研究佛法,也在这里讲经说法,可是他们并没有受过三皈,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像现在许多学校里头有佛学课程,有这些老师在讲授佛学,他们并不是真正三宝弟子,并不是有师承的。而是自己去研究,这个地方听听,那个地方听听,这就叫『道路传闻』,这些人。由传闻再传闻:
【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这就是愈传愈广。
【所传既远。】
愈传愈远。
【所禀愈薄。】
这就是禀受的,他能够接受的,实在讲是微乎其微。如果我们拿日本人来做个比较,那真是像此地所讲的一样,日本人今天对於《妙法莲华经》,只有一个经题,已经没有内容。所以日本人佛教徒,都会合掌念「南无妙法莲华经」,你问他什么叫《妙法莲华经》,他不晓得,这真是禀受得太薄,只有一个经题。可是佛给我们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就是这一个金刚种子,永远不坏。所以说就是这样的:
【尚超世间二乘。何况最初。】
我们念一句「南无妙法莲华经」,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功德超越了小乘人。但是这种超越诸位要记住,不是我们现前超越,现前我们比『二乘』差得远了。是说的什么?种子的超越。二乘人不愿意听大经,前面我们读过,佛讲《法华经》的时候,「五千退席」,他不听!末法时期这些人他还愿意听,听了还不肯走,就是在种性上讲,那已经是胜过二乘;但是在眼前的果报,那比二乘还是差得远。这是讲承传,一代一代的承传,还是有无量的功德。下面再讲传播的范围,也是愈来愈广!
【且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
前面讲的是数目,这么多的世界不止一个,这是讲空间之大。下面讲这个听众很复杂。
【十二类生。非一人道。】
不仅是一个人道,六道里面、九法界里面,统统都具足。所以说是一个正法道场,我们凡夫肉眼往往只看到:这没有多少人在听。如果你要有天眼,你要有法眼,那你看这个道场就不一样,非常的殊胜庄严,因为来听经的不仅仅是『人道』。在时间上:
【满八十年。】
这讲释迦牟尼佛。
【非一日一月。】
这是举个比喻说『八十年』,天天不间断的在这里弘经,不是一天、一个月短时期,长时期在弘经。
【复令得圣乘。非独世间之乐。】
这就讲的什么?弘经的效果,而是叫这些听的人都能够证果,不是得世间一点善报而已。
【如是财法二施。已不可思议。犹不及其第五十人闻一四句偈随喜功德者。】
这是用种种的来比较,说明辗转到第五十人就愈传愈远的,这样的人听一句、一偈妙经的随喜功德,比那些人还要超胜。末法时期为什么?末法时期闻经难得了,尤其是闻正法更为难得。这品经希望诸位细细的去揣摩,体会佛说经的义趣。下面这个两行就说明这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这个经有这样殊胜的功德,我们通常在讲席里头给诸位说明,那就是一乘了义经典。所谓一乘了义经典,你看此地讲:
【此经即是自心。能信自心。成佛。虽未即证。已超世出世间远矣。自心即一佛乘故。】
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世间人不能够相信,不但不能相信,世间人连什么叫自心,他也不晓得。正如同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所讲的,世间人把第六意识认定了,认为那是自心,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能够分别、能够判断的认为这是心。这个东西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在唯识里面叫第六意识。《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前尘虚妄相想」,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六尘缘影」,它完全是虚妄的,无有真实,这不是自心。自心在佛法里面叫真如本性,能生一切万法,拿我们今天哲学上的术语来说,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就叫自心。念佛人所证的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自心;《华严》里面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讲的自心。法界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性,性就是体质,就是能变、能造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理体,那是什么东西?那就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真性。所谓成佛无非就是深心信解自心而已!像前面讲了悟自心,此地『能信自心』,就是前一品「深心信解了悟自心」,前面说八个字,这个地方说四个字。可是自心如果要不证得,不能叫深心;绝不是我们今天在经上听到佛这么说,我们就相信,这没用处的。
为什么?我们没见道,没有证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第六意识做主,还是用的妄心,没有用真心,这还是不信;证得了,证得就成佛。此地讲这是把标准再把它降低,降到你自己有了信根,我们在五根五力上说,你有了信根,你再有了信力。成佛虽然现在没有证得,诸位要晓得,证得佛果在大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以上这是证得;没有证得,这是在圆教十信位的菩萨,这个没有证得。但是他是「能信自心」;换句话说,他修学的方向是正确。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地,可是向这目标迈进,这样超出了世出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六凡世间,出世间是讲的二乘、权教;换句话说,不但六道凡夫不能跟他相比,声闻缘觉、菩萨也不能跟他相比。他虽然没有成就,但是他是向著一佛乘迈进,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所以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这就是弘扬一乘经典,功德不可思议。
【须臾听受。即得上妙车乘。心为万物之主众法之王。故劝人坐听。分坐令坐。即得梵王帝释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在此地是先给我们讲,说明一佛乘的殊胜功德利益。『劝人坐听』,看到有一个人来了,你就请他坐下来,或者你把自己位子让一半给他坐,这个果报就得『梵王帝释转轮圣王』的果报。比我们世间这个国王、总统果报要殊胜得太多!所以我们今天所修的福诸位不晓得、不知道,我们眼前所说的果报,前世造的因;今世所造的因,来世的果报。所以在讲席当中我劝诸位,常常劝诸位心要清净,要纯不能杂,你将来的果报才殊胜。如果现在这个心杂乱、不纯,你将来的果报就不是在「梵天帝释」,不在这里。福有没有?有,不能说没福。可是你的果报多半在哪里?在修罗道、在人间、在三恶道,在这些地方。修罗,天上的阿修罗,福报跟诸天一样大,在哪里修的?都是在佛门里修。为什么会堕落在修罗?瞋恨心重,架子大,脾气大,他在佛门里认真修福,所以将来的果报就到修罗去。你看这个世间鬼神,鬼神福报大,但是他毕竟是鬼身,做城隍、做妈祖,台湾所拜的王爷、土地公,这都是佛门里面修道贪心不断,愚痴,贪瞋痴慢没有断,也一样的修福。
讲经说法,或者礼请法师,自己建道场,劝人来听经,『分坐令坐』,但是贪瞋痴慢没有断,果报就做这些鬼神去、去当修罗去。如果在人间享福那要具足五戒,六道里面人道是善道。所以纵然在佛门里面修福,来生在人天两道享福的人并不多。诸位可以放眼仔细看一看,现在修福的这些人,多半都是修的修罗跟三恶道的福报。修人天的福报的人,心就清净得多,没有恶念,像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诉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所修的福才能到人天两道来享受。心里面常常某个人坏、某个人做坏事,实际上那个人做的坏人坏事,与我们自己有什么相干?不相干!而我们自己得不偿失。为什么?阿赖耶里头落那些坏人、坏事的种子,我们将来要遭受这个果报,这真是冤枉。所以大修行人心里面不落这些拉杂种子,心地清净光明一尘不染,这是真正修行人。底下讲:
【劝人往听。】
这就是劝人听经的果报。
【得与总持菩萨共生一处。】
这果报比前面还要殊胜,为什么?前面随喜看到人家已经进门来,来听、来听,坐到我这来。这是什么?人家根本没有来,他不晓得,你去劝他来听,这个果报比前面更殊胜。『得与总持菩萨』,什么是「总持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就是总持菩萨。像《华严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总持菩萨,在净土里面讲就是证理一心不乱的菩萨。这个位次高,也是实报庄严土华藏海会的菩萨,跟他们『共生一处』;换句话说,你当然也是跟他有同样的地位。你与他不同样的地位,你见不到他,这个果报太殊胜。我们发心要像佛心一样,希望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愈早愈好。我们也得尽心尽力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希望他快快成就,这样的发心,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至於他能不能成就?那是他自己的业障,他如果把这个道理听明白,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他一定成就。佛菩萨、善友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这些,至於肯不肯依教修行?这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萨不能强迫我们怎么个做法。开悟也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萨只能给我们讲解这些原理原则,说明我们之所以不悟的所以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把我们之所以不悟的原因,要把它消除,消除这个原因要靠自己。
在此地也许有人怀疑,「劝人往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也劝不少人来听经,我们也常常劝人来听经,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证到一心不乱?佛在经上说的这个有没有问题?诸位要记住前面的话,劝人往听的人,能劝的人是能信自心,成佛虽未即证的人,是这个人。我们今天劝人去听经的,大概跟这个道场、法师很有缘,我很喜欢他,我拉他到那听经;那个地方讲经,我不喜欢他我就不去,我自己也不去,我也不劝别人去。由此可知,这感情用事,自己不能够辨别正法、邪法,不能辨别,是对人不是对事。佛法是讲对事不对人,这个地方是正法道场,这个法师跟我有仇,冤家,我也要劝人去听,为什么?正法;那个人讲的是邪法,不是正法,他对我再好,我也不去听,我也不劝人去听。所以这里头只有邪正之辨、是非之别,不能讲感情的;不能说情之所好,情意相投,那是要不得的,那是迷惑颠倒。一定要以理智的抉择,才能够得殊胜的功德利益。
【利根智慧。乃至六根净妙。见佛闻法者。劝人必称赞妙法。宜其获报如斯。】
你看这底下几句就说得很清楚,劝的人是什么人?比我刚才讲的条件还要高,是利根之人,是六根清净之人,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弘法,先要自己修持,我们自己道没有见到,如何能弘道?自己先要求见道,道就是一心;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先求证得一心。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唯用一心,就是用一心,那你就见道,你也就修道。一心是平等心、是清净心,是大慈悲普覆之心,平等的慈悲,清净心则一尘不染,慈悲心平等普覆。自己到这个境界,对於一乘妙法没有不称赞,没有不弘扬,遇到有缘的人必定会劝他来听,所以他得这样的果报是理所当然。底下讲:
【且须臾听受。不及长时。】
听个一次、两次,不是长时间来听的。
【分坐令坐。】
让半个座位请别人坐。
【势难终席。劝人往听。未若亲闻。而功德如是者。以劣显胜也。劣既如此。胜则可知。】
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的,就是经一句也好,必定要大开圆解。也就是我们讲听这一句经,他有悟处才有受用;听经没有悟处,听得再多也不得受用。可是悟与不悟,与分别执著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分别心多,执著坚固的人,不容易开悟。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悟门,就是被分别、执著、妄想给堵塞,所以有听经听一辈子都不开悟。那个一辈子不是像我们现在这种情形,一个礼拜听个一次、两次,一天听上个一个钟点、两个钟点,不是这样。天天听,每天都能够听上个七、八个钟点,一生不间断的,不开悟的人都很多。所以这个事情要紧之处,就是叫你要看得破、要放得下,你能够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样样都放得下,就很容易开悟。所以什么叫利根上智?那就是能看破、能放下的人,这个人就是利根上智。看不破、放不下的人,这个人根性就迟钝,样样与人计较,这是障碍了自己。根性利的人,什么都看得开、都放得下的人,听一句、两句就大彻大悟。悟性给诸位说,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之所不悟,就是有这个障碍,你的分别执著愈坚固愈不容易开悟。所以诸位要想开悟,就得要放下,我为什么要放下?为了要求开悟、为了要求作佛。下面这个一段两行半非常重要。
【不轻菩萨。】
就是底下这一品「常不轻菩萨品」,我们举他做个例子,这是《法华经》里面出现这样一位菩萨,教给我们修行。『不轻』就是不敢轻慢别人,这个菩萨专修自卑而尊人,看一切人都在自己之上,见一切人都顶礼下拜,眼睛里面看一切人都是诸佛,都是自己的老师。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一个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就是常不轻菩萨。所以《华严经》里面以善财童子做榜样,《法华经》里面以常不轻菩萨做榜样,这是现身说法示范给我们看的。如果你还轻慢一个人、还瞧不起一个人,你自己把你自己整个毁掉。为什么?你就是不想开悟,甘心堕落,就是这么一个人,岂不是自己把自己毁掉!这是举个例子说常不轻菩萨。
【力难弘演。】
就是他的智慧、能力不足,要弘扬这一部经他做不到。那怎么办?
【但持一句。】
他一生他在这个一部经里头,只明白、只记住一句经文,就照著这一句去做。哪一句?
【所谓汝等皆当作佛。】
常不轻菩萨就是只持这句,你们都是佛,我是众生,他一生就修这一句,所以见一切人不敢轻慢。为什么?你们都是佛,我是众生,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
【自持劝人。】
他持什么?就持这一句,恒持一句功德难思。
【因超沙劫。疾至菩提。随喜功德。岂人天二乘福田可比耶。】
这个几句话极力劝勉我们学常不轻菩萨,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最坚固的障碍,如果用常不轻菩萨的方法,可以把我们所有坚固障碍都破除,自己才有资格到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一生成就;所以我们要不肯这样学的话,就糟了。我过去在台中修学,李老师就常常教给我们,因为佛门学佛的人总是喜欢批评人,总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所以李老师教经,《内典讲座之研究》,那就是教讲经的方法,不给人看。不是吝啬,不是吝法,怕的是你看了之后你批评法师,你这个地方讲得不对,那里讲错误,毛病百出。那个东西就跟戒律一样,你看了戒律,你就批评这个人犯了戒,那个不守戒,成天自己造罪业,自己起分别、起执著,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佛不叫你看戒律,李老师不叫你看《内典讲座之研究》,这大慈大悲,为什么?你不是这个人。你如果是明理的人,看了之后晓得戒律戒自己,不是戒别人,别人都是佛,他示现的破戒来给我看看,看看我动不动心?看看我还造不造业?那你就是常不轻菩萨。所以经、律、论都是对我一个人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与别人统统不相干,别人都成佛了。戒是教我自己守的,不是教他人守的,他是佛!你要这样学你一生成佛,你不能这样学无量阿僧只劫你也成不了佛。好,今天讲到此地。
刚才讲到:
【持经者兼行六度。】
又发心建立道场。
【理事既备。成佛只在刹那。】
所以说很快的就能够得到:
【一切种智。】
这一句里面就包括著有事、有理,理固然重要,事也不能够偏废。建道场的功德,就是因为这个场所是弘道的场所,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六度是行道的表现,也就是行道的迹象,如果只是在理论上的讲解,而没有在事相上的行持,对於上根利智的人来说是没有困难,对於中下根性的来讲,免不了要有怀疑。於是难免有毁谤、有批评,所谓是说食数宝,能说不能行,这都是毁谤、批评。所以最圆满的是理事俱备,有理、有事,这个样子才能够成就自己、利益众生。后面结尾的几句:
【如是之人。四威仪中。同佛受用。安得不起塔散华而供养之。】
再看底下「随喜功德品」,在这品一开端是极赞末法时期弘传的功德,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应当要学习的。
【前品但明闻如来本寿。及略解言趣深心信解之功德。未及如来灭后。闻经随喜。转为人说。劝人往听。】
就是这一品与前一品,在旨趣上不相同的地方。前面这品著重在当时,佛讲《法华经》,在当时这个法会道场上,这些大众听了佛说经之后,能够「深心信解了悟自心」,说他们的成就。可是经典流传到今天,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前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前要得不到利益,那过去人所得的利益对我们来说,也是徒然,他得了好处,我们得不到,我们今天最关心的是自己。现在佛不在世,我们读到《法华经》,我们能够随喜的信受奉行,或者我们自己发心为别人讲解,这就是『转为人说』。或者我们自己不能讲解,有别人讲解,我们『劝人往听』。你们看看这个地方,「劝人往听」的功德,跟自己讲解的功德是一样的。这个听经的人开悟、得度了,虽然他是从别人那个地方听经得到开悟的,可是我劝他去听,我要不劝他去听,他还是开悟不了,他没有这个因缘。所以劝人往听的功德,跟讲经的人功德一样大,没有两样,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你建道场请法师来弘经,你再到处宣传请人来听经,你这个功德与佛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所以不一定要自己能够讲经,这才得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一定。一个人没有力量,我们集合一些道友同志,我们大家来做,功德也是一样。所以在这品里面说明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无怪乎普贤菩萨要劝我们,教我们修「随喜功德」。所以这个地方主要就说这个道理。经上说:
【第一人即如来。】
说佛是最初给我们大家讲《妙法莲华经》的人。辗转第二个人:
【第二人即佛弟子。】
传法的弟子,佛不在世,这些弟子们不但依教奉行,而且辗转的教化。
【第三人即像教法师。】
这个『像教』,就是如来法运里面,像法时期的这些法师。那我们晓得,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是像法时候来的。佛的法运一共分为三个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根据我们中国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灭度在周穆王的时候,佛住世是八十岁。根据这个记载计算到今天,佛灭度大概是三千零十年,十年还是十一年我记不清楚,总是这个样子,三千零十年或者是十一年,诸位可以查一查,能够查得到。就是根据外国人的记载,他们这些考证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换句话说,不管是根据中国人的记载,是根据外国人的说法,我们现在都是末法时期。但是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是像法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佛灭度一千年,这个佛法到中国。也就是我们中国汉朝时候,汉明帝时候传到我们中国来,这个时候的法师就是「像教法师」,像法。从这个上面来看,第一人是『如来』,这个第二人就是正法的弟子,就是佛灭度一千年当中,正法时候的弟子;一千年以后这是像法时候的弟子,就是第三人,「像教法师」。第四人、第五人,那就是变成我们今天末法时候,变成末法时候。
【第四人即会下徒众。】
就是像教法师底下这些会下的徒子徒孙们,就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这些弘法的法师们。这个第五人,情形就不太相同了。
【第五人即道路传闻。】
是说哪些?譬如讲今天,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上能看到的,有许多这些教授们、学者们,他们在研究佛法,也在这里讲经说法,可是他们并没有受过三皈,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像现在许多学校里头有佛学课程,有这些老师在讲授佛学,他们并不是真正三宝弟子,并不是有师承的。而是自己去研究,这个地方听听,那个地方听听,这就叫『道路传闻』,这些人。由传闻再传闻:
【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这就是愈传愈广。
【所传既远。】
愈传愈远。
【所禀愈薄。】
这就是禀受的,他能够接受的,实在讲是微乎其微。如果我们拿日本人来做个比较,那真是像此地所讲的一样,日本人今天对於《妙法莲华经》,只有一个经题,已经没有内容。所以日本人佛教徒,都会合掌念「南无妙法莲华经」,你问他什么叫《妙法莲华经》,他不晓得,这真是禀受得太薄,只有一个经题。可是佛给我们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就是这一个金刚种子,永远不坏。所以说就是这样的:
【尚超世间二乘。何况最初。】
我们念一句「南无妙法莲华经」,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功德超越了小乘人。但是这种超越诸位要记住,不是我们现前超越,现前我们比『二乘』差得远了。是说的什么?种子的超越。二乘人不愿意听大经,前面我们读过,佛讲《法华经》的时候,「五千退席」,他不听!末法时期这些人他还愿意听,听了还不肯走,就是在种性上讲,那已经是胜过二乘;但是在眼前的果报,那比二乘还是差得远。这是讲承传,一代一代的承传,还是有无量的功德。下面再讲传播的范围,也是愈来愈广!
【且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
前面讲的是数目,这么多的世界不止一个,这是讲空间之大。下面讲这个听众很复杂。
【十二类生。非一人道。】
不仅是一个人道,六道里面、九法界里面,统统都具足。所以说是一个正法道场,我们凡夫肉眼往往只看到:这没有多少人在听。如果你要有天眼,你要有法眼,那你看这个道场就不一样,非常的殊胜庄严,因为来听经的不仅仅是『人道』。在时间上:
【满八十年。】
这讲释迦牟尼佛。
【非一日一月。】
这是举个比喻说『八十年』,天天不间断的在这里弘经,不是一天、一个月短时期,长时期在弘经。
【复令得圣乘。非独世间之乐。】
这就讲的什么?弘经的效果,而是叫这些听的人都能够证果,不是得世间一点善报而已。
【如是财法二施。已不可思议。犹不及其第五十人闻一四句偈随喜功德者。】
这是用种种的来比较,说明辗转到第五十人就愈传愈远的,这样的人听一句、一偈妙经的随喜功德,比那些人还要超胜。末法时期为什么?末法时期闻经难得了,尤其是闻正法更为难得。这品经希望诸位细细的去揣摩,体会佛说经的义趣。下面这个两行就说明这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这个经有这样殊胜的功德,我们通常在讲席里头给诸位说明,那就是一乘了义经典。所谓一乘了义经典,你看此地讲:
【此经即是自心。能信自心。成佛。虽未即证。已超世出世间远矣。自心即一佛乘故。】
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世间人不能够相信,不但不能相信,世间人连什么叫自心,他也不晓得。正如同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所讲的,世间人把第六意识认定了,认为那是自心,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能够分别、能够判断的认为这是心。这个东西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在唯识里面叫第六意识。《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前尘虚妄相想」,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六尘缘影」,它完全是虚妄的,无有真实,这不是自心。自心在佛法里面叫真如本性,能生一切万法,拿我们今天哲学上的术语来说,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就叫自心。念佛人所证的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自心;《华严》里面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讲的自心。法界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性,性就是体质,就是能变、能造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理体,那是什么东西?那就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真性。所谓成佛无非就是深心信解自心而已!像前面讲了悟自心,此地『能信自心』,就是前一品「深心信解了悟自心」,前面说八个字,这个地方说四个字。可是自心如果要不证得,不能叫深心;绝不是我们今天在经上听到佛这么说,我们就相信,这没用处的。
为什么?我们没见道,没有证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第六意识做主,还是用的妄心,没有用真心,这还是不信;证得了,证得就成佛。此地讲这是把标准再把它降低,降到你自己有了信根,我们在五根五力上说,你有了信根,你再有了信力。成佛虽然现在没有证得,诸位要晓得,证得佛果在大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以上这是证得;没有证得,这是在圆教十信位的菩萨,这个没有证得。但是他是「能信自心」;换句话说,他修学的方向是正确。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地,可是向这目标迈进,这样超出了世出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六凡世间,出世间是讲的二乘、权教;换句话说,不但六道凡夫不能跟他相比,声闻缘觉、菩萨也不能跟他相比。他虽然没有成就,但是他是向著一佛乘迈进,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所以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这就是弘扬一乘经典,功德不可思议。
【须臾听受。即得上妙车乘。心为万物之主众法之王。故劝人坐听。分坐令坐。即得梵王帝释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在此地是先给我们讲,说明一佛乘的殊胜功德利益。『劝人坐听』,看到有一个人来了,你就请他坐下来,或者你把自己位子让一半给他坐,这个果报就得『梵王帝释转轮圣王』的果报。比我们世间这个国王、总统果报要殊胜得太多!所以我们今天所修的福诸位不晓得、不知道,我们眼前所说的果报,前世造的因;今世所造的因,来世的果报。所以在讲席当中我劝诸位,常常劝诸位心要清净,要纯不能杂,你将来的果报才殊胜。如果现在这个心杂乱、不纯,你将来的果报就不是在「梵天帝释」,不在这里。福有没有?有,不能说没福。可是你的果报多半在哪里?在修罗道、在人间、在三恶道,在这些地方。修罗,天上的阿修罗,福报跟诸天一样大,在哪里修的?都是在佛门里修。为什么会堕落在修罗?瞋恨心重,架子大,脾气大,他在佛门里认真修福,所以将来的果报就到修罗去。你看这个世间鬼神,鬼神福报大,但是他毕竟是鬼身,做城隍、做妈祖,台湾所拜的王爷、土地公,这都是佛门里面修道贪心不断,愚痴,贪瞋痴慢没有断,也一样的修福。
讲经说法,或者礼请法师,自己建道场,劝人来听经,『分坐令坐』,但是贪瞋痴慢没有断,果报就做这些鬼神去、去当修罗去。如果在人间享福那要具足五戒,六道里面人道是善道。所以纵然在佛门里面修福,来生在人天两道享福的人并不多。诸位可以放眼仔细看一看,现在修福的这些人,多半都是修的修罗跟三恶道的福报。修人天的福报的人,心就清净得多,没有恶念,像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诉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所修的福才能到人天两道来享受。心里面常常某个人坏、某个人做坏事,实际上那个人做的坏人坏事,与我们自己有什么相干?不相干!而我们自己得不偿失。为什么?阿赖耶里头落那些坏人、坏事的种子,我们将来要遭受这个果报,这真是冤枉。所以大修行人心里面不落这些拉杂种子,心地清净光明一尘不染,这是真正修行人。底下讲:
【劝人往听。】
这就是劝人听经的果报。
【得与总持菩萨共生一处。】
这果报比前面还要殊胜,为什么?前面随喜看到人家已经进门来,来听、来听,坐到我这来。这是什么?人家根本没有来,他不晓得,你去劝他来听,这个果报比前面更殊胜。『得与总持菩萨』,什么是「总持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就是总持菩萨。像《华严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总持菩萨,在净土里面讲就是证理一心不乱的菩萨。这个位次高,也是实报庄严土华藏海会的菩萨,跟他们『共生一处』;换句话说,你当然也是跟他有同样的地位。你与他不同样的地位,你见不到他,这个果报太殊胜。我们发心要像佛心一样,希望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愈早愈好。我们也得尽心尽力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希望他快快成就,这样的发心,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至於他能不能成就?那是他自己的业障,他如果把这个道理听明白,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他一定成就。佛菩萨、善友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这些,至於肯不肯依教修行?这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萨不能强迫我们怎么个做法。开悟也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萨只能给我们讲解这些原理原则,说明我们之所以不悟的所以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把我们之所以不悟的原因,要把它消除,消除这个原因要靠自己。
在此地也许有人怀疑,「劝人往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也劝不少人来听经,我们也常常劝人来听经,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证到一心不乱?佛在经上说的这个有没有问题?诸位要记住前面的话,劝人往听的人,能劝的人是能信自心,成佛虽未即证的人,是这个人。我们今天劝人去听经的,大概跟这个道场、法师很有缘,我很喜欢他,我拉他到那听经;那个地方讲经,我不喜欢他我就不去,我自己也不去,我也不劝别人去。由此可知,这感情用事,自己不能够辨别正法、邪法,不能辨别,是对人不是对事。佛法是讲对事不对人,这个地方是正法道场,这个法师跟我有仇,冤家,我也要劝人去听,为什么?正法;那个人讲的是邪法,不是正法,他对我再好,我也不去听,我也不劝人去听。所以这里头只有邪正之辨、是非之别,不能讲感情的;不能说情之所好,情意相投,那是要不得的,那是迷惑颠倒。一定要以理智的抉择,才能够得殊胜的功德利益。
【利根智慧。乃至六根净妙。见佛闻法者。劝人必称赞妙法。宜其获报如斯。】
你看这底下几句就说得很清楚,劝的人是什么人?比我刚才讲的条件还要高,是利根之人,是六根清净之人,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弘法,先要自己修持,我们自己道没有见到,如何能弘道?自己先要求见道,道就是一心;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先求证得一心。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唯用一心,就是用一心,那你就见道,你也就修道。一心是平等心、是清净心,是大慈悲普覆之心,平等的慈悲,清净心则一尘不染,慈悲心平等普覆。自己到这个境界,对於一乘妙法没有不称赞,没有不弘扬,遇到有缘的人必定会劝他来听,所以他得这样的果报是理所当然。底下讲:
【且须臾听受。不及长时。】
听个一次、两次,不是长时间来听的。
【分坐令坐。】
让半个座位请别人坐。
【势难终席。劝人往听。未若亲闻。而功德如是者。以劣显胜也。劣既如此。胜则可知。】
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的,就是经一句也好,必定要大开圆解。也就是我们讲听这一句经,他有悟处才有受用;听经没有悟处,听得再多也不得受用。可是悟与不悟,与分别执著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分别心多,执著坚固的人,不容易开悟。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悟门,就是被分别、执著、妄想给堵塞,所以有听经听一辈子都不开悟。那个一辈子不是像我们现在这种情形,一个礼拜听个一次、两次,一天听上个一个钟点、两个钟点,不是这样。天天听,每天都能够听上个七、八个钟点,一生不间断的,不开悟的人都很多。所以这个事情要紧之处,就是叫你要看得破、要放得下,你能够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样样都放得下,就很容易开悟。所以什么叫利根上智?那就是能看破、能放下的人,这个人就是利根上智。看不破、放不下的人,这个人根性就迟钝,样样与人计较,这是障碍了自己。根性利的人,什么都看得开、都放得下的人,听一句、两句就大彻大悟。悟性给诸位说,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之所不悟,就是有这个障碍,你的分别执著愈坚固愈不容易开悟。所以诸位要想开悟,就得要放下,我为什么要放下?为了要求开悟、为了要求作佛。下面这个一段两行半非常重要。
【不轻菩萨。】
就是底下这一品「常不轻菩萨品」,我们举他做个例子,这是《法华经》里面出现这样一位菩萨,教给我们修行。『不轻』就是不敢轻慢别人,这个菩萨专修自卑而尊人,看一切人都在自己之上,见一切人都顶礼下拜,眼睛里面看一切人都是诸佛,都是自己的老师。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一个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就是常不轻菩萨。所以《华严经》里面以善财童子做榜样,《法华经》里面以常不轻菩萨做榜样,这是现身说法示范给我们看的。如果你还轻慢一个人、还瞧不起一个人,你自己把你自己整个毁掉。为什么?你就是不想开悟,甘心堕落,就是这么一个人,岂不是自己把自己毁掉!这是举个例子说常不轻菩萨。
【力难弘演。】
就是他的智慧、能力不足,要弘扬这一部经他做不到。那怎么办?
【但持一句。】
他一生他在这个一部经里头,只明白、只记住一句经文,就照著这一句去做。哪一句?
【所谓汝等皆当作佛。】
常不轻菩萨就是只持这句,你们都是佛,我是众生,他一生就修这一句,所以见一切人不敢轻慢。为什么?你们都是佛,我是众生,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
【自持劝人。】
他持什么?就持这一句,恒持一句功德难思。
【因超沙劫。疾至菩提。随喜功德。岂人天二乘福田可比耶。】
这个几句话极力劝勉我们学常不轻菩萨,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最坚固的障碍,如果用常不轻菩萨的方法,可以把我们所有坚固障碍都破除,自己才有资格到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一生成就;所以我们要不肯这样学的话,就糟了。我过去在台中修学,李老师就常常教给我们,因为佛门学佛的人总是喜欢批评人,总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所以李老师教经,《内典讲座之研究》,那就是教讲经的方法,不给人看。不是吝啬,不是吝法,怕的是你看了之后你批评法师,你这个地方讲得不对,那里讲错误,毛病百出。那个东西就跟戒律一样,你看了戒律,你就批评这个人犯了戒,那个不守戒,成天自己造罪业,自己起分别、起执著,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佛不叫你看戒律,李老师不叫你看《内典讲座之研究》,这大慈大悲,为什么?你不是这个人。你如果是明理的人,看了之后晓得戒律戒自己,不是戒别人,别人都是佛,他示现的破戒来给我看看,看看我动不动心?看看我还造不造业?那你就是常不轻菩萨。所以经、律、论都是对我一个人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与别人统统不相干,别人都成佛了。戒是教我自己守的,不是教他人守的,他是佛!你要这样学你一生成佛,你不能这样学无量阿僧只劫你也成不了佛。好,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