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三十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38
我们接著看:
【悟诸差别本一自心。不垢不净。故转清净法轮。】
这个不退转一定是清净的,不清净就会有退转,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清净法轮』,当然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圆觉经》里面在「文殊菩萨章」,一开头就讲清净心。古德注解说清净心就是菩提心,可见得我们要想修菩提心,就不要忘了清净。心有染污就不清净,世间法染污你心不清净,如果佛法染污了也不清净。修行人离世法染污容易,为什么?晓得这应该要离的;离佛法染污就不容易,往往他执著佛法。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给我们说明「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法可说」,这就是教我们对於佛法也不执著,不执著就不染污。什么叫染污?染污就是执著,不执著染污什么!不执著就是自在的受用,执著就生烦恼,就是染污之相。果然要是悟达一切差别法,都是自己一心所现之物,这个一切法不但是不生不灭,同样的也『不垢不净』。
在这个地方垢净,诸位要晓得,垢会染污,净也是染污,大家晓得垢染污,你容易觉得;净染污,你就不晓得。正如同世间法染污你晓得,佛法染污你不知道,你就迷。佛门里面表法用莲花,莲花所表的染净统统离开了,污泥代表的染法,泥上面的水代表净法,莲花开在水的上面,染净统统离开,「不垢不净」,这才叫真正的清净。就是说不但染法不染,连净法也不染。诸位想好,我离开了染,你执著个净,净又变成染。世间法我离开,我再执著个佛法,佛法又变成病,你怎么能得到真正的清净?所以此地「清净法轮」,是染净二边不离的清净,不是对染说的清净,对染说的清净,相对的清净毕竟还是不净。这也就是大乘佛法里面,常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可是众生的病就是处处执著,说个中道你又执著个中道,总是麻烦事情,於是乎才说「中道不立,二边不存」。我们要善於体会,这里面的意思都很深,如果要错解了,好,中道不立,二边不存,他又著空,什么都没有著空又错了。像这些甚深的义理,都在《般若经》里面。底下这是一句总结:
【此叙其现前实证功德。】
此地所讲的,是《法华经》里面的与会大众,而其所表的是说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有分。问题是要你真正通达这个道理,真正发心,如实修行,你也可以现前实证如是功德利益。经上虽然讲修行,前头也曾经说过要经长劫,但是你还得要晓得,经上又说念劫圆融。换句话说,迷了修,也就是说你用第六识、第七识去修,要经长劫,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要经长劫。如果你是「舍识用根」,这像《楞严》交光大师所讲的,那就念劫圆融。所以《楞严》上说「歇即菩提」,当下就是,这就是把无量劫融归一念,这一点大家要细细去想想。舍识用根,无量劫就能够融成一念;如果我们不能用根,还要用识,这一念化为无量劫。所以晓得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在百法里面它是不相应行法,你们想想看,那个不相应行法实在是太假了,相应的行法比不相应的真实得多,不相应是什么?它与心法不相应,它不是心法,与色法它也不相应,与心所法它也不相应。可是什么?与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有扯不清的关系,但是绝不是它。所以唯识学者讲不相应,就举了一个比喻,譬如我们画一个像,画个像确实它有依据的,不是胡乱画的,那个人的面貌,头画的是甲,手足画的是乙,身体画的是丙,都有真正像,你说这个像是哪一个?说哪个都不对,你说甲,头是甲,手足、身不是他;你说乙,那手足是乙,头、身又不是他。不相应行法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完全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
时分、方分,我们今天讲的时间观念、空间的观念,都是不相应行法,所以才会念劫圆融。如果它是真实法,无量劫怎么能融成一念?一念怎么能化无量劫?所以它不是真实法,它是不相应行法。又如我们作梦,你看我们读古人的笔记小说,唐人的笔记小说讲的「黄粱梦」,黄粱是什么?就是高粱小米。在那里煮小米,那个小米煮熟也不过半个钟点的时间而已,小米就煮好了。这个人在生火煮小米的时候他在打个瞌睡,打个瞌睡就做了个梦,在梦的当中就做了几十年。他梦到他什么?他梦他自己上京里去赶考,穷秀才功名考取了,以后做官,做县太爷做了多少年,逐渐的升到了宰相,作威作福,以后又犯了罪满门被抄斩。这一下醒过来,黄粱还没煮熟。他从个穷秀才已经做到了宰相,几十年的时间,你看看几分钟,几分钟在他梦境里头已经过了几十年,这也能够说明念劫圆融。这个人名利心很重,当时也是个破庙里头,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有神通。所以老和尚,他醒过来之后就问他,你这宰相做得很得意吗?他一听这个话觉悟。以后跟老和尚出家修行去,才觉悟到世间法毕竟是一场空。
我们不晓得这些道理,执著这些事以为是真实的,这是绝大的错误。所以,诸佛菩萨无不是期望我们自己觉悟,悟了你就会用心,你会用心一生成就无上道。《华严经》里面所示现的,善财童子一生成佛,不必无量劫,不必三大阿僧只劫,一生成就。《法华经》里面示现的,龙女八岁成佛,龙女不是人女,你们要记住,龙是畜生,畜生比不上人,畜生而是女性,八岁年岁那么小,她都成佛。何况在人道?人比畜生强得多,畜生是三恶道之一,这就说明什么?说明成佛不难。也就是说明了我们念佛证理一心不乱不难,难在自己用心。这点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诸位,自己用心,不管别人,别人是外境,他赞叹我,他怎么批评我,对我不能增长一分,一点忙也帮不到。他赞叹我,你成佛,我就真成佛了?我这个佛是从他口里头出来的,哪有这个道理?他毁谤我,我也不少一分,譬如说我证得一心,他怎么毁谤我,我这一心也不会缺一点。
所以处外境,经上常跟我们讲「八风吹不动」,你自己才有功夫、有定力。别人赞叹,称誉不动心,别人毁谤、侮辱也不动心,我们生活富裕或者是贫穷也不动心。孔老夫子也说得好,「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他心能得到安定。贫贱不羡慕富贵,富贵也不能够轻慢贫贱,这里面去修平等心、修清净心。所以修行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别人。这点常常注意到外面境界,这是我们自己很大的障碍,为什么?一切分别、差别、妄想,都从这个地方生。所以佛法里面讲的回头是岸,怎么回头?在差别境界里头不起差别心。境,境一定有差别,要紧的是我们自己不起差别心,我们以一心去看境界,境界就是平等清净,这样我们自己才能成就,成就自己清净法轮,成就自己现前功德利益。所以末后说:
【是知一悟自心。虽成佛有远近之不同。决定不堕声闻缘觉矣。】
诸位想想看,『声闻缘觉』都不堕,哪有堕三途六道的道理?没这个道理。所以要紧的就是『悟自心』,「悟自心」就是证一心不乱,悟就是证,我们讲证入、讲悟入是一个意思。自心就是一心,这是我们修行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心,是我们终极的目标与方向,决定错不得。成佛怎么会有远近不同?这是讲成佛不能究竟成佛,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圆教初住这就是成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注解的诸佛,就是从初住菩萨说起,初住到等觉这是四十一个位次,所以叫诸佛。如来果地的叫究竟佛;换句话说,六即佛里头分证佛有四十一个位次,究竟佛这是一个,那是究竟圆满。在我们念佛人来说,这是我们要晓得的,纵然我们得到理一心不乱,要知道理一心不乱里面有四十一个等级,这就是远近不同。这四十一个等级统统是理一心不乱,不能说理一心不乱大家都一样,不一样。圆教里头初住菩萨跟二住不一样,可是我们都叫他做理一心;十住菩萨跟十行菩萨不一样,但是也都是理一心。《华严经》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我们净土里面讲都是得理一心。五十三参里面从吉祥云比丘,一直到普贤菩萨全是理一心的境界;换句话说,不得理一心没有资格入一真法界。那个五十三参,《四十华严》里面讲的是一真法界,那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现在也正在读《四十华严》,所以要了解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往生净土都生实报庄严土,连同居士、方便土都不生,怎么会堕二乘六道?当然不堕。所以这两句经文也给念佛人决定了决心,也等於说给我们一个定心丸。后面有几句我们念念就好了:
【前文开权显实。意在迹。】
在迹象上。
【故授记身子以及学无学二千人成佛。必曰过无量阿僧只劫。其数则千二百二千。凡心可知。】
这是说前面的经文,要晓得佛说经的意思在哪个地方。
【此中。】
就是「寿量品」以来所讲的:
【开迹显本。意在本。】
不是在迹。
【故叙诸菩萨实证功德。成佛祗在一生八生。其众则有世界微尘数。三乘之人。莫可思议。】
『三乘』是讲的声闻、缘觉、菩萨,不但声闻缘觉不可思议,就是连菩萨也不可思议,这是讲大乘。此地《法华经》所讲的是一乘法,还在三乘之上,正如同佛说的一乘是真,三乘是方便。所以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是什么?大乘、小乘,三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唯有一乘法这是讲到究竟处,无二亦无三。所以一乘佛法连菩萨也不可思议,一乘是什么?是从根本修。三乘修学,我再给诸位说,纵然修本,他还离不开迹;二乘声闻缘觉那完全是迹,本在哪里他不晓得。所以说大乘虽然是根本,他没有离开迹,一乘法里专门从根本上修。所以他把迹象统统都离开,这不一样,就是在迹象里头决定没有执著。大乘人在迹象里头还有一部分执著,虽然从根本修,迹象上还有一部分执著,这是不相同地方。诸位细细去读《坛经》,你会了解这个道理,你去看看六祖教学跟神秀大师所教的不相同。神秀大师讲的戒定慧,跟六祖讲的戒定慧,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是从根本,一个是本里头还带著有迹。实际上这两位大师一生弘教的宗旨,可以从前面两首偈子就看得很清楚。神秀大师一生所修、所学、所教的,都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可以说他是以这个为宗旨,这是大乘,他所讲的戒定慧都与这个相应。而六祖所说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家是这个宗旨,这是一乘的宗旨,所以六祖讲的戒定慧与一乘的宗旨相应。虽然都是讲的戒定慧,说法不一样,境界不相同,修法也不一样,这是我们要晓得。底下讲:
【较其优劣。不啻天渊。如是法利。】
『如是』是指《法华经》里面所讲的一乘佛法,这个一乘佛法的功德利益。
【世所罕闻。】
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佛说法感动:
【天雨宝花。】
这是天神来供养,欢喜赞叹,实在不容易听到,不容易遇到的。
【又表大众皆获妙因。】
这就是散花的意思,花是表菩萨的因行。不闻一乘经,阿赖耶识里面没有一乘种子;换句话说,你就永远不会想到要修一乘佛法。听了一乘经典之后,你阿赖耶里头有种子,纵然你这一生不悟、不修,可是这个种子永远不坏,总有一天这个种子会起现行,就是再遇到这个因缘,会能够叫你觉悟。我们听《法华经》,也是生生世世都在听,过去生中如果没有听《法华经》,现在讲《法华经》,你一听就跟前面所说五千离席,你就走了,你坐不住。你要能够坐得住;换句话说,你前生前世你就有《法华经》的种子在,你听了怎么样?你很欢喜。听不懂、做不到听了欢喜,还很愿意在这里坐两点钟,这就证明了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法华经》的种子。既然有种子为什么不现行?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能照这样修?种子力量薄弱,就力量不够。所以佛法讲求的薰习,不断的去薰习,这个薰习的道理我体会得很深。所以我就想到从前丛林里面的成就,可以说完全是在薰习。以前丛林你想想看,一天八个钟点讲经,天天不间断,这个薰习的力量太强。所以能够在那样的寺院里面住上三年,薰习的功能确实我们一生都比不上,我们一生纵然是天天在这里听,一天听两个钟点,力量不够。两个钟点听听,好像心满清净的;离开讲堂,一接触这个世间心又乱了。
像李老师在大专讲座里头,大专讲座在初办的时候非常认真,那个时候我们都办三个星期,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这么长,学生大家在一块聚精会神来研究佛法。到结业,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完了,李老师说我们四个星期的教学,两个钟点电影就完了,完全烟消云散,这就是薰习的力量不够。何况我们无始劫以来就为烦恼所薰习,所以念念当中烦恼起现行,佛法不起现行,这就证明佛法力量不够。所以一个真正的道场,实在讲道场不必大,大了怎么样?也没有人来,谁来?就是一个小道场,几个人在一块就可以共修,一天如果说能够在教理上探讨八个小时,念佛也能够念上八个钟点,心不打妄想,剩下来这八个钟点他要休息,不打妄想,这样道场住上三年那还得了!所以古人开悟证果的有那么多,就是他有道场。今天,今天没有道场,所以修行困难,搞一辈子都不能成功,只是阿赖耶识里头种点金刚种子而已,一生不能成就。
刚才说薰习我体验得很深,我从哪个地方体验?我一出家就讲经,讲了二十三年天天在讲,当然天天还要看,那不看,不看怎么讲法?所以没有一天不看经,没有一天不讲经,这就是我自己的薰习。我自己今天能够入这个境界,就是二十三年的薰习,如果加上前面刚刚学佛,可以说没有中断,我四十二年开始学佛,没有一天中断。没有出家之前,我第一部看的书《太虚大师全集》,接著就是看《大正藏》,这些都是在没有出家以前完成,这就是佛法的薰习没有中断过。断断续续没有力量,唯有不断的薰习;换句话说,时时提醒你的觉悟而不迷,所以才能有这么一点小成就。我出家唯一的愿望,就希望能建立一个道场,像我们从前的时候,每天能够有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念佛,有一个讲堂、有一个念佛堂,并不奢侈。有个十几二十个人在一块共修,就行了,我们慧远大师当年的道场,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三个人。所以能够有这样的道场的话,成就人快,成就人真实。这个事情怎么样?这个事情大家众生的福报,众生有福,这个道场就会现前;众生没有福报,道场不能现前。我们本著自己,著重在自己自心的清净;如果说攀缘来做,那这个事情就麻烦,不但收不到效果,恐怕自己要堕落。所以一切事情要随缘,众生有福,道场自然现前;众生没有福,我们自己要怎么样想方法去做,到后来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众生没有福的时候成就自己,众生有福的时候帮助别人,这是两头都不落空。底下有几句我们应当要注意到的:
【花散狮子座上诸佛者。表法法皆具本寿也。】
你注重它表法的意思。
【散塔中本师及多宝者。】
这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多宝如来,这个意是表什么意思?
【本果具现权实也。】
释迦牟尼佛是表的权,多宝如来表的实。
【散一切菩萨及诸四众者。表凡圣同获是法。】
这个『法』就是一乘妙法。末后一句:
【雨香鼓乐散衣散宝者。】
这是表的:
【顿悟自心具足众德之象也。】
底下说:
【璎珞遍於九方者。表九界众生皆具此德也。】
这岂不是说明了生佛平等,生佛不二!特别注意的就是这里头有一句,『顿悟自心具足众德』,这八个字希望大家牢牢记住,「自心」就是一心,一心是自,二心就他,一心就是佛,一心里面具足万德万能。刚才我说出我自己一点愿望,前面昨天跟大家所讲的「四众敬仰」,我们这点愿望,就是得到四众敬仰,如果四众一敬仰,这个道场就现前。我们不管怎么苦口婆心的说,大家怎么样?不信!他要信邪说,他不信一心,不信一乘,道理在此地。如果大家要是对於一心、一乘法,要生敬仰之心,这个道场立刻就形成。今天讲建个道场有什么难事?不难。道场不必像从前那种形式,用不著,一乘法不落在迹象里面。如果我们图书馆这个面积再有个两倍到三倍,我们就行了,为什么?大众有地方住就可以,能够有一个这么大的念佛堂,二十几个、三十几个念佛人也就够了。免得桌椅板凳天天搬动,那是麻烦,讲堂就是讲堂,念佛堂就是念佛堂,讲堂里头要摆桌椅板凳,念佛堂里不要摆。
所以一天有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念佛,这就是道场,不一定在山林,不一定要寺庙的建筑,不需要。大家能够遵守六和合在一块共住,在一块共修,有个三年五载,各个都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大功告成了。我对於那些有福报的法师,总是见一个就劝一个,劝他们这样干,他们真发心干,我去帮忙,我去帮忙讲经。我是到处劝请,他们听了:对,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就完了,底下就没有下文了。可是诸位要晓得,我对於他们虽然是劝请,我没有希望,所以我也没有失望,他们不干我也不失望,他们如果干我欢喜,他们不干我也不失望。如果你有希望,人家不干,你就失望,你就生烦恼,你心就不清净。所以我们遇人一定要劝请,不劝请那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劝请人家肯做,好事,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他要不做,他不做我们欢欢喜喜的离开,还是心地清净。好!我们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我们接著看:
【悟诸差别本一自心。不垢不净。故转清净法轮。】
这个不退转一定是清净的,不清净就会有退转,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清净法轮』,当然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圆觉经》里面在「文殊菩萨章」,一开头就讲清净心。古德注解说清净心就是菩提心,可见得我们要想修菩提心,就不要忘了清净。心有染污就不清净,世间法染污你心不清净,如果佛法染污了也不清净。修行人离世法染污容易,为什么?晓得这应该要离的;离佛法染污就不容易,往往他执著佛法。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给我们说明「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法可说」,这就是教我们对於佛法也不执著,不执著就不染污。什么叫染污?染污就是执著,不执著染污什么!不执著就是自在的受用,执著就生烦恼,就是染污之相。果然要是悟达一切差别法,都是自己一心所现之物,这个一切法不但是不生不灭,同样的也『不垢不净』。
在这个地方垢净,诸位要晓得,垢会染污,净也是染污,大家晓得垢染污,你容易觉得;净染污,你就不晓得。正如同世间法染污你晓得,佛法染污你不知道,你就迷。佛门里面表法用莲花,莲花所表的染净统统离开了,污泥代表的染法,泥上面的水代表净法,莲花开在水的上面,染净统统离开,「不垢不净」,这才叫真正的清净。就是说不但染法不染,连净法也不染。诸位想好,我离开了染,你执著个净,净又变成染。世间法我离开,我再执著个佛法,佛法又变成病,你怎么能得到真正的清净?所以此地「清净法轮」,是染净二边不离的清净,不是对染说的清净,对染说的清净,相对的清净毕竟还是不净。这也就是大乘佛法里面,常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可是众生的病就是处处执著,说个中道你又执著个中道,总是麻烦事情,於是乎才说「中道不立,二边不存」。我们要善於体会,这里面的意思都很深,如果要错解了,好,中道不立,二边不存,他又著空,什么都没有著空又错了。像这些甚深的义理,都在《般若经》里面。底下这是一句总结:
【此叙其现前实证功德。】
此地所讲的,是《法华经》里面的与会大众,而其所表的是说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有分。问题是要你真正通达这个道理,真正发心,如实修行,你也可以现前实证如是功德利益。经上虽然讲修行,前头也曾经说过要经长劫,但是你还得要晓得,经上又说念劫圆融。换句话说,迷了修,也就是说你用第六识、第七识去修,要经长劫,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要经长劫。如果你是「舍识用根」,这像《楞严》交光大师所讲的,那就念劫圆融。所以《楞严》上说「歇即菩提」,当下就是,这就是把无量劫融归一念,这一点大家要细细去想想。舍识用根,无量劫就能够融成一念;如果我们不能用根,还要用识,这一念化为无量劫。所以晓得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在百法里面它是不相应行法,你们想想看,那个不相应行法实在是太假了,相应的行法比不相应的真实得多,不相应是什么?它与心法不相应,它不是心法,与色法它也不相应,与心所法它也不相应。可是什么?与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有扯不清的关系,但是绝不是它。所以唯识学者讲不相应,就举了一个比喻,譬如我们画一个像,画个像确实它有依据的,不是胡乱画的,那个人的面貌,头画的是甲,手足画的是乙,身体画的是丙,都有真正像,你说这个像是哪一个?说哪个都不对,你说甲,头是甲,手足、身不是他;你说乙,那手足是乙,头、身又不是他。不相应行法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完全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
时分、方分,我们今天讲的时间观念、空间的观念,都是不相应行法,所以才会念劫圆融。如果它是真实法,无量劫怎么能融成一念?一念怎么能化无量劫?所以它不是真实法,它是不相应行法。又如我们作梦,你看我们读古人的笔记小说,唐人的笔记小说讲的「黄粱梦」,黄粱是什么?就是高粱小米。在那里煮小米,那个小米煮熟也不过半个钟点的时间而已,小米就煮好了。这个人在生火煮小米的时候他在打个瞌睡,打个瞌睡就做了个梦,在梦的当中就做了几十年。他梦到他什么?他梦他自己上京里去赶考,穷秀才功名考取了,以后做官,做县太爷做了多少年,逐渐的升到了宰相,作威作福,以后又犯了罪满门被抄斩。这一下醒过来,黄粱还没煮熟。他从个穷秀才已经做到了宰相,几十年的时间,你看看几分钟,几分钟在他梦境里头已经过了几十年,这也能够说明念劫圆融。这个人名利心很重,当时也是个破庙里头,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有神通。所以老和尚,他醒过来之后就问他,你这宰相做得很得意吗?他一听这个话觉悟。以后跟老和尚出家修行去,才觉悟到世间法毕竟是一场空。
我们不晓得这些道理,执著这些事以为是真实的,这是绝大的错误。所以,诸佛菩萨无不是期望我们自己觉悟,悟了你就会用心,你会用心一生成就无上道。《华严经》里面所示现的,善财童子一生成佛,不必无量劫,不必三大阿僧只劫,一生成就。《法华经》里面示现的,龙女八岁成佛,龙女不是人女,你们要记住,龙是畜生,畜生比不上人,畜生而是女性,八岁年岁那么小,她都成佛。何况在人道?人比畜生强得多,畜生是三恶道之一,这就说明什么?说明成佛不难。也就是说明了我们念佛证理一心不乱不难,难在自己用心。这点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诸位,自己用心,不管别人,别人是外境,他赞叹我,他怎么批评我,对我不能增长一分,一点忙也帮不到。他赞叹我,你成佛,我就真成佛了?我这个佛是从他口里头出来的,哪有这个道理?他毁谤我,我也不少一分,譬如说我证得一心,他怎么毁谤我,我这一心也不会缺一点。
所以处外境,经上常跟我们讲「八风吹不动」,你自己才有功夫、有定力。别人赞叹,称誉不动心,别人毁谤、侮辱也不动心,我们生活富裕或者是贫穷也不动心。孔老夫子也说得好,「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他心能得到安定。贫贱不羡慕富贵,富贵也不能够轻慢贫贱,这里面去修平等心、修清净心。所以修行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别人。这点常常注意到外面境界,这是我们自己很大的障碍,为什么?一切分别、差别、妄想,都从这个地方生。所以佛法里面讲的回头是岸,怎么回头?在差别境界里头不起差别心。境,境一定有差别,要紧的是我们自己不起差别心,我们以一心去看境界,境界就是平等清净,这样我们自己才能成就,成就自己清净法轮,成就自己现前功德利益。所以末后说:
【是知一悟自心。虽成佛有远近之不同。决定不堕声闻缘觉矣。】
诸位想想看,『声闻缘觉』都不堕,哪有堕三途六道的道理?没这个道理。所以要紧的就是『悟自心』,「悟自心」就是证一心不乱,悟就是证,我们讲证入、讲悟入是一个意思。自心就是一心,这是我们修行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心,是我们终极的目标与方向,决定错不得。成佛怎么会有远近不同?这是讲成佛不能究竟成佛,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圆教初住这就是成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注解的诸佛,就是从初住菩萨说起,初住到等觉这是四十一个位次,所以叫诸佛。如来果地的叫究竟佛;换句话说,六即佛里头分证佛有四十一个位次,究竟佛这是一个,那是究竟圆满。在我们念佛人来说,这是我们要晓得的,纵然我们得到理一心不乱,要知道理一心不乱里面有四十一个等级,这就是远近不同。这四十一个等级统统是理一心不乱,不能说理一心不乱大家都一样,不一样。圆教里头初住菩萨跟二住不一样,可是我们都叫他做理一心;十住菩萨跟十行菩萨不一样,但是也都是理一心。《华严经》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我们净土里面讲都是得理一心。五十三参里面从吉祥云比丘,一直到普贤菩萨全是理一心的境界;换句话说,不得理一心没有资格入一真法界。那个五十三参,《四十华严》里面讲的是一真法界,那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现在也正在读《四十华严》,所以要了解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往生净土都生实报庄严土,连同居士、方便土都不生,怎么会堕二乘六道?当然不堕。所以这两句经文也给念佛人决定了决心,也等於说给我们一个定心丸。后面有几句我们念念就好了:
【前文开权显实。意在迹。】
在迹象上。
【故授记身子以及学无学二千人成佛。必曰过无量阿僧只劫。其数则千二百二千。凡心可知。】
这是说前面的经文,要晓得佛说经的意思在哪个地方。
【此中。】
就是「寿量品」以来所讲的:
【开迹显本。意在本。】
不是在迹。
【故叙诸菩萨实证功德。成佛祗在一生八生。其众则有世界微尘数。三乘之人。莫可思议。】
『三乘』是讲的声闻、缘觉、菩萨,不但声闻缘觉不可思议,就是连菩萨也不可思议,这是讲大乘。此地《法华经》所讲的是一乘法,还在三乘之上,正如同佛说的一乘是真,三乘是方便。所以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是什么?大乘、小乘,三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唯有一乘法这是讲到究竟处,无二亦无三。所以一乘佛法连菩萨也不可思议,一乘是什么?是从根本修。三乘修学,我再给诸位说,纵然修本,他还离不开迹;二乘声闻缘觉那完全是迹,本在哪里他不晓得。所以说大乘虽然是根本,他没有离开迹,一乘法里专门从根本上修。所以他把迹象统统都离开,这不一样,就是在迹象里头决定没有执著。大乘人在迹象里头还有一部分执著,虽然从根本修,迹象上还有一部分执著,这是不相同地方。诸位细细去读《坛经》,你会了解这个道理,你去看看六祖教学跟神秀大师所教的不相同。神秀大师讲的戒定慧,跟六祖讲的戒定慧,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是从根本,一个是本里头还带著有迹。实际上这两位大师一生弘教的宗旨,可以从前面两首偈子就看得很清楚。神秀大师一生所修、所学、所教的,都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可以说他是以这个为宗旨,这是大乘,他所讲的戒定慧都与这个相应。而六祖所说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家是这个宗旨,这是一乘的宗旨,所以六祖讲的戒定慧与一乘的宗旨相应。虽然都是讲的戒定慧,说法不一样,境界不相同,修法也不一样,这是我们要晓得。底下讲:
【较其优劣。不啻天渊。如是法利。】
『如是』是指《法华经》里面所讲的一乘佛法,这个一乘佛法的功德利益。
【世所罕闻。】
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佛说法感动:
【天雨宝花。】
这是天神来供养,欢喜赞叹,实在不容易听到,不容易遇到的。
【又表大众皆获妙因。】
这就是散花的意思,花是表菩萨的因行。不闻一乘经,阿赖耶识里面没有一乘种子;换句话说,你就永远不会想到要修一乘佛法。听了一乘经典之后,你阿赖耶里头有种子,纵然你这一生不悟、不修,可是这个种子永远不坏,总有一天这个种子会起现行,就是再遇到这个因缘,会能够叫你觉悟。我们听《法华经》,也是生生世世都在听,过去生中如果没有听《法华经》,现在讲《法华经》,你一听就跟前面所说五千离席,你就走了,你坐不住。你要能够坐得住;换句话说,你前生前世你就有《法华经》的种子在,你听了怎么样?你很欢喜。听不懂、做不到听了欢喜,还很愿意在这里坐两点钟,这就证明了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法华经》的种子。既然有种子为什么不现行?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能照这样修?种子力量薄弱,就力量不够。所以佛法讲求的薰习,不断的去薰习,这个薰习的道理我体会得很深。所以我就想到从前丛林里面的成就,可以说完全是在薰习。以前丛林你想想看,一天八个钟点讲经,天天不间断,这个薰习的力量太强。所以能够在那样的寺院里面住上三年,薰习的功能确实我们一生都比不上,我们一生纵然是天天在这里听,一天听两个钟点,力量不够。两个钟点听听,好像心满清净的;离开讲堂,一接触这个世间心又乱了。
像李老师在大专讲座里头,大专讲座在初办的时候非常认真,那个时候我们都办三个星期,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这么长,学生大家在一块聚精会神来研究佛法。到结业,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完了,李老师说我们四个星期的教学,两个钟点电影就完了,完全烟消云散,这就是薰习的力量不够。何况我们无始劫以来就为烦恼所薰习,所以念念当中烦恼起现行,佛法不起现行,这就证明佛法力量不够。所以一个真正的道场,实在讲道场不必大,大了怎么样?也没有人来,谁来?就是一个小道场,几个人在一块就可以共修,一天如果说能够在教理上探讨八个小时,念佛也能够念上八个钟点,心不打妄想,剩下来这八个钟点他要休息,不打妄想,这样道场住上三年那还得了!所以古人开悟证果的有那么多,就是他有道场。今天,今天没有道场,所以修行困难,搞一辈子都不能成功,只是阿赖耶识里头种点金刚种子而已,一生不能成就。
刚才说薰习我体验得很深,我从哪个地方体验?我一出家就讲经,讲了二十三年天天在讲,当然天天还要看,那不看,不看怎么讲法?所以没有一天不看经,没有一天不讲经,这就是我自己的薰习。我自己今天能够入这个境界,就是二十三年的薰习,如果加上前面刚刚学佛,可以说没有中断,我四十二年开始学佛,没有一天中断。没有出家之前,我第一部看的书《太虚大师全集》,接著就是看《大正藏》,这些都是在没有出家以前完成,这就是佛法的薰习没有中断过。断断续续没有力量,唯有不断的薰习;换句话说,时时提醒你的觉悟而不迷,所以才能有这么一点小成就。我出家唯一的愿望,就希望能建立一个道场,像我们从前的时候,每天能够有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念佛,有一个讲堂、有一个念佛堂,并不奢侈。有个十几二十个人在一块共修,就行了,我们慧远大师当年的道场,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三个人。所以能够有这样的道场的话,成就人快,成就人真实。这个事情怎么样?这个事情大家众生的福报,众生有福,这个道场就会现前;众生没有福报,道场不能现前。我们本著自己,著重在自己自心的清净;如果说攀缘来做,那这个事情就麻烦,不但收不到效果,恐怕自己要堕落。所以一切事情要随缘,众生有福,道场自然现前;众生没有福,我们自己要怎么样想方法去做,到后来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众生没有福的时候成就自己,众生有福的时候帮助别人,这是两头都不落空。底下有几句我们应当要注意到的:
【花散狮子座上诸佛者。表法法皆具本寿也。】
你注重它表法的意思。
【散塔中本师及多宝者。】
这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多宝如来,这个意是表什么意思?
【本果具现权实也。】
释迦牟尼佛是表的权,多宝如来表的实。
【散一切菩萨及诸四众者。表凡圣同获是法。】
这个『法』就是一乘妙法。末后一句:
【雨香鼓乐散衣散宝者。】
这是表的:
【顿悟自心具足众德之象也。】
底下说:
【璎珞遍於九方者。表九界众生皆具此德也。】
这岂不是说明了生佛平等,生佛不二!特别注意的就是这里头有一句,『顿悟自心具足众德』,这八个字希望大家牢牢记住,「自心」就是一心,一心是自,二心就他,一心就是佛,一心里面具足万德万能。刚才我说出我自己一点愿望,前面昨天跟大家所讲的「四众敬仰」,我们这点愿望,就是得到四众敬仰,如果四众一敬仰,这个道场就现前。我们不管怎么苦口婆心的说,大家怎么样?不信!他要信邪说,他不信一心,不信一乘,道理在此地。如果大家要是对於一心、一乘法,要生敬仰之心,这个道场立刻就形成。今天讲建个道场有什么难事?不难。道场不必像从前那种形式,用不著,一乘法不落在迹象里面。如果我们图书馆这个面积再有个两倍到三倍,我们就行了,为什么?大众有地方住就可以,能够有一个这么大的念佛堂,二十几个、三十几个念佛人也就够了。免得桌椅板凳天天搬动,那是麻烦,讲堂就是讲堂,念佛堂就是念佛堂,讲堂里头要摆桌椅板凳,念佛堂里不要摆。
所以一天有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念佛,这就是道场,不一定在山林,不一定要寺庙的建筑,不需要。大家能够遵守六和合在一块共住,在一块共修,有个三年五载,各个都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大功告成了。我对於那些有福报的法师,总是见一个就劝一个,劝他们这样干,他们真发心干,我去帮忙,我去帮忙讲经。我是到处劝请,他们听了:对,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就完了,底下就没有下文了。可是诸位要晓得,我对於他们虽然是劝请,我没有希望,所以我也没有失望,他们不干我也不失望,他们如果干我欢喜,他们不干我也不失望。如果你有希望,人家不干,你就失望,你就生烦恼,你心就不清净。所以我们遇人一定要劝请,不劝请那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劝请人家肯做,好事,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他要不做,他不做我们欢欢喜喜的离开,还是心地清净。好!我们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